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一章(2/3)
会儿就驶到了李老家住的四合院门前。
大家都下了车,我们三个人随秘书走进朱漆的大门。
院子里有几棵大柿子树,挂满了红柿子,院中央有一个瓮似的鱼缸,几尾金鱼游弋其中,让人感到院主人的悠然与闲适。
李老的秘书将我们直接带进李老的书房,只见一位秃顶的老人正戴着老花镜看一本书帖,我端详了一下,原来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见我们进来,李老放下手中的碑帖,摘下老花镜笑了笑说:“世东,你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
夏书记连忙握住李老的手说:“李老,我进京之前,黑水河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毕,黑水河大坝工程凝结着您的心血,您说我能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您吗?这次来,我特意给你带来了个小礼物,瞧,这是黑水河大坝模型,多漂亮!多壮观啊!”
李老接过模型仔细端详了一会儿感慨道:“你们知道后人的书法为什么总是超越不了王羲之吗?一句话,重复和模仿,模仿前人就永远不如前人,那么怎么才能超越呢?只能靠创造!黑水河大坝无疑是伟大的创造。
创造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啊!世东,你这个好消息带的好,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这么激动人心的消息了。
这样吧,让我老伴亲自下厨弄几个小菜,我这有五十年的茅台,咱们庆贺一下。
”说着,让秘书搬了几把椅子,放在院子里的树荫下。
大家在院子里坐定后,李老像赏花似的望了杨妮儿一眼,温和地问:“世东,小丁、小习我都熟悉,怎么没见过这位小仙女呀?”
杨妮儿落落大方地说:“李老,我是新应聘到驻京办的助理,叫杨妮儿。
”
李老慈眉善目地说:“世东,聘请这么漂亮的助理,你们可真是用心良苦啊!杨妮儿,我考考你的本事怎么样?”
很显然李老对杨妮儿很有好感,但是老爷子要亲自考考杨妮儿,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一旁坐着的习海涛也为杨妮儿捏了把汗,杨妮儿却笑嘻嘻地一抱拳说:“请李老多多指教!”
李老思忖着说:“‘截访维稳’是驻京办的一项特殊功能,几千年了,老百姓只相信青天大老爷,这叫信访不信法,县里出事要去市里告,市里出事要去省里告,省里如果也解决不了就会来北京告,于是上上下下对信访群众开始围追堵截,当然驻京办在这方面为首都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成本,应该说,截访维稳已经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
这几年东州市的进京上访量可是名列前茅啊,毫无疑问,信访问题与群众心理期待有差距,请问杨助理,面对上访群众进京访、重复访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呀?”
我真没想到李老会问连京城大员、封疆大吏们都头疼的问题,我心想这下杨妮儿非抓瞎不可,然而杨妮儿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说着真话的孩子,一句话就让李老刮目相看了。
杨妮儿不假思索地说:“李老,京城有那么多负责上访的部门,他们为什么不能转变一下工作方式,变上访为下访,如果负责上访的部门切实克服官僚作风,亲自下基层接访,到基层直接解决信访问题,哪儿还用驻京办‘截访维稳’,各级信访部门不是信访材料的中转站,中央应该给他们尚方宝剑,这样他们才敢碰硬!”
杨妮儿一席话,让李老眼睛一亮,连忙说:“不简单,不简单,这可真是后生可畏啊!世东,就杨妮儿这水平,好好锻炼锻炼,完全可以当信访局局长。
杨妮儿,大学刚毕业吧,学什么专业的?”
杨妮儿被李老夸得脸蛋绯红,腼腆地说:“李老,我是学历史的,主攻中国近代史,尤其对抗日战争那段历史感兴趣,李老,我听说,您的好几位亲人都是抗日英雄,而且都在抗战中壮烈牺牲了,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