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2/3)
莹真是可笑,凭家里那点积蓄,怎么买新房?但现在有了这30万,房款的缺口就迎刃而解了。
田晓堂冷静下来,又觉得这笔诱人的钱实在拿不得。
这无疑是一种受贿行为,数额也不算小,一旦被揭发,那可是要身败名裂的。
田晓堂倒不是怕被揭发,他主要是感到良心不安。
与其让良心受折磨,倒不如一举卸下这个精神包袱。
那又该怎么办?将30万如数退给王季发?他马上就意识到,这钱千万不能退。
王季发哪会在乎这点钱,退回去只会得罪他。
更重要的是,别的领导都欣然笑纳了,唯独他田晓堂高调拒绝,这事一旦被那些领导晓得了,认为他是个异类,就会时刻防着他,甚至暗暗地排挤、打压他。
那就太不划算了。
只是,既不能收,又不能退,这笔钱究竟该如何处置呢?田晓堂有些犯难了。
晚上回到家,一进门就感觉气氛不对。
周雨莹在厨房做饭,脸色却阴沉得可怕。
田晓堂小心翼翼地问她今天怎么啦,她也不做声。
吃过饭,见她脸色缓和些了,田晓堂又关切地询问,她才说:“唉,今天的心情真是糟透了。
”原来,她今天早上出门较迟,见二楼那个老太婆还是不听劝阻,仍在楼道里用泡沫塑料发蜂窝煤,就大为光火地斥责了她。
不想老太婆的儿子正待在家里,跑出来将她一阵臭骂,骂得十分难听,她肺都快气炸了。
下午,她跟同事去探望手术后在家休养的周青,见她家住的是别墅式的花园洋房,比自己的房子不知要漂亮多少倍,更是大受刺激,情绪一落千丈。
周雨莹抱怨道:“这个鬼地方真没法待了。
那个死老婆子每天早上就像放毒气,对咱家田童的健康简直是一种摧残,真让人受不了。
就是光为了孩子,我们也应该换个环境了。
我知道,一提搬家你就没个好脸色。
我就是不明白,人家周青的老公只是一个小单位的头儿,都住得起那么阔气的房子,你还是一个大局的副局长,权力比他不知要大多少倍,为何连个新房都买不起呢?你就不能动点脑子想想办法?”
田晓堂当然知道她说的动脑子、想办法是指什么,他不想责怪她,那只会火上浇油,就只好赔着笑脸说:“我没人家能耐大,搞歪门邪道还真是不在行。
”
周雨莹没好气地说:“我就晓得,跟你说了也是白说!”
当晚躺在床上,田晓堂思忖再三,想法又发生了变化。
他想也不怪周雨莹愤愤不平,不仅仅是周青的老公,如今不少手中有点实权的人,日子都过得滋润得不得了,住漂亮房子不说,还给家人买私家车,甚至送儿女上国外读书,可也没见哪个被查处过。
既然世风如此,他为何不能随波逐流?既然大家都无所顾忌,他又惧怕什么?现在,只要接受那30万,乔迁新居很快就可实现,居住环境立马就能改善,周雨莹再也不会抱怨他了。
有了那30万,一切问题几乎都可解决。
只是,还剩下一个问题,就是良心如何面对。
可如今谁还奢谈什么良心?良心能值几个钱?这年头,是讲良心就吃亏,谁越讲良心亏就吃得越大呀……
眼看着离春节越来越近,坊间关于市里换届的传闻也越来越密集了,却再也没有听到多少有关包云河的小道消息。
就在包云河看似沉寂下来的时候,突然却爆出了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
原来,这天《云赭日报》在“新闻故事汇”栏目中推出一篇报道,称包云河捐款40万给了市慈善总会。
情况据说是这样的:两天前,包云河戴着帽子和墨镜,亲自提着40万现金去银行,用化名将钱打到慈善总会的账户上。
不想银行一位工作人员还是认出了他,偏偏这位工作人员的老公就是《云赭日报》的记者。
那位记者一直为找不到好新闻线索而苦恼,闻讯后大喜过望,马上找到包云河要求采访。
包云河一开始不愿透露,可那个记者哪会轻易放过,他缠住包云河软磨硬泡,包云河无奈之下,只得勉强回答了几个问题。
当记者问起这40万的来源时,包云河特意强调说,都是送上门来又没法退回去的礼金,每笔的数额倒不大,只是送的人多了,积攒起来才有了这个数。
而且这些上家里送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