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2/3)
和几句。
关隐达心想,最近王永坦同他配合不错,也许是因宋秋山早同他交了底。
可已经这么几天了,他一直没有接到地委组织部的电话。
这几天,县里的工作事实上是刘志善在主持。
尽管宋秋山打了电话给关隐达,可他名不正言不顺,也不好出头。
时间越拖,刘志善越进入角色,到时候越不好办。
这天下午,关隐达终于再次接到宋秋山的电话。
宋秋山说:“同你讲两个事。
请你明天来地区谈话,永坦同志也要来。
组织部还会正式通知你的。
这是一。
第二,地纪委准备派人来黎南调查向在远的经济问题,需要你们协助。
”
关隐达一听,亦喜亦惊。
喜的是说不定明天就会明确他的位置了;惊的是怎么突然又要查向在远的问题?向在远自从任县长以来,经常有人举报他,却从没听说上面要查他。
这会儿他人都死了,还查什么经济问题?
关隐达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就说:“宋书记,我服从地委安排。
不过我觉得,老向人都死了,还有查的必要吗?”
宋秋山说:“我个人的意思也是说不查算了,但陆义同志坚持要查。
对这个老向同志,黎南群众早有反映了,我和陆义同志都收到过有关检举信。
前不久,纪委吴书记代表地委找他个别谈了话。
他的抵触情绪很大,说组织上不信任他。
真金不怕火炼,犯不着寻短见嘛。
既然这样,那就查个水落石出嘛!”
关隐达这下真的明白了。
向在远如果真的是因为告状的事败露而自杀,事情就闹大了,对宋、陆二人都不利。
也许他俩都清楚这一点,两人心照不宣,决定查向在远的经济问题。
看来这两位政治上的对手,在这个问题上心存默契,私下握手了。
明眼人心里都有数,如今这些领导,最不经查的就是经济问题。
群众就常说一句泄愤的话,说是如今当官的,你全部抓了,肯定有冤枉的;抓一个放一个,肯定有漏网的。
依宋秋山平日的城府,不会这么一五一十说给关隐达听。
这说明宋秋山在有意张扬,向在远自杀是因为经济问题。
关隐达又想,若是宋秋山执意要查向在远还在情理之中,可这回要在向在远死尸上开刀的竟是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