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刺局3:截杀局> 第四章 飞走

第四章 飞走(3/3)

机会逃出去。

    所以齐君元选择跳崖有些欠考虑了,或者正是因为跳下时根本没有时间考虑。

     最先追到岭顶的高手刚到悬崖边上就将手中的一支“千里明火”(一种江湖人常带的照明火筒,是用木煤子捂火星,以磷粉、火油引燃高亮度照明的小巧器具)甩手掷下悬崖。

    这是要用照明追上齐君元,确认他是坠下了悬崖而并非采取其他手段挂在悬崖壁的什么位置上。

     “千里明火”掷下后,在其快速坠下的光亮中隐约可以看到齐君元的身体在半截崖壁处往外侧高高荡起了一下,估计应该是身体在崖壁上什么突出部位撞击了下。

    当齐君元的身影再次比较明显地出现在光亮不远处时,已经是直直地往山底坠落下去。

     追在最前面的几个高手全都到达岭顶时,他们刚好可以听到一声长长的惨呼从山底传来,与惨呼一起的似乎还有树木枝叶的连续断裂声。

    而所有这些声音是在一记沉闷的重音之后全部消失掉的,这沉闷的重音应该是人体坠落到地的声响。

     此时那“千里明火”也已经落到山底,变成一个黯淡的亮点,扑闪几下便熄灭了,就像一条鲜活且脆弱的生命,那么快、那么不经意地就消失了。

     李弘冀最近很不安,但他的这种不安即便采取了一定措施也无法彻底消除,因为很多的主动权和控制权都在别人手里。

    就比如说德总管蜀国之行,自己的打算能否如愿就全要看孟昶是否给面子,以及具体办事的人是否能遵照德总管核算的价格与大周进行易货。

     但是李弘冀心中最强烈的不安和蜀国配合控制易货价格无关。

    虽然那也的确是为了转而给南唐、给元宗施加外界压力,然后让自己有机会跨过李景遂这个障碍直接登上皇位的大事情,但与造成他此刻心中强烈不安的缘由相比那还算不了什么。

     要想从太子成为皇上,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要国家还是你李家的。

    但是最近纷纷而来的边界军报和境外密报显示,周围邻国大有对南唐动手的可能。

    这是李弘冀最为担心的事情,如果最后连国家都破了,那明争暗斗抢位子的事情就全部失去了意义。

     李弘冀知道,出现这种危机是父皇元宗贪小利提高税率惹的祸。

    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算马上降低税收也无法弥补其他国家已经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大周。

    他让德总管去蜀国促成边界易货之事,除了是为了自己争夺皇位预留伏笔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大周觉得目前的困境犹能支撑,除去战争的方式外还有其他可行的办法。

    所以他才让德总管将易货的价格控制在让大周感觉有利、能够承受的点上。

    但同时还要让他们真切感觉到损失确实太大,就算不采用战争方式来解决,也必须以其他渠道、方式对南唐施加压力和惩戒,并获取到一定补偿。

    这样一来,提税的优势便荡然无存,继而造成南唐内部政治、经济上的混乱和恐慌。

    到那个时候他便可以暗中运用些手段让驻外州道和各路大营的将领发檄文逼元宗退位,让李景遂不敢继位,这样自己就能顺其自然地登上皇位了。

     这整个计划应该没有大的问题,唯一可能会出差错的就是大周周世宗这一处。

    周世宗向来金刚性格、霹雳手段,繁文缛节式的一套玩不来,他最擅长给别人的压力都是打到服。

    而且他也是最有理由打的,大周因南唐提税造成的损失最大,而大周与下属臣国吴越国中间就隔着南唐。

    所以他们只要两边夹击打开一条通道或者直接吃掉南唐一部分地界,那么大周所有的困境都会迎刃而解。

    临海靠山、物产丰富的吴越国可以给大周粮盐上的可靠支持,而占领了南唐的地界也可以获取到大量粮盐钱财。

     刚刚送来的几份军报、密报也显示出这方面的迹象。

    大周在淮南边界开始积聚粮草,并且利用一江三湖十八山的力量打通几条快速连接南唐与大周间的暗道。

    虽然军报上只说这些暗道是从南唐境内偷偷运送出无税的低价粮盐,但李弘冀却一眼看出了真正的症结。

    如果只是为了一些低价粮盐那根本不足为患,而且偷运数量大的话,这甚至可以作为缓解大周出兵需求的理由。

    怕就怕大周方面在完全掌握和熟悉了这些暗道后,可以利用它们快速出兵攻占南唐的兵家重地。

    而最可怕的是南唐边关驻军虽然知道存在这些暗道,也知道大周不停地在偷运并积聚粮草,自己却始终没有摸清这些暗道的具体路线和走法。

    这样一旦真的开战了,这些边关守防就只有挨打的份儿了。

     从吴越那边送来的密报则说,吴越国在灈州龙游一带秘密开挖大量的地宫。

    虽然不能实地近探,但从外围规模和动用的人力来看工程十分浩大。

    而且最近已经有一些军需辎重和兵马零星地往那边运动,估计这些地宫是用来囤积兵马粮草的。

     开挖地宫,然后一点点地往那里面藏兵马和粮草,不用多少时间,那里藏入的兵马数量就可想而知了。

    这样除了附近州府常规驻军之外,在地下还暗藏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而一支可以突然从地下冒出的军队,其目的只有可能是为了快速地出击和突破。

     李弘冀翻开了自己桌案上的地图,对照那些军报、密报上所写的地点查看起来。

    当他将那些地点都圈定之后,再联系其他路线一看,冷汗不由得滴落下来。

     腹背敌 军报上所说大周在淮南储存粮草的三个点,分别是颖下、涡口、楚阳三处。

    这三处两边虽不是军事要地,但是颖下临近南唐境内的光州(今潢川),如果此处有一条捷径暗道,那么可以出奇兵经光州入庐州(今合肥)直扑金陵城。

    涡口与南唐濠州(今蚌埠境内)相对,如有暗道可运兵入濠州,继而便会突破滁州(今滁县)直逼金陵。

    楚阳与寿州(今淮安)相邻,这一处如果有暗行的水道,可突袭拿下寿州,再顺流直下江都府(今扬州江都县),然后过扬子江从东面围逼金陵城。

     而吴越国是在灈州龙游秘密开挖地宫储备兵马粮草。

    由此处出兵,入南唐境后走景德镇,然后再一路从饶州(今鄱阳)、洪州(今南昌)、筠州(今高安)过去,那么就相当于将南唐国拦腰截断了。

    如果吴越兵力足够,还可以兵分两路。

    南一路从信州(今上饶),由贵溪入抚州、吉州(今吉安),北一路从歙州(今歙县),然后从祁门入池州(今贵池)、舒州(今潜山)。

    这样就将南唐截成了三段。

     由此可以看出,大周和吴越的意图是要将南唐北部的淮南、金陵这一区域单独隔出,由大周三路同进发起攻击。

    而吴越国的兵力则将南唐南部的兵力尽数阻挡,让其不能对金陵实施救援。

    同时,也是防止金陵城中的李家皇室往南逃跑,以防立稳脚跟后再组织反击。

     李弘冀熟知兵法战略,只大概看一下,他便知道采用这种战法策略是要在短时间内就拿下南唐控制的金陵。

    而这种战法策略正是与大周国内粮盐紧缺、军需粮草不足的状况相吻合的。

     虽然看出了这种不利状况,但是李弘冀却无法化解。

    他能做的只有心中的两个愿望和一个切实的自我保护。

     一是希望蜀国与大周易货之事能够顺利,并且能确实解决大周目前所处的困境。

    二是希望大周能有其他化解国内困境的办法,从而放弃对南唐用兵的计划。

    而自我保护的方法他直接写在了手令上,让淮南道(对大周一线)和永安道(对吴越一线)所有界防营守军撤到就近的州道重镇,加固城防,以城为守。

     李弘冀的这种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如果判断正确,那么大周最初的攻击途径是要从江湖暗道潜入南唐境发起突袭的。

    而界防驻军根本都不知道他们从什么地方突破,又如何实现边界防御?所以还不如直接归入州城之中,以城防为依仗,阻止大周快速突破。

    这样用不了几日,当大周军中的粮草耗尽,他们便会自己退回。

    至于吴越等国兵马以截断为目的攻击,他们要形成拦截,必须是沿官道拿下沿途的州府重镇,这样才能实现连线式的阻隔。

    所以对付他们更是应该将界防集结到州城之中,免得外围的小军营被逐块吃掉,而城中的守备力量又不够充足。

     在发出这个手令之后,李弘冀又想了想,觉得还应该增加金陵城周边的防卫力量,以免被那两国用一支快队单线突入。

    而一旦金陵城的皇室被控制,外围所有的固守抵抗都将灰飞烟灭。

    于是他立刻又下令让崇安大营、宜春大营、广昌大营、修水大营、举水大营、乐安大营各调五千兵马驻扎采石(今马鞍山西南)。

    这样一旦大周突袭,这三万兵马可以就近由水陆两道直接赶到金陵城,加强金陵的守卫,或者保护李家皇室快速南迁。

     李弘冀确实是个难得的统治者人选,他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军事洞察力,而且能够果敢决策并且立刻付诸实施。

    但是这次他根据种种迹象而断然调动军队,重新排布军事防卫模式,对南唐来说却不知是福是祸,对他本人来说也不知是福是祸。

     韩熙载这些日子心中也一直忐忑,自从他知道李弘冀府中的德总管前往蜀国之后,心里就一直觉得有事情要发生,而且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最近他在各处州道、驻军安插的暗点连续发来密件,说淮南一带和歙州、信州一带有兵马调动。

    调动的方式是外驻兵营尽量往州府重镇集结,将原来边界的一线守防改换成以点守防。

    另外,六大营也各调兵五千往金陵附近集结,现在这三万人马就驻扎在上游距金陵城只几十里的采石。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放弃外防,收缩据守州府重镇,可以快速以点扩面占据局部地域。

    也可以在各重镇之间以官道构成联防,形成自己可以快速通行的线路,而这线路对别人却可以分段合作阻击。

    抽调出的三万人马驻扎采石,一旦金陵有事,立刻可以水陆同进,顺水直下快速进逼金陵城。

     这种情况让韩熙载感觉到金陵城的岌岌可危。

    改换的防守方式如果继续延伸过来,就可以从多方向与金陵城形成快速通行线路,在需要时将驻外州道的兵马很快调回金陵城。

    而三万兵马的威胁则更加直接,金陵城现在内外城所有的防卫力量加起来也不比三万人马多多少。

     获知了这些情况,韩熙载并没有马上奏报元宗李璟,因为现象虽然如此,但原因却只是揣测。

    如果没有弄清真实原因就奏报元宗,那是会引起皇家内乱纷争的。

    再有,就算是有着什么不能告人的原因,韩熙载仍是希望能够平静地化解此事。

    南唐提税之后已成众矢之的,万不可再有萧墙之乱让别国乘虚而入。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韩熙载让王屋山暗中将夜宴队在金陵附近的力量全安排到城里,一些平时与他交好的兵部要员、城防统领也都事先通气,以防金陵城中有何异变。

    再有就是周边州府的一些官员和驻军,他也提前提出要求,一旦金陵城中有变,要立刻派兵救援。

     但即便做到这地步,韩熙载依旧没有一点把握可以平息可能会发生的大事,也不能保证到时候所有人都来救援并能为元宗誓死而战。

    因为这一次他要面对的对手是太子李弘冀。

     李弘冀是南唐李皇家少有的杰出人才,性格、行事都颇具王者之风。

    军事战略上也很有手段,年少之时便主守润州、收复常州,破格升柴克宏为前敌主将,大败吴越军队。

    所以除了吴王、东宫太子的身份外,他还兼领沿东边境道总调度使、淮南道防卫督察使之职。

    南唐军队这一块有不少将领都信服于他,外派的州道官员也有很多是他的拥戴者。

    但是元宗李璟虽立他为太子,皇储之位却是要传给李景遂,李弘冀对此肯定不服。

    而他的辖下和拥戴者们更是蠢蠢欲动,要为李弘冀争个公道。

     虽然之前查出的众多信息已经逐渐表明诡秘字画的事情和李弘冀有着关联,但韩熙载一直都认为这应该是他的手下或拥戴者瞒着他所为,所以想尽各种办法要査清真相。

    这是为了杜绝后患,也是为了替李弘冀脱清干系。

     但是当知道太子府德总管去往蜀国后,韩熙载立刻便觉得此中事情并非那么简单,猜测之事很有可能就是李弘冀在亲自操纵。

    否则他不会让自己最亲信的手下突然赶往蜀国,而且选择的时间正好是南唐特使暗中带着那三幅字画前往蜀国的时候。

    这只能说明字画中所含秘密极为重大,而且与李弘冀有直接关系。

     现在韩熙载很矛盾也很后悔。

    矛盾是因为他非常想弄清那三幅字画中的真相,但又害怕真相暴露出来。

    后悔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发出那封鸽信,让萧俨提前将结果和字画潜送回来。

    其实到了这个地步有些该知道的差不多已经知道,不该知道的还是不知道的好。

    早知道是这种尴尬情形的话,他都不会设法将字画送去蜀国找无脸神仙求解。

    但世事往往就是这样,你不查到这一步,真相也就不会暴露出来。

    不知道真相是什么,那你也无法知道到底该不该追查。

     如果那字画中的秘密没有暴露,或者德总管及时赶到,让蜀王孟昶制止无脸神仙将画中秘密泄出或将字画扣留在蜀国,再或者德总管采取非常手段将知情者灭口或将字画盗出销毁,那么一场皇室争储的异变便可以消于无形,南唐目前至少还可以暂时保持平稳的现状。

     但是一旦字画中的秘密顺利送回南唐,交到元宗李璟的手上,而这秘密又确实证明了是李弘冀暗中忤逆夺位的话,那么为了自己不会顷刻间被治罪贬罚,李弘冀肯定会被迫立刻动手。

    就现在李弘冀所拥有的实力,以及南唐对太子所辖根本没有任何提防的状态,一旦内乱起来李弘冀应该是占了大多数的先机和胜算。

     韩熙载真的很焦虑,他心中的这种不安又不能对任何人说,没有拿到罪证不能说,拿到了罪证更不能说。

    只能是自己伺机从中周旋,将这件事情平复化解掉,这样才能保住南唐内廷不乱、基业不颓。

     为防止再有其他变故,韩熙载下令让各处密探道打听使队到达的位置,预计他们回到金陵的时间。

    他准备在萧俨他们回来朝见元宗之前将字画取回,并且提醒他们此真相后果的严重性。

    让他们不要在元宗面前提及字画鉴别之事,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至于其后续事宜他自己会妥善处理。

     但是密探道发回的两个密报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晚了一步,事情的发展比他预料的要快得多。

    一个密报是萧俨他们仓促离开成都,并且改变回程路线。

    还有一个密报是使队在南平境内遇到刺客阻杀,但是使队借助南平九流侯府的力量反将刺客生拿一人。

     从第一封密报不难推断出,萧俨他们已经获知字画中的真相,所以才仓促赶回南唐。

    可能是因为接到自己鸽信提醒或者是他们自己遇到了德总管,于是改变路线以防有对其不利的事情发生。

    而第二封密报更加明显,是李弘冀或德总管从萧俨他们仓促离开的情况上推断字画中秘密已经被窥破,所以派人下手灭口夺证物。

    而李弘冀和孟昶暗中交好,所以不给蜀国为难,将刺杀点选在蜀国之外的南平境内。

    但是不知道其中什么关节出了差错,这次刺杀并不成功,反给使队拿住一个活口。

     这两个情况让韩熙载觉得自己必须马上行动,李弘冀所遣刺客做不了的事情自己就替他做了。

    让夜宴队派高手将萧俨手中的三幅字画偷出,再将那一个被擒的刺客杀死。

    这样一来物证、人证都没了,即便萧俨向元宗汇报了字画中掩藏的秘密,元宗也无法轻易相信,并不能治罪于李弘冀,最多只能是严加询问和警告。

    这样的话李弘冀不会因为处境窘迫而立刻逼宫夺位,但他又可以从询问和警告中感觉到自己所为都在元宗的掌控中,之后肯定要收敛许多,不敢再轻举妄动。

    这其实是最恰到好处的结局,也是韩熙载想看到的结局。

     韩熙载真的派出了夜宴队的高手去替李弘冀擦屁股。

    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在他的意料之外。

    夜宴队的那些高手也未能将这事情彻底摆平,他们既没能把字画拿回,也没能把被俘刺客杀死。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最牛古董商 鉴宝大师 修真聊天群 三重门 资本对决 穿书回来我成了自己的替身 被诅咒成猫后我成了万人迷 穿书后我在恋综当作精 太子奶爸在花都 我的老婆是校花 我的极品女友们 传奇再现 第101次逃婚(上) 校花的终极护卫(校花的全能保安) 我是猫大王 秘书长 身患重症后我有了五具身体 咒术最强说他要做大魔王 官票 官运 生肖守护神 我加载了恋爱游戏 我成了二周目BOSS 精灵之黑暗崛起 前世老婆找上门 太子奶爸在花都 三重门 我身体里有只鬼 星光璀璨 手术直播间 我的黑粉们都重生了 我是猫大王 凤兄 秘书长 局长日记 朝夕之间 幻符 一品修仙 剑王朝(剑王朝原著小说) 洪荒之妖皇逆天 我不成仙 鸿蒙炼神道 剑破九天 阳神 从武侠剧开始 三生道诀(最强弃少) 吉祥纹莲花楼·玄武 华音流韶:彼岸天都 云梦城之谜 穿成龙傲天早夭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