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3)
练书法,我也跟着偷偷儿学,越学越有意思。
学点东西好啊,光开个车,没味道。
”
听了这话,关隐达就琢磨出刘平的心思了。
刘平是想逐步武装自己,好有机会转为干部。
机关司机差不多都有这个想法,人之常情。
不过刘平悟性还行,他没读多少书,能把字的架子弄稳,就不错了。
关隐达见刘平写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便说:“我建议你把内容换一下。
这诗听得大家耳朵都起茧了,没意思。
”
“换什么呢?我听关科长的。
”刘平很是恭敬。
关隐达琢磨了一会儿,就把李白那首《赠汪伦》写了下来,说:“李白这首诗也是耳熟能详的,但比《春晓》要好些。
你还要注意章法,书法作品很讲究布局,包括字的疏密、墨的浓淡、落款等等。
你先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写熟了,再来找我。
”
刘平头点个不停,说了很多恭维话。
他见关隐达桌上满是龙飞凤舞的字,一个也认不得,便说:“关科长的字真漂亮。
”
关隐达看出刘平的意思,便说这是宋朝张孝祥的一首词,念道: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酌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刘平听了,就像一筐黄豆从头上倒下来,耳朵缝里都没夹着一颗,嘴里却道:“真好,古人的文章就是好。
”
截稿日期只有几天了,关隐达才最后选了幅自己最满意的字去参赛。
正好那天陶凡也将自己的字交给关隐达。
陶凡只写了“崇实”二字,用的魏碑笔法。
下面题了长款,由“实”字说开去,用语古雅,告诫广大干部如何如何。
关隐达细细读了题款,很佩服陶凡的文字功夫。
书法展弄得像回事,陶凡和张兆林等地委领导亲自去看了。
举行了简短的开展仪式,吴明贤请陶凡讲话。
陶凡就讲了几句,说地委机关开展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很有必要,可以陶冶干部的情操,并促成一种爱学习、钻业务的良好风气。
关隐达留意看了看,发现地委、行署所有领导都题了字。
有些领导的字实在上不了台面。
张兆林写的正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落款题曰:与全体干部共勉。
张兆林的字有些张牙舞爪,很不像他本人的温文尔雅。
关隐达暗自觉得好玩,心想真难为这些领导了。
他们为着这题字,肯定伤透了脑筋。
如果不题几个字,好像不给陶凡面子。
大家暗自都以为这次书法比赛,分明是吴明贤投陶凡所好。
再说了,只要有领导题字,其他领导都得题,不然显得没位置似的。
陶凡很有兴趣的样子,背着双手,挨次浏览参赛作品。
走到关隐达作品前面,陶凡站了会儿,微微点头。
关隐达就浑身发热,不好意思。
陶凡却不说关隐达的字,只说张孝祥的词:“这首词意境阔大,笔酣兴健,怀抱高远。
肝胆皆冰雪,表里俱澄澈。
杜甫有句诗,心迹喜双清,也是这种意思。
真是妙处难与君说啊!”
陶凡心里却颇感奇怪:关隐达怎么独独选了张孝祥?这首词豪放、孤高、通透,但字字句句都隐含着贬官情绪。
想是关隐达喜欢词的意境,忘了张孝祥的处境吧。
陶凡不是个神经兮兮的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