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3)
力如同春药,让人觉得本来办不到的事情可以办到。
一个人做了官再去悄然经商,亦官亦商,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必定会大发特发。
”
田晓堂不由笑了,说“你这个财迷,现在又成官迷了。
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打算?”
刘向来说:“不瞒你说,我还是想回过头来,在仕途上再打拼一番。
”田晓堂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刘向来感叹道:“我醒悟得是迟了点儿。
不过,这世上大器晚成者也大有人在。
黄忠六十才跟刘备,姜子牙八十方为丞相,佘太君百岁始挂帅,孙悟空更是五百多岁西天取经,白素贞甚至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呢。
跟他们一比,我倒还不算晚。
呵呵。
”
田晓堂不由哈哈大笑。
刘向来的观念变化,让他有些吃惊。
但刘向来的一番议论也并非虚言,他又感觉有点懊丧。
这天上午,包云河把田晓堂叫过去,亲热地笑着,说他正在考虑调整局内部几个干部,其中包括付全有,打算安排到一家二级单位任支部书记、副站长,征求田晓堂的意见。
田晓堂感到很突兀,他知道包云河单独跟他通气,其实是想寻求他的支持。
包云河这样匆匆调整干部,显然已在准备走人了。
包云河想调整的那几个干部,都是他偏爱的人。
特别是付全有,拟任职的那家单位是二级单位中职能最强的。
付全有由一个正科级非领导职务转任实权单位的正科实职,这种调整是比较少见的。
田晓堂暗暗揣摩,包云河急于突击调整干部,难道是他的“廉政秀”发挥了作用,提名副市长候选人又有了新的希望?
田晓堂不好反对包云河。
包云河称这次调整是工作需要,理由自然冠冕堂皇。
包云河刚把他从一场危机中解救出来,包云河是他的恩人,甚至可以说是恩重如山,他又怎么好意思唱反调?再说,他即使不支持也很难改变最后的结果,包云河想办的事,几乎没有办不成的。
包云河有的是办法。
包云河的干部调整动议,很快就在局党组会上顺利通过了。
这之后,包云河又很少待在局里,三天两头往省城跑。
就在这时,一个流言忽然从社会上冒了出来,说包云河不过是个假廉政,他捐出40万只是为了买个清廉之名,而收下的贿赂却不知有多少个40万,还说他捐的40万一准是王季发送的。
王季发接下那么大的工程,岂有好处独吞之理?老百姓如今是越来越聪明了,凡事都有了自己的判断,才不会轻易相信媒体上的说辞呢。
对媒体上宣扬的,他们常常爱从反面理解。
要命的是,事实证明,从反面理解往往是对的。
田晓堂开始还以为,这个流言蔓延几天就会烟消云散。
没有想到,它居然会像这冬日的西北风一样越刮越猛。
田晓堂替包云河感到担心了。
包云河这段日子基本上待在省城,也不晓得对流言知不知情。
包云河不主动找他问起,他也不方便开口。
王季发听到流言,感觉到了压力。
他约出田晓堂,发了一阵牢骚。
他不明白包云河捐出40万礼金到底想干什么,埋怨包云河真不够意思,这阵子弄得满城风雨,让他也受了牵连。
田晓堂不好多说什么,只得泛泛地安慰了几句。
流言仍然在传播着,但对包云河影响似乎不大。
不久,包云河参加了全省十大廉政标兵命名表彰大会,还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他作精彩发言的彩色照片,被刊登在报刊上,发布到网站里。
谁也不会想到,一夜之间竟然风云突变,惹祸的正是那张彩色照片。
准确地说,惹祸的是照片中包云河腕上戴着的劳力士手表。
一则题为《廉政标兵竟带天价手表》的帖子出现在一家知名论坛上,帖子中贴出了包云河的发言照片,以及那款劳力士手表的放大照,并咄咄逼人地写道:这块劳力士名表价值4万多,戴在这位廉政标兵手上,真有几分搞笑。
凭他的合法收入,他买得起这样的天价手表吗?他买不起却戴得心安理得,这廉政标兵够格吗?
田晓堂闻讯去看帖子时,已是第二天上午10点。
看到“天价手表”几个字,他吓了一跳。
后来见是4万多,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4万多还谈不上天价,网络上就喜欢夸大其词,但一个年工资收入只有4万多的领导干部戴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