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3/3)
凡的风格像太极拳,看上去慢慢吞吞,不着边际,却柔中有刚,绵里藏针。
似乎这个级别的干部都有点这个味道。
他早就发现,张兆林任地委秘书长时,还发一点脾气,后来是地委副书记、地委书记,性子就一天天平和起来,说话便云遮雾罩了。
不久,地区召开老干部工作会议。
这次老干部工作会议,可以说是西州历史上最有规格的一次。
张兆林同志始终在场,并做了重要讲话。
他说:“老同志对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丰富的经验永远值得我们吸取。
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
我们民族自古有尊老美德,《礼记》上说,年九十,天子欲问其事,则至其室。
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把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
陶凡始终被尊在主席台上。
他知道因为自己的缘故,老干部工作被空前重视起来。
他觉得滑稽,却又是很正常的事。
依这么说,他陶凡若是女同胞,妇女工作就会受到高度重视了;他陶凡若是残疾人,残疾人也会搭着享福了。
而他影响力的时效一过,一切又将是原来的样子。
陶凡神情专注,心思却全在会外。
这类会议,他根本不用听主题报告,也不愁编不出几句应景的话。
陶凡过去同老干部打交道,很有一套办法。
他刚到这个地区时,知道这里干部很排外,要想站稳脚跟,光有上头支持还不行,还得争取本地每一部分力量。
而老干部,尤其是这个大院内的老干部,是万万忽视不得的。
但是,凡事都有惯例,轻易突破不得的。
一旦突破了,人们就神经兮兮起来,生出许多很有想象力的猜度。
人们很习惯琢磨领导人的言行,所以官场行为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有人说,中国的政治最像政治,中国的官员最像官员,也许原因就在这里。
陶凡深悟此道,同老干部相处,做得很艺术。
当初人人都说陈永栋不好办,弄不好就会坏大事。
可他出任地委书记后,亲自拜访了陈老,发现这位老人并不那么可怕。
他挨家挨户上老干部家聊天,既得了人心,又不违惯例。
陶凡感觉张兆林做得太露了,分明是在向他暗送秋波,明白人一眼就能看破玄机,会背后笑话他的。
不过陶凡也理解张兆林。
老干部们一天到晚舞着剑,打着门球,下着象棋,哼着京戏,似乎也成不了什么事。
但他们要败一桩事,倒一个人,也不是做不到的。
陶凡当初就特别注意这点。
他看上去威严得叫人难以接近,却有个原则,就是不忽视任何人。
按他的理论,越是小人物,自尊心越易满足,也越易伤害。
当一个卑微的生命受到侵害时,他可以竭尽潜能实施报复,直至毁灭别人。
老干部们因为往日的身份,或许有过大家风度,但退下来之后,他们心理的脆弱超过任何普通的小人物。
陶凡想到这些,觉得张兆林小觑了自己。
他相信自己将是超然的一类,只会优游自在地打发时光,不会对任何人施加影响。
有人讲他有虎威,可他觉得那是天生虎气所致,自己从来没有逞过威。
他想,张兆林或许还忌着我的虎威?你们说我有虎威,那是你们的感觉,关我什么事?难道要我成天对你们扮笑脸?可你张兆林的确没有必要有意同我扮笑脸。
陶凡觉得虎威之说,对自己不利,也让张兆林难堪。
张兆林请陶凡同志做重要讲话。
陶凡并不起身到前面的发言席上去,只摇摇手,仍坐原位。
张兆林便将话筒递到他面前。
陶凡慢条斯理开了腔。
讲话的大意是,老同志退下来了,最大的任务,就是休息,颐养天年。
这同张兆林讲的请老同志发挥余热,支持工作的思想暗相抵牾,又不露声色。
陶凡只讲了短短几分钟。
这几分钟内,会场上的目光和注意力都越过前面的张兆林,集中在陶凡身上。
这场面给张兆林留下了铭心刻骨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