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3/3)
,那就是工程质量问题……”
田晓堂以为讲到工程质量,陈春方多少有些不自然,甚至会脸色大变,偏偏陈春方脸上风平浪静,还频频点头,说:“你提醒得很对,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啊,当然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
姜珊大概是听得浑身起鸡皮疙瘩,实在不堪忍受了,才找了个借口,逃也似的走了。
陈春方却根本没有离去的意思,他今晚显然喝多了,所以谈兴格外浓,跟田晓堂天上地下一通神侃狂聊。
田晓堂厌烦透了,却又不好赶他走,只得耐着性子听他高谈阔论,偶尔附和两句。
田晓堂忽然想起了梁启超。
梁启超当年投身政治,无奈与袁世凯、段祺瑞等为伍。
他深知袁、段都不是好东西,每天却又不得不与他们同桌围坐开会,还得挤出笑容来,斟词酌句地想办法说服这些衣冠禽兽。
田晓堂觉得,自己眼下的处境与梁启超当年倒有些相似。
只不过,把自己比作梁启超,只怕抬高了自己,把陈春方比作袁、段,也抬举了他。
想到这里,田晓堂不由暗自哂笑起来。
陈春方却自作多情,以为是自己侃得有趣,逗得田晓堂开心了,竟然大受鼓舞,说得就更加起劲了……
过足了嘴巴瘾,陈春方仍不放过田晓堂,又提出请他去“放松放松”。
陈春方说:“咱们这小县城的条件当然没法跟市里比,但也有几处有特色的地方。
”田晓堂慌忙婉言谢绝,好说歹说,总算把这尊菩萨打发走了。
陈春方刚走,姜珊的手机短信就来了,问:“他走没?”
田晓堂回道:“刚走。
你真不够意思,撇下我一个人在这里水深火热的。
”
姜珊说:“呵呵,对不起,我实在受不了。
”
田晓堂调侃道:“看来,你还是修炼不够啊。
”
姜珊说:“我承认,自己是缺乏忍耐心。
你说现在怎么办?”
是啊,现在该怎么办呢?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田晓堂沉思良久,也没理出个头绪来,就感到头疼得厉害。
按说,这个事情不算复杂,是不值得犯愁的。
陈春方管理不到位,工作失职,导致出现质量问题,田晓堂只需向包云河报告一声,市局立即展开调查,追查陈春方等人的责任,并对不合格的工程返工整改,问题大抵就可解决。
要是放在以前,田晓堂不用多想,就会这么去干了。
可现在,田晓堂有过教训,已变得谨慎起来,再也不会草率行事了。
他得先把其中的内情和利害关系摸清理顺了,再来确定采取什么对策。
他现在最大的疑虑,就是不知道包云河对这质量问题会是什么态度。
不过,就算包云河与“洁净工程”没有任何瓜葛,他对工程质量又相当在意,但面对自己的老部下陈春方,他只怕也会护短的。
要是施工队涂老板就是包云河介绍去的,或者包云河从工程中捞到了好处,那他对质量问题更会网开一面。
说不定,包云河早已知晓这事了,只是佯装糊涂而已。
因此,他田晓堂和姜珊断然不可冒冒失失地豁出去,公然站出来揭露这个黑幕。
那样就直接得罪了包云河,得罪了陈春方,甚至得罪了躲在背后的更高领导,姜珊被人栽赃、陷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而要他永远保持沉默,把这事烂在肚里,他又无法做到。
田晓堂只得对姜珊回短信:“先按兵不动,容我三思。
”
前任局长的报道气坏了现任局长
田晓堂早上刚到局里,包云河就打来电话,叫他过去一下。
进了包云河的办公室,见他一脸乌云,田晓堂心里不由一沉。
包云河示意他在沙发上坐下,自己拿着一张报纸走过来,也在沙发上坐了,才说:“这篇新闻你读过没有?”说着,就把那张报纸狠狠地拍在他面前的玻璃茶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