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1/2)
陶凡很安逸地过了一段日子。
一日,偶然看到《西州日报》上的一则有奖征字启事,他的心情又复杂起来。
原来地区工商银行一栋十八层的大厦落成了,向社会征集“金融大厦”四字的书法作品,获征者可得奖金一万元,若本人愿意,还可调地区工商银行工作。
其实,这则启事夫人早看到了,她觉得蹊跷,便藏了起来。
可陶凡看报一天不漏,几天都在问那天的报纸哪里去了。
夫人不经意的样子,说不知放在哪里去了。
偏偏王嫂很负责,翻了半天,硬是找了出来。
陶凡看到了那则消息,便猜到报纸是夫人有意收起来的。
想到夫人用心良苦,可见自己很让人可怜了。
往常,那些稍稍认为自己有些脸面的单位,都跑来请他题写招牌。
他明白有些人专门借这个来套近乎,也并不让他们为难。
只要有空,挥笔就题,当然不取分文。
也有个别人私下议论,说地委书记字题多了,不严肃,他也不在乎。
说郭沫若连北京西单菜市场的牌子都题,我陶凡还没有郭老尊贵吧。
后来,他越来越看出些别的意思来,就再不肯题字了。
他最后一次题字是图远公司的招牌。
可是,直到他卸任前不久,仍不断有人要“请陶书记的墨宝”,他都回绝了。
如今工商银行搞起有奖征字来,不是很有些意思了吗?
老干部老沈,处事糊涂,人称老神,神经病的意思。
老神老来涂鸦,有滋有味。
一日,跑到陶凡那里,鼓动陶凡参加有奖征字。
老神偏又是个爱理闲事的人,不知从哪里听说了征字活动的来龙去脉。
原来,工商银行李行长去请张兆林题字,得到的答复是:“金融大厦是百年大计,最好不请领导题字,也不请名人题字,干脆搞改革,来一次有奖征字。
”
陶凡自然不会去参加这个活动。
知道了事情原委,他也表示理解,就是心里不好受。
这天晚上,工商银行李行长登门拜访来了。
坐下之后,讲了一大堆这么久没有来看望之类的话。
陶凡印象中,这位老李一直还是不错的。
他是否为征字的事过意不去?闲扯了半天,李行长果然讲到了这件事。
他说:“我碍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