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最后的团圆宴(1/3)
难得的好天气,一直晴着,只是沙尘越来越重了。
北方的春天就是这样,沙尘笼罩了一切,虽然晴着,却难得见江南那样明丽的日头。
唐天明一直在奔忙。
每年的正月,唐天明都得像只陀螺似的,被王天达的鞭子抽得团团转。
王天达的天达时代集团下面号称有8万农民工,这8万农民工一部分跟天达的关系是紧密的,另一部分只是借着天达的名义,在北京搞建筑生意。
北京是个重资质的地方,8万人,分成小的建筑公司,少说也有上百个,怎么可能都有适合于北京的资质?天达集团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的头,也就是航母。
后面跟着的,就是近百个大大小小的舰艇。
这些舰艇平时倒没什么,但一年中有两个时候,是相当麻烦也相当关键的。
一个就是年关,8万农民工中的90%得回湖东,怎么离开北京,成了小公司和天达集团的大难事。
唐天明到北京接手驻京办后,做的到现在他认为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基本解决了农民工的回家问题。
他当时到北京正是10月,很快,在与王天达的交往中,就了解到了农民工每年为着返乡为着车票烦恼,辛苦倒不说,重要的是很多人年前根本回不了家。
唐天明给王天达提了两个建议:一是造出农民工回乡计划,按期分批。
大部分人回家过年,小部分人留京守工地和继续干活。
每年轮换,头年没有回家过年的,第二年回家。
头年回家过年的,第二年留京。
这样就可以减少1/3的人员返乡。
同时,唐天明建议尽快与各交通部门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农民工的返乡交通由公司统一安排,统一与相关交通部门,比如铁路、汽车等联系,提前预订;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工买票难,又会受到交通部门的欢迎。
王天达一听,觉得这建议相当好,就拉着唐天明一道,跑了铁路与汽车公司。
果然如唐天明所料,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支持。
从那以后,湖东8万农民工返乡过年,在全国少有的成了“容易事”。
王天达因此说:唐主任两条建议,应该写进《天达集团志》的。
8万农民工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比第一个要复杂得多,那就是市场。
北京皇城,全国各地的人都涌了进来。
建筑业市场上,也是竞争激烈。
每年一到八九月,王天达就得为下一年的市场发愁。
甚至有个别年份出现了近两万人到京无工程可做的局面。
工人们只好蹲在街头,等着上门做零活。
王天达说:我看着那些工人,心里有愧啊!我都不敢看他们眼睛。
他们是冲着我到北京的,可到了北京却没活干。
唐天明说这也不能怪你,市场经济使然。
但针对这种情况,要未雨绸缪,先计划。
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是没用的。
从6年前开始,天达集团走上了以计划找市场,以市场定员工的决策方向,尽量不减少农民工,但相对避免无工可做的尴尬。
唐天明以湖东驻京办主任的身份,陪着王天达跑了上百家与天达集团有业务关系的单位与企业,并且成功地跟半数以上的单位签订了长期建筑业务意向协议。
这些协议很多到今天还在为天达集团所用。
为了巩固这些业务单位,这些年,春节过后唐天明到北京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跟天达集团一道,拜访这些与天达集团与8万湖东农民工息息相关的业务单位。
每到一个单位,天达集团都会以驻京办的名义送上一份礼物,不厚也不薄。
人情大似天,湖东驻京办主任虽然只是一个正科级,但毕竟代表着湖东县委县政府。
县委县政府都出面了,这些业务单位们自然也跟着给面子。
王天达为此对唐天明敬佩之至,也感激之至。
人说驻京办就是在京的小政府,王天达说:有这政府在,天达集团就会在北京的市场上更有作为。
事实也是如此,7年来,天达的业绩翻了两番。
湖东有一半的学校都改名天达学校了,湖东财政每年还从天达这儿至少拿走两三百万。
与之相适应的,王天达现在是江南省人大代表,湖东县人大常委。
王天达回湖东,宗仁书记会亲自陪同,电视台还得播出专题新闻。
唐天明是从正月十二开始,跟王天达一道跑这些业务单位的。
十一,他到叶老将军府上去拜望了一下。
老将军感冒了,正卧床休息。
唐天明将从湖东带来的小咸菜拿出来,老将军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
老将军说:“这小咸菜,我可是想了几十年;也就这几年,因为有天明在,才能吃上一口。
好啊!”
“只要您觉着好,湖东会不断送您的。
只是这咸菜,吃多了不好,血压高,也不利于大脑。
”唐天明说着,老将军也道:“这就得有节嘛!这个社会,懂得有节的人不多了。
天明你懂得!这次回湖东,一切都好吧?”
“都好!”
“那事……”
“啊,还在搁着。
也快了。
”
“这宗书记啊,年前还专门打我电话说这事呢!听说他还找我那个部下办什么事?什么事啊,搞得让他把启功老的书法都拿出来了,不是腐败吧?”
“不是,不是!应该不是。
我也不太清楚。
我只是介绍他们见了面。
其余的,我也没问。
”
“这事要警惕。
天明哪!”老将军在唐天明临走时又叮嘱了一次,唐天明听着,心里也有些不太自在了。
他当然知道宗仁找黄主任的目的,而且他也知道这事因为黄主任有了点眉目。
但他不能告诉老将军。
老将军这人一生耿直,要知道唐天明找他部下是为这事,那还不跳起来骂人?
老将军将宗仁送的启功的那幅字专门放在客厅里,说:这字就这么放着。
如果宗仁书记找小黄只是一般的事,我就收着。
否则,天明,你下次来就拿回去吧!
唐天明点头说是,请老将军放心,会把握分寸的。
跑了两天,中午基本上谢绝招待,唐天明和王天达还有公司的另外两位副总,找门脸儿小、车子却停得多的地方吃饭。
这是经验。
小店面,能有许多车子,只有一种可能,就是饭菜可口。
果然屡试不爽。
正月十四,冷振武也从湖东过来了。
唐天明晚上回到驻京办,冷振武正一个人坐在厨房里煮面条。
本来,唐天明想在湖东就找冷振武好好地算一回账的,但想到湖东也不合适。
而且自己毕竟是驻京办主任,主任和一个名义上的副主任计较,也只能说明你这主任当得太窝囊。
何况王红也没在这事上纠缠,唐天明也就放到了脑后。
这回来一见冷振武一个人冷寂地坐着,便问他什么时候到的,又说这边暂时也没什么事,可以在家多待几天的。
冷振武站起来,直截了当地问:“老唐,你是不是在宗仁书记面前说我什么了?”
“说你什么了?”唐天明笑道:“你是专门提前过来兴师问罪的,是吧?”
“我哪敢兴师问罪?我都快滚回湖东了,还……老唐,除了纪念品那事,我……你怎么就在宗仁书记面前告我呢?”
“我什么时候告你了?纯粹是瞎猜嘛!”
“没告?怎么湖东那边已经有人传着,县里要调我回去,说我不配合你工作。
我是不配合吗?不就是想多主动点,多工作点,多积累些经验。
哪一项工作不是在你的安排下做的?哪一笔开支不是你同意的?我冷振武怎么说也是40多岁的人了,怎么混到头却……”
“振武,小冷,我确实没在宗仁书记,包括其他领导面前说过你。
我这人脾气你还不知道吗?有事就说出来,说完就了事。
我对你有些意见,比如纪念品的事,京汇集团项目的事,我都明说了。
还有就是春节期间我听说有人在外面散布说我和方小丫有一腿,我没有证据,所以我也不会说。
至于你工作调动,我以前倒是给宗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