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灵飞经(全)> 第二章 紫禁深深

第二章 紫禁深深(1/3)

灯笼越去越远,不久消失在黑暗深处。

    过了一会儿,道边的一丛灌木沙沙晃动,乐之扬冒出头来,眼睛闪闪发亮。

    刚才他见张天意与人交谈,知道谎话必然拆穿,一时心急,钻入道边树丛。

    张天意杀人抛尸,他全都看在眼里,吓得浑身僵直,一动也不敢动,此时得了自由,也不敢停留原地,只求离张天意越远越好,故而与之反向,发足狂奔。

     前方回廊曲折,歧路无穷,一忽而草木丛生、花枝缠人,一忽而高墙壁立、耸列两旁。

    也不知跑了多远,乐之扬双腿发软,心肺似要炸开,只好停了下来,弯着腰大口喘气。

    喘息了一会儿,他掉头望去,屋宇重重,永巷无尽,夜色一望无边,也不知身在何处。

     乐之扬只觉泄气,颓然坐在地上。

    他已困在宫里,只有等到天亮再做打算。

     这一夜饱受惊吓,此刻一脱险境,登时倦意如潮。

    正要入睡,忽听远处传来一阵琴声,弹的是一首《乌夜啼》。

    操琴者手法精妙,世间少有,所弹的古琴音色醇厚,润如珠,泠如泉,时如松涛鸣壑,时如空谷传响,抑扬之间,了无一丝杂音。

     乐之扬性好音乐,听得入神,睡意不觉烟消,听到精妙之处,不由解下长笛,随着节拍轻轻敲打地面。

    《乌夜啼》是南朝大乐师王义庆谱写,琴声清旷中暗生幽怨。

    高亢处有如山空夜寒、鸟啼惊心,低回处好比碧纱如烟、隔窗对语,操琴者的技艺越是高妙,那一股离愁别恨越是刻骨铭心。

     乐之扬少年心性,听了一会儿,只觉气闷,忘了身在险境,琴声刚一结束,就忍不住横了长笛,吹起一支《海青拿鹅》。

    这支曲子出自北方,专道驰骋大漠,弯长弓,射大雕,放海青,捕天鹅的种种趣事,曲调豪迈俊爽,开人襟怀。

    乐之扬吹到兴起,一支长笛变出了两般调子,一如俊鹘飞天,一如天鹅穿云,一个灵动猛锐,一个愤然冲霄,两般调子忽上忽下,翩翩相逐。

     笛声一起,琴声悄然沉寂,乐之扬吹到精妙之处,两调合一,繁音汇响,笛声沛沛洋洋,直冲霄汉,在夜空中盘绕数圈,方才终了。

     笛声方歇,琴声又起,弹的却是一首《平沙落雁》,调子轻快明朗,神韵风流不拘,好比秋雁横江,波光明丽,江边长沙如带,飞雁时起时落、上下交鸣,弹到高妙之处,真如数十只大雁同时鸣叫一般。

     乐之扬听得舒服,沉浸其中,浑然忘我,直待雁群飞散,孤雁哀鸣,一曲《平沙落雁》归于沉寂,这才横起笛子,吹起了一首《鹤鸣九皋》,笛声有如万里长空中一只孤鹤,引吭长鸣,声闻于天。

     吹笛时琴声又歇,乐之扬刚一吹完,琴声立刻接上,奏起了一曲《龙翔操》,宛如飞龙腾空,飘逸变幻之余极尽华彩。

     乐之扬静静听完,应了一首《秋鸿》,调子潇洒不拘,好似孤鸿飞逝,任意东西。

    但还没吹完,琴声忽又响起,奏的是一曲《渔歌》,洋洋洒洒,大有小舟一叶,遨游江湖之气概,潇洒悠远之处,更胜方才的《秋鸿》。

     乐之扬就是一个傻子,也听出对方在跟自己较劲,他年少气盛,琴声一完,马上吹起了一首《樵歌》,清高旷达,颇有天不拘、地不管,坐看风云、笑傲日月的襟怀,不待《樵歌》唱尽,琴声叮咚,大有古风。

    乐之扬微微一愣,听出这是古曲《高山》,这一曲是上古琴圣伯牙谱写,较之后世,曲谱颇为简单,可是大道至简,调子越简单,越是不易出彩,可是到了操琴者手里,一股雍容之气天然流露,穆穆如高山耸峙,浩浩如长风吹林,欺日月,凌霄汉,大有登凌绝顶、一小天下的气势。

     乐之扬不甘示弱,琴曲一完,抚笛吹起了《流水》。

    高山流水,自古并称,上善若水,无物可以羁绊,与乐之扬性情相合,故而神与意合,吹得意兴洋洋,浩如飞瀑流泉,转如小溪流淌,起承转合漫漫不绝,令人凝思遥想、听而忘倦。

     曲子吹到大半,琴声忽又响起,听其旋律,竟是一曲《渔樵问答》,调子温柔款款,锐气全无,隐隐透出求和的意思。

    乐之扬心中惊讶,笛声悄然一转,也变成了《渔樵问答》。

    他与操琴者素未谋面,此时琴笛合奏,竟是难得的默契,到了“问答”一段,琴声主问,意思深长,笛声主答,神情洒脱,一如山之巍巍,一如水之洋洋,飘扬在宫城上空,大得山水之趣,让人心生出世之想。

     一曲奏罢,余韵不绝,乐之扬放下长笛,耳边沉寂无声,方才的乐曲还在心间久久盘旋。

    他站在永巷深处,呆呆的一动不动,月光穿檐照来,如银如水,在他的身后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夜风微微,夜气冷冷,乐之扬俨然置身于梦幻之中,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突然间,身后传来脚步之声,乐之扬如梦方醒,回头看去,远处飘来两盏气死风灯,灯火明灭,照出两个华服男子,均是面容姣好、肌肤光白,不过神色冷冰冰的,就像是戴了一张面具。

    乐之扬看见二人,心子狂跳,本想转身逃走,可是方才吹笛几乎耗尽了他的神思,望着二人走近,居然提不起逃跑的勇气。

     两人停了下来,左边的人目光一转,落在乐之扬手中的长笛上,神色十分困惑,犹豫一下,问道:“刚才……是你在吹笛?” 乐之扬无奈点头,那两人对视一眼,右边那人笑道:“好家伙,跟我们走一趟吧!”说罢左右分开,把乐之扬夹在中间。

     乐之扬满心沮丧,暗想擅闯禁宫乃是死罪,本应该潜藏踪迹才是,偏偏一时兴起,吹起了长笛,这一场乐曲斗下来,只怕一整座紫禁城也被惊动了。

    如今落入人手,死也活该,可惜临死之前,不能跟家里人打声招呼,待会儿叫人砍了脑袋,老爹也不知道自己死在哪儿。

     迂回走了一会儿,茂密的林木中飘出一缕檀香,夹杂幽幽花气,使人心醉神迷。

    乐之扬恍恍惚惚,只疑身在梦境,行尸走肉般转过一丛木槿,忽见一座沉香小亭,四根柱子各挑一盏风灯,灯光下坐了几个人,就在亭子前方,横了一张黑黝黝的古琴。

     忽听有人“咦”了一声,一个娇软的声音说道:“什么?吹笛的是个小孩子?” 乐之扬应声望去,说话的是一个黄衫少女,与他年纪相仿,坐在古琴后面。

    少女下颌尖尖,面颊丰润,娇嫩如初开荷花,一双杏眼光亮如水,盯着乐之扬惊奇打量。

    她的双眉稍显浓长,斜飘入鬓,给那张俏脸添了几分英锐之气。

     “原来是个太监?”少女左边的中年男子哼了一声,神情很是不屑,他年近四十,方脸浓眉,目光凌厉,一部苍黑美髯随风飘拂。

     “奇怪了!太监里面也有这样的人物?”接口的男子二十出头,容貌清俊,风流蕴藉,脸上似笑非笑,使人心生亲近。

     两人口口声声称呼太监,乐之扬心中奇怪,低头一看,恍然大悟,原来他身上的袍服跟两个掌灯男子颜色不同,样式却是一般。

    想起来,张天意杀的也是两个太监。

     忽听中年男子笑道:“十七弟,骑马射箭你不如我,操琴弄笛我不如你。

    音乐么,我所知有限。

    但你说这小太监的长笛京城无对,未免夸大其词。

    京里的笛手成千上万,他这么一点儿年纪,又能强到哪儿去?” 清俊男子笑道:“我不过随口说说,十三妹跟他斗过曲子,她的话最为可信!”少女看了乐之扬一眼,轻轻笑道:“四哥,小妹见识有限,我听过的笛手,似乎都不如他!” “是吗?”那四哥目光一转,盯着乐之扬说道,“笛子吹得这样好,怎么不去乐坊做乐师,来宫里当太监干吗?” 他目光慑人,乐之扬心怀鬼胎,登时低下头去。

    只听少女笑道:“四哥,你别吓着人家。

    是了,小太监,你姓什么?在哪个公公手下做事?” “我……”乐之扬额头见汗,浑身发软,话从嘴里飘出,就像是蚊子哼哼,“我姓乐……是、是……”他极想编一个谎话蒙混过去,却对宫里的太监一无所知,纵然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一个人来。

     “罢了!”十七弟摇了摇头,面露失望之色:“有道是‘笛如其人’,这小太监笛子吹得洒脱,性子可不怎么样!”四哥咧嘴一笑,粗声大气地说:“他少了两个卵子,还有什么狗屁性子?” 刚说完,忽听一个沉静的声音道:“四叔,男女有别,十三姑面前,还请留些口德!”乐之扬凝目看去,四哥身后的花荫下面坐了一个年轻男子,身着华服,神态拘谨,说话时有些不安,揉搓一下双手,两眼盯着别处。

     四哥看他一眼,微微冷笑,拖长声音说:“太孙殿下有言,区区敢不从命?”转向黄衫少女,淡淡说道,“十三妹勿怪,四哥我是粗人,粗人说粗话,你别往心里去!”十七弟接口笑道:“好一个粗人,只凭这两个字,什么都混赖得过去!” “那可未必!”四哥一半是笑,一半认真,“皇太孙天纵英明,我这点儿小把戏怎么混赖得了?太孙殿下,要不然我给十三妹磕头下跪,以赎口孽如何?” 拘谨男子慌忙摆手:“四叔多心了,侄儿不过随口说说。

    ”四哥笑道:“这个‘叔’字万不敢当,太孙殿下只要高兴,叫我朱棣也行。

    ”拘谨男子连说:“不敢,不敢!” “怎么不敢?”朱棣大声说道,“我痴长一辈,也不过是个藩王,你一人之下,亿万人之上,来日承袭大宝,还望手下留情,放我这位叔父一马!”拘谨男子沉默一下,涩声说:“四叔这话怎讲?你我辈分不同,可都是朱氏子孙,难道说,我还会对你不利吗?”朱棣笑道:“君无戏言,殿下来日登基,别忘了今日之言!为叔这条小命儿,全在殿下一念之间。

    ” 拘谨男子腾地站了起来,盯着朱棣,目有怒色。

    十七弟忙道:“太孙殿下,四哥爱开玩笑,你又不是不知道。

    ”黄衫少女也说:“是啊,你们都是为我来的,如果伤了和气,叫我于心何安。

    ”拘谨男子苦笑一下,冲黄衫少女拱手道:“十三姑勿怪,允炆失态了。

    四叔不知为何,今晚处处针对侄儿,侄儿一忍再忍,实在有些委屈!” 黄衫少女冲他一笑,月光下如幽兰暗放。

    她正想劝说,忽听朱棣冷冷道:“殿下叫差了,不是四叔,是朱棣!” “四哥……”黄衫少女微露嗔怪。

    朱棣两眼望天,只是冷笑。

    拘谨男子眉头一皱,正要说话,眼角余光所及,忽地双手下垂,低声叫道:“祖父!” 众人无不变色,纷纷掉头望去,远处花荫之下,静悄悄站了一个白发老者,下颌向外凸出,脸颊又瘦又长,大约年少时害过天花,年纪一老,黑斑密布脸上,更显得森严可畏。

     老人的衣着简素无华,一身灰布袍,一顶六合帽,容貌十足丑陋,身子却很挺拔,仿佛一只饱足待飞的苍鹰,随意站在那儿,自有一股慑人的气势。

    在场人等无不起身,凝目注视老者,流露出恭敬神气。

     清俊男子正要开口,老人一摆手,迈步走来,身后的黑暗里悄然浮现出一个年老太监,形容枯槁,白衣晃眼,手持一柄拂尘,随着老人亦步亦趋,两人仿佛经过演练,双脚起落如一,几乎分毫不差。

     乐之扬盯着老人发呆,不觉身边的太监跪倒在地,其中一人拉扯他的衣襟,低声说:“作死么?快跪下?” 乐之扬还没回过神,灰衣老人目光射来,徐徐说道:“小家伙,你姓乐?”乐之扬略略点头,老人长眉一扬:“乐韶凤是你什么人?” 乐之扬一愣,冲口而出:“是我义父……”话一出口,追悔莫及。

    心想潜入皇宫已是大罪,没准儿株连九族,这一下倒好,不打自招,非但自己送了小命,就连老爹也搭了进去。

     “他是你义父?”老人盯着乐之扬,眼神十分奇怪,看似冷漠阴沉,可是眼底深处又似藏了一股火焰,“他还没死?” 这一问十分无礼,乐之扬瞪着老人,心里起了一股怒意。

    老人又笑一笑,转身坐下,曼声问道:“调教新晋太监的是谁?” 一个太监颤声答道:“倪明宝倪公公。

    ”老人点一点头,淡淡说道:“传我旨意,小太监举止怠慢,眼神无礼,足见倪明宝疏于任职、调教不力,打他一百廷杖,如果不死,送到琼州充军。

    ”那太监浑身发抖,低声说:“这小太监呢?”老人冷冷道:“我另有安排!” 太监不敢再问,连滚带爬地退了下去。

    这老人气势夺人,一语断人生死,乐之扬盯着他心子乱跳,猛可想起了拘谨男子的称呼,又看众人神情,脑海里灵光一闪,冲口而出:“你、你是朱元璋?” 这句话好比巨石落水,“大胆、放肆……”一连串呵斥冲了过来,乐之扬面如火烧,手脚却是冰冷,他紧紧咬着嘴唇,心想自己直呼皇帝之名,这一下可真是死定了。

     正想着,朱元璋一扬手,漫骂声沉寂下来,沉香亭畔好比幽坟古墓,只听促织低唱,瑟瑟有声。

     “没错!”朱元璋盯着乐之扬,似笑非笑,“我就是朱元璋,不过说起来,二十多年没人叫过我的名字了。

    ” 乐之扬张了张嘴,一股冷气堵在胸口,心里只感绝望。

    久闻这老皇帝杀人如麻,自他懂事以来,不知看见多少人头落地。

     “名字么,取来就是给人叫的。

    ”朱元璋漫不经心地说了下去,“不敢叫的人,要么讨好我,要么害怕我,成天万岁来、万岁去,真是无聊透顶。

    人又不是乌龟,谁又能活到一万岁?上个月有个炼丹的方士,送来一瓶丹药,说是不死之药,服之可以长生,你们猜猜,我是怎么对付他的?”说着微微一笑,目光扫过众人。

    众人心有顾忌,均是不敢回答。

     朱元璋微感失望,目光落到乐之扬身上,笑道:“小家伙,换了你是我,你会怎么做?”拘谨男子应声色变,急道:“祖父,这小太监什么东西,怎能与您相提并论?”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说而已,何必较真。

    允炆,你仁孝可嘉,就是不够潇洒。

    这一点,你得向你四叔和十七叔学学。

    ”朱允炆面色一黯,无奈点头。

     朱元璋望着乐之扬,笑道:“小家伙,不用怕,但说无妨。

    ”乐之扬少年心性,见他气度和蔼,胆子无端变大,想了想,大声说:“换了是我,就让他把不死药吃下去,然后派人瞧着他,看他会不会死!” 朱元璋一笑,回望朱棣:“老四,你呢?”朱棣笑道:“我先让他吃药,再让他饿饭,饿上一月两月,瞧他死也不死?” 这一招何止是试药,根本就是杀人。

    乐之扬听得心头发冷,朱元璋却点了点头,说道:“果然是老四,法子跟我一样。

    可惜那道士不经饿,七天不到就饿死了。

    相比起来,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一代雄主,却迷恋仙道长生,岂非是愚不可及。

    ”朱棣笑道:“父亲驱逐鞑虏,功盖华夏,如今世界升平,万方来朝,功德之着,远迈汉唐!” 朱元璋笑了笑,不置可否,又冲乐之扬说道:“乐韶凤与我有旧,你沦落到这个地步,他可知道么?”乐之扬摇了摇头,朱元璋又道:“你的笛子是他教的?”乐之扬无奈点头。

    朱元璋沉默一下,叹道:“可惜,可惜!”连道几声可惜,又说,“小家伙,你会吹《飞龙引》吗?” 《飞龙引》又名《起临濠之曲》,本是颂扬朱元璋起于微末、平定天下的颂歌。

    照乐之扬看来,这曲子正大有余,灵动不足,算不上什么好曲调,于是答道:“会吹!” “很好!”朱元璋点了点头,“你吹一曲给我听听!”黄衫女笑道:“爹爹,你好偏心,只听笛子,不听琴么?”朱元璋掉头望她,流露慈爱神气:“微儿,为父倘若偏心,也只会偏向你呢!方才我听你们琴笛合奏,大有逸趣,也好,你们俩再合奏一曲!” 黄衫少女抿嘴一笑,看了乐之扬一眼,皱鼻努嘴,做了一个小小的鬼脸。

    乐之扬面红耳赤,心里更是乱糟糟的,长笛送到嘴边,接连吹错了两个音符,忽见朱元璋皱眉望来,心中一凛,振作精神,吹起前调,黄衫女也调弦弄琴,与之应和。

     《飞龙引》是大明雅乐,恢弘浩大,一声百应,笛声琴韵一起,四周的气氛为之一肃。

    十七弟挺身站起,朗声笑道:“父皇,孩儿不才,敢请高歌一曲,为父皇助兴!”朱元璋点头道:“准!” 十七弟挺胸拔背,凝神望天,但听调子渐高,忽地扬声唱道:“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

    提剑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强虏。

    驱驰鞍马经寒暑,将士同甘苦。

    次第静风尘,除暴安民,功业如汤武。

    ” 他嗓音清越,一缕中气发自肺腑,声如黄钟大吕,响彻渺渺夜空。

     朱元璋坐在亭间,微微闭眼,应着节奏,右手轻轻拍打膝盖,冷峻的神气无影无踪。

    眉梢眼角,种种神情如水淌过,时而欢喜,时而温和,时而振奋,时而感伤。

    一时间,这个七旬老人不再是无情的君王,变成了一个回顾平生的寻常老者。

    他由贫贱中崛起,为了活命而搏杀,历经了几多生死,割舍了七情六欲,终于削平了群雄,坐稳了江山。

    可惜好景不长,光阴催迫,一代命世之杰终于垂垂老矣,一头白发,满脸皱纹,别人并不知道,他费了多少力气才能在人前挺直腰板。

    只因年深日久,就连记忆也在消失,许多故人往事常常模糊不清,创业时的喜怒哀乐,仿佛一片清冷的月光,每每午夜梦回,便从指缝间悄悄地溜去。

     《飞龙引》奏完,乐之扬正想放下笛子,琴声轻轻一转,忽又变成了《风云会》的调子。

    他看了少女一眼,硬着头皮吹笛应和。

    十七弟也跟着唱了下去:“玉垒瞰江城,风云绕帝营。

    驾楼船龙虎纵横,飞炮发机驱六甲,降虏将,胜胡兵。

    谈笑掣长鲸,三军勇气增。

    一戎衣,宇宙清宁。

    从此华夷归一统,开帝业,庆升平。

    ” 这一首曲子,又名《开太平之曲》,讲的是鄱阳湖大战,朱元璋驾乘楼船大破陈友谅的往事。

    那一战凶险百出,胜败几经反复,朱元璋起兵以来,但数这一仗最为险恶,自此以后,一统天下已是坦途。

    故而乐曲大开大合、波起浪涌,起初如涛如风,又如金戈铁马,渐渐合并如一,仿佛奔鲸入海,万里一空。

     朱元璋受了曲调感染,拍打膝盖更加急促,就像是再一次跨马上阵,只不过面对的不再是顽强的宿敌,而是渺茫难测的天意。

    这一次,他注定战败。

    鄱阳湖上,他舍生忘死,只为夺取江山,可是谁又知道,此时此刻,他宁可用这锦绣山河再换来数十年的寿命。

     老皇帝忽觉一阵孤独,好似衰老的猛虎,从前啸傲山林、不可一世,现如今力尽筋疲、屈爪俯首,四周尽是择机而噬的豺狗。

     豺狗?在哪儿?我杀光他们!朱元璋猛地睁开眼睛,凶光迸出,扫视四周。

    他的目光落到朱允炆身上,忽又变得柔和起来。

    他久久地望着孙子,恨不得透过这双老眼,将所有的才智与力量注入他的身体,火尽薪传,等他撒手西去,这个年轻的皇帝就能够担负起朱氏的江山。

     “持黄钺,削平荆楚清吴越。

    清吴越,暮秦朝晋,几多豪杰。

    幽燕齐鲁风尘洁,伊凉蜀陇人心悦。

    人心悦,车书一统,万方同辙……”十七弟唱到了《削群雄之曲》,一刹那,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王保保,一干对手的面容从眼前掠过,个个愁眉不展、神情凄然。

     “胜出的人终归是我!”朱元璋只觉一阵欣慰。

    比起这些战败者,他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

     “呵……”不远处的假山后面,传来一声轻笑,笛声戛然而止,跟着琴声也停了下来。

    十七弟一拂衣袖,应声望去,只见假山背后徐徐转出一个人来。

     乐之扬望着那人,一颗心几乎蹦了出来。

    张天意脱去了宦官衣衫,一身白衣斑斑染血,血渍凝成紫色,有如繁花交缠。

     “你是谁?”朱元璋注视来人,不动声色。

    张天意诡谲一笑,轻轻拍手,哼哼唱道:“削平荆楚清吴越。

    清吴越,暮秦朝晋,几多豪杰?好厉害,好威风,朱重八,你还记得故人否?” “重八”是朱元璋的小名,张天意随口道出,语气中大有嘲谑。

    朱棣站起身来,目光生寒,一手按上了腰间的剑柄。

    朱元璋却笑了笑,示意儿子不要妄动,一边说道:“恕朱某眼拙,足下是哪位故人?” “那故人早已死了!”张天意微微眯眼,“我姓张,平江人!” “张士诚!”朱元璋流露讶色,盯着张天意,一字字地道,“你是他的儿子?” “陛下明鉴。

    ”张天意一挥手,从腰间抽出软剑,笑吟吟说道,“朱重八,接下来,我且代家父跟你叙叙旧!”说罢挥袖漫步,向沉香亭一步步走来。

     “慢来!”朱棣呵呵一笑,横身拦住去路,“有道是,父对父,子对子,若要叙旧,可别乱了辈分!” 张天意看他一眼,目光冷若冰雪:“你是谁?”朱棣笑了笑,朗声道:“燕王朱棣!” “是你?”张天意目光一转,“听说你镇守北方,鞑虏畏之若虎,若是骑马用兵,区区甘拜下风。

    ”他顿了顿,面露诡笑,“不过这一次,可与打仗不同!”说到这儿,扬起手中长剑。

     朱棣一笑,也拔剑出鞘。

    较之常剑,他的剑长了五寸,宽了一寸,明如雪练,映月生寒。

     “好剑!”张天意注视那剑,“可有名字?” 朱棣笑道:“剑名决云!三尺六寸!” “上决浮云,下决地圮么?”张天意冷笑一声,“口气不小,但不知剑法如何?” 朱棣笑道:“足下一试便知!”张天意哼了一声,目光微微一斜,落在一边的十七弟身上。

    朱棣心头一沉,随他转眼望去,刹那间,冷风扑面,青光映入眼帘。

     张天意自知身在虎穴,一心速战速决,杀了朱元璋以报国仇家恨,故而不耐与朱棣纠缠,假意看向十七弟,引得对手分心,而后杀手突出,一举毙了此人。

     叮,一声激鸣,两人剑锋相交,迸出点点火星。

    张天意一剑失手,微感诧异:朱棣回剑之快,防守之密,竟是少有的剑道高手。

    情势不容他多想,张天意占了先机,高蹿低伏,放手抢攻,一片青蒙蒙的剑光仿佛天河倒影,几乎将朱棣笼罩其中。

     朱棣步步后撤,决云剑东一挑,西一挽,布下一重剑幕,几乎密不透风。

    对手软剑近身,要么刺中剑身,要么巧被挑开,一转眼,朱棣退了十步。

    张天意攻了一百余剑,可惜骤雨不终朝,至此剑势已衰。

    张天意正想放慢剑招,忽听朱棣一声锐叫,双手握剑,斜往上挑,叮的一声挑中软剑,一串火星闪过,张天意只觉虎口发热,剑柄几乎脱手。

     对手的内劲浑厚,大大出乎张天意的意料,软剑为决云剑所逼,反向上挑,空门大露。

    朱棣长剑横挥,闪电般向他腰腹扫来。

    危急关头,张天意气贯剑身,软剑逼成弧形,嗖地绕回,叮的一声点中决云。

    剑刃相接,一股沛然之力冲来,张天意虎口发麻,借力一转,绕到朱棣身侧,剑尖急吐,刺他左胁。

     “呵!”朱棣旋身挥剑,决云剑直奔张天意咽喉,这一剑角度离奇,张天意即便刺死对手,也难逃利剑穿喉。

    他志在朱元璋,不肯与之同归于尽,身形飘然一转,绕到朱棣身后,不防朱棣脑后生眼,长剑就势反挑,张天意不及出剑,一股寒风扫向小腹,只得放弃伤人,运剑一格,呛啷啷一阵响,两人电光石火间拼了十剑。

    朱棣向前跨出一步,张天意却纵身跳开,厉声叫道:“太昊谷的‘奕星剑’,席应真是你什么人?” “半师半友!”朱棣微微一笑,“足下的‘飞影神剑’造诣不凡,想必得了云岛王的真传吧!” 张天意轻哼一声,涌身急上,作势欲刺,朱棣深知厉害,后退半步,凝剑不发。

    “奕星剑”以群星为棋子,以天穹为棋盘,法于天象,暗合弈道。

    朱棣虽不出剑,剑锋所指,尽是张天意出剑的死角,只消张天意进入剑圈,立刻化为星斗烂漫、天河落影之象。

     张天意身到半途,忽地晃了一下,软剑向后圈回。

    朱棣见他转攻为守,心中只觉诧异。

    这时张天意冲他一笑,左手一扬,一蓬光雨向亭中飞去。

     猛可间,朱棣明白了张天意的伎俩,他作势佯攻,吸引自己心神,本意却是用飞针射杀父皇。

    暗器去如飞电,阻拦早已不及,朱棣悲愤交加,运剑如风,纵身向张天意刺出。

     张天意含恨出手,根本不容此间任何一人活命,“夜雨神针”细如牛毛,数以百计,随风潜入,润物无声,月光下只见一片精芒,笼罩整座沉香小亭。

     乐之扬也在亭前,几乎呆了傻了,只见针雨扑面,根本不知发生了什么。

    就在这时,白影一闪,蹿出一人,白衣拂尘,正是年老太监,他身法快,拂尘更快,迎着针雨一扫,银丝与星芒交错,刹那间,漫天针雨无影无踪。

     老太监收了暗器,挺立亭前,枯槁的面容似有神采,这神采一闪而过,像是炭火余烬,慢慢地暗淡下去。

    他佝偻腰背,身子后缩,一眨眼,又消失在了朱元璋的身后。

    老皇帝端然静坐,意态悠闲,两眼饶有兴趣地盯着亭前的斗剑。

     “奕星剑”本为道门剑术,讲究因应敌势、后发制人。

    朱棣纵剑抢攻,登时中了张天意的奸计,他发针之前已收回软剑,见状剑势一圈,一股柔劲挑开决云,身随剑出,直取朱棣的心口。

     朱棣被针雨扰乱了心志,等到还醒过来,已入凶险境地。

    他极力收剑,以“天门式”回守,决云剑的剑锷挂上了软剑的剑锋,叮的一声锐响,软剑向右弹开,剑锋掠肩而过,带起一溜血花。

     “呀!”黄衫女惊叫起来。

    张天意诡招得手,正感得意,听见叫声却是一愣,侧目望去,亭中诸人安然无恙,不由心头一沉,感觉有些不妙。

    他心中分神,出剑稍慢,朱棣缓过气来,使一招“天冲式”,大开大合,锐意反击,刷刷刷一连数剑,逼得张天意连连后退。

     呼吸之间,两人攻守逆转,身法均是快得惊人,来去如鬼魅潜行,起落如夜枭冲天,两道剑光恰似一青一白两道闪电,时而纠缠,时而分开,跳荡起落,变化莫测。

     朱元璋瞧了时许,拈须说道:“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张生舞剑,志在寡人。

    既是舞剑,岂可没有音乐相伴?微儿,你跟小太监合奏一曲,为你四哥壮一壮声势!” 黄衫女笑道:“奏什么曲子?”朱元璋冷笑道:“就奏《十面埋伏》!” 黄衫女点了点头,双手疾风骤雨般扫过琴弦,指间飘出杀伐之音。

    乐之扬定一定神,也吹起笛子,笛声激昂,有如猛士拔剑、铁骑飞驰,一股森然杀气登时弥漫开去。

     朱棣听到音乐,气势大壮,出剑更加迅猛。

    决云剑本是一口战剑,破军杀将,临阵可斩奔马,这时使得兴发,剑身发出嗡嗡颤响,每出一剑,就带起一阵狂风,扫在张天意身上,不但肌肤生痛,剑势也受压制。

    张天意向来剑走轻灵,避强击弱,可是“奕星剑”暗合棋道,每出一剑,均有几个后招,封死了诸般角度,几个回合下来,张天意无机可乘,气势大为削弱。

     又交数剑,曲子吹到了“别姬”一段,霸王别姬,调子凄凉伤感,张天意叫那曲子勾起往事,想起当日苏州城中,与父母生离死别的情形,不觉心中一阵烦乱。

    心一乱,剑法也乱,朱棣看出破绽,决云剑连挑带刺,叮叮叮攻破张天意的剑幕,锐喝一声:“着!”剑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校园逍遥高手 女神的近身护卫 我女儿来自未来 医师1879 我的女友是嫦娥仙子 暗灵法医 极品公子 我靠马甲风靡横滨 至尊兵王 铁掌无敌王小军 绝对权力 老衲还年轻 弄潮(掌舵者) 商海谍影 余罪 男人都是孩子(无限关爱有限责任) 爱要说,爱要作 古神的诡异游戏 野痞绅士 神仙超市 刑警荣耀 官仙 天后她多才多亿 转生眼中的火影世界 星云幻想I游戏学园篇 奥术神座 巫界术士 辣手狂医 我女儿来自未来 我的女友是嫦娥仙子 绝对权力 铁掌无敌王小军 商海谍影 我成了大佬的掌心人鱼 班底 位置 最强反套路系统(最强装逼打脸系统) 忍界修正带 推理笔记Ⅲ:死神笔记重现 无限之神话逆袭 天神主宰 仙界第一商贩 我的美女老师 无限道武者路 武林天骄 满江红 帝疆争雄记 六指琴魔 隐侠传奇 七星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