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 第16章

第16章(1/3)

◎裴玄出场(三更合一)◎ 十来平的厨房呈细长型,右边墙壁上开了两扇窗子。

     窗子外是夏家房子的墙壁,两面墙之间就离着几十公分。

     所以窗子虽然大,厨房里的采光却并不好,白天做饭一定要开着门才行。

     左边墙边是柴火灶,右边靠窗摆了张桌子和两口蜂窝煤灶。

     姜向北看肉沫剁得差不多,右手拿刀把菜板边上的姜末赶过来混合到肉里。

     两只手两把刀,继续咔咔地剁着肉。

     “彩霞,帮我拿下葱。

    ” 夏彩霞站旁边一动不动,只是转头朝灶台前傻乎乎愣着的姜成军说:“成军哥,拿葱。

    ” 为什么不使唤就在碗柜边的姜向南,问……就是不敢。

     “妹!你啥时候学的做包子?” 碗柜上陶盆里有一团正在发酵的面团。

     两把菜刀上下翻飞,一整块刚换回来的后腿肉眨眼间变成了肉沫。

     要不是亲眼看着姜向北一步步做下去,姜向南甚至怀疑有别人代劳完成。

     “我们学校外边不是有家包子铺吗!” 姜向南想了好久才终于想起,姜向北说得那间包子铺其实是家国营饭店,里边大肉包两毛一个。

     “里边的包子师傅是北方人,我偷摸在窗子外边学了好久。

    ” 姜向南惊。

     国营饭店的后厨靠着条巷子,为了光线所以全部修建成玻璃窗。

     看是能看到,就是那边上是饭店的排水沟,天气一热学生们往巷子外边经过都得捂鼻子。

     姜向北就蹲在臭水沟上学会了做包子? 姜向南怎么想都觉得震惊,凡事三分钟热度的妹妹还能这么持之以恒? 可眼前的一切又不得不让人相信。

     姜向北把所有切好的材料全放盆里,放调料的动作一点都不像新手。

     盐少许,酱油适量,第一次变得如此具象。

     姜向北搅动肉馅时眼睛和脑子也没停,往厨房里看了一圈,发现没有蒸笼。

     “哥,你问问爷咱家蒸笼呢?” 姜向南应着,转身去找蒸笼。

     姜向北继续环顾,想了想又吩咐:“彩霞,洗洗菜板,一会儿没地方揉面,” 这回没人可使唤的夏彩霞只能自己动手。

     “向北姑,肉包子最好吃了。

    ” 能使唤的都被姜向北支走,屋里就剩一个娃娃流着口水继续加油打气。

     肉馅搅好,姜向北踮起脚尖把面盆端下来,用手扯了团查看发酵情况。

     恍惚中,竟然有了种很陌生的感觉。

     在她看来很是生疏的动作已经足够家人朋友们震惊。

     蒸笼找到,与之一起进厨房的还有姜爱国和姜半。

     “我姑娘真会做包子?” 菜板撒上干面粉,发酵好的面团在姜向北手下变成各种形状,光滑洁白的没有一点面疙瘩。

     姜爱国砸吧口旱烟,点头。

     “向北不仅会做,而且做得很好。

    ” 会做饭的人光是用眼睛瞧就能看出姜向北到底会不会……不仅会,而且相当熟练。

     “她从小就没进过灶房,上哪学的做包子?”姜半觉得不可思议。

     瞧这熟练的样,不说几十年,几年估摸着肯定没跑。

     姜半问,姜向南就把刚才妹妹说的又重复了遍。

     “累着我姑娘了。

    ”姜半作势抹泪,说着很是夸张地长长叹气:“要是她妈看到还不晓得要多高兴。

    ” “少在这胡说八道,要是没事就去烧蜂窝炉!” 自小姜半这张嘴就喜欢乱说,刚才那话叫外人听去还以为儿媳妇死了呢。

     姜爱国硬是忍着用烟杆子抽他的冲动,把人使唤去帮忙。

     一个个圆咕隆咚的包子摆在蒸笼里,每个大小差不多,包子褶随便数数也都一样。

     夏彩霞一个从小在洛川长大的南方人,就没见包子的制作过程。

     “向北,你上辈子是北方人吧。

    ” “我上辈子也是南方人。

    ”姜向北笑。

     上一世的姜向北出生于西南,生长于西南,因为喜欢才求师父教西点之外又教了中式面点。

     第一堂课,师父教她做馒头。

     一遍遍揉面,一遍遍寻找手感,那样枯燥的日子却让人觉得无比有成就感。

     最开心的,莫过于品尝的人说好吃,吃过一个又会去拿第二个。

     思及此,姜向北心里忽然一动,揪了团白面放到边上。

     第一屉包子上蒸锅,姜向北又特意做了笼馒头合在一起蒸。

     发面馒头蒸熟的过程中,会有淡淡面香气飘出,混合葱香,随着雾气飘散开来。

     香味四溢…… *** 三水胡同,十七号院。

     不大院子中全部被各家围的栅栏所占据,原本好好的青石板路全被撬开种上了瓜果蔬菜。

     不知道是谁家刚上了肥,满院子都是大粪味。

     留出来的路勉强只能容得下两个人侧身而过,几个女同志就坐在自家菜地边,忙着手头的事有一搭没一搭地随便聊着。

     他们院不像隔壁,有个说话顶用的姜爱国镇着,院里干干净净的没人敢围。

     十七号院一家也不服一家,有人带头大家都生怕自己吃了亏。

     围起来的菜园子其实就巴掌大小,平日里吃菜大都也是上菜站买。

     有心想恢复院子,可又怕吃亏。

     一日复一日的,这院子里臭味就没没断过,不是这家浇粪水就是那家烧草木灰埋肥。

     “今晚当家的回来,咱们几家开个会。

    ” 肤色黝黑的中年妇女绣完最后一针,低头从箩筐里拿出线团。

     “秀娥姐说得对,院里这么下去不行。

    ”短发妇女捏着针,指向院门口:“只要一下雨咱们院门口这稀泥就没干过。

    ” 红褐色的泥水溅得一裤腿都是,胶鞋就没哪天能干干净净走回家。

     大家都不想做带头人怕吃亏,眼下崔秀娥提议,剩下几家人连忙应和起来。

     只要各家婆娘点头,男人们更是巴不得连夜还原。

     “还原了也好,过不久我们家老二要相亲,总不能让人女同志来家闻着大粪味吃饭吧。

    ” 短发妇女拍拍裤子站起来。

     猛地,一阵微带着点酸的面香夹杂着臭钻入了鼻子。

     “秀娥姐,你闻是不是发面馒头的味儿?” 短发妇女叫张贵英,和崔秀娥一家以前是同屯邻居,后来又一同跟随丈夫调来洛川。

     这一来就是十几年,都不知道多少年没闻过发面酸味了。

     崔秀娥拿着鞋底子就站起来,仰头细细闻了闻:“是馒头味儿。

    ” 循着气味往院墙边走过去几步,那淡淡的酸香味就更浓了些。

     “是隔壁院的谁家。

    ”崔秀娥肯定道。

     “咱们去看看?” “走!” 崔秀娥立刻放下鞋垫子,拍拍身上的线头,兴高采烈地就和张贵英一起往外走。

     “至于吗!几个馒头就兴奋成这样,哪来的土老帽。

    ” 剩下一家人门前,显摆半天都没得到回应的沈琴沉下脸,瞪着两人背影走远。

     这两人平时瞧着清高得很,除了院里的人跟谁都不来往,沈琴没少在背后说她们坏话。

     忙着绣鞋底的卷发中年妇女似笑非笑地瞟了眼沈琴。

     “我劝你以后在她们面前说话可小心点。

    ” 女人其实也不想跟沈琴多来往,可谁叫两家人沾亲带故,想断也没法子断。

     “小心什么!”沈琴不屑:“难不成她们还是王母娘娘下凡,一指头就能让我少十年寿命不成。

    ” 卷发女人侧过脸,轻蔑地笑了笑。

     既然想找死,又何必拦着。

     匆匆走出院子的崔秀娥两人有说有笑走进了隔壁院子。

     此时挤满人的厨房里,姜向北在万众期待下打开蒸笼,端开了第一层馒头。

     “香。

    ” 第一层的馒头个个有拳头大小,洁白蓬松,看得人食欲大开。

     随着水蒸气渐渐散开,第二层肉包子出现在眼前。

     夏彩霞离得最近,那股子香味冲出来时,她很不得把味道全吸进自己鼻子里。

     “都来尝尝。

    ” 包子皮薄馅大,热气带着香味扑面而来,姜向北用手拿时甚至都能看到松软包子皮凹陷下去个坑。

     夏彩霞不由自主地吞了口口水。

     第一个包子当然是给姜爱国,长辈们都拿到后才轮到两个哥哥。

     夏宝华着急得抓耳挠腮,哈喇子流了一下巴,最后白白胖胖的包子终于到了他手里。

     嗷呜一大口咬下…… 滚烫的油汁溅起,鲜美滋润在口腔中翻滚。

     姜半想不到确切的形容词来说明有多好吃,但他吃过洛川市好几家国营饭店的包子。

     ……都比不上闺女做的大肉包子。

     嚼吧嚼吧,满口生香。

     “向北,你去考国营饭店的大厨吧!”夏彩霞嘴角流油,吃得摇头晃脑。

     “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包子。

    ”姜成军说。

     姜向南默默吃着,眼底的震惊越发浓重。

     姜爱国用手抹了下嘴角流下的汁水,乐呵地直点头:“向北是聪明,光是看看就能做这么好吃,不愧是我姜爱国的孙女。

    ” “我姑娘是天才。

    ”姜半更是直接表示。

     一大群老老少少都被姜向北的手艺所征服。

     以至于自行车铃声都被大家不约而同忽略了过去,直到司文兰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崔大姐,你们这是找谁?” “没找谁,就是闻到馒头香,顺着味儿来瞧个热闹。

    ” “馒头?那你看看是不是夏大姐家,我家没人会做馒头。

    ” 姜爱国做的黏嘴包子历历在目,司文兰是怎么想都不会联想到自家头上。

     “这是谁家灶房?” “我家的。

    ” “就是这飘出来的香味。

    ” 姜向北听到司文兰疑惑地“啊”了声,然后就是架自行车的咔哒声。

     “不可能啊……我家……” 后半句没人会做饭化成微微张开的嘴,司文兰环顾了一圈厨房,最后落到姜半身上。

     “咱闺女做的包子,你快尝尝。

    ” 下一瞬,姜半吃掉半个的包子就被塞进了司文兰嘴里。

     司文兰:“……” 姜向北觉得要不是烫,老妈这会儿肯定已经开口骂人。

     “就是这个味儿!” 随后几步进来的崔秀娥使劲吸了口空气,满脸笑容地看向姜向北。

     姜半刚才的话她也听见了。

     “崔婶子,张婶子。

    ” 这两人姜向北只知道姓氏,前几个月因为隔壁浇粪水臭味飘过来,姜爱国去隔壁跟他们商量把浇水时间移到早上大家伙都上班后。

     商量过程很顺利,自此之后隔壁都是十点以后才肥地。

     所以她们给姜向北的印象算是比较好说话的人,听司文兰提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早上好 炮灰女配自救:薅秃天道当充电宝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截云焰 龙武异界开道馆 双界封神:梵天与盘古的遗钥 网游穿越成npc,开创东方剑道 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 修仙之我有个装备栏 灵兽甜恋:逆袭御界之巅 星脉之寰 从邪神开始的旅途 山河志异 惊山月 她与男魅妖结为道侣/道侣病弱不可弃 文工团美人认错随军对象 穿越红楼收金钗 弑神皇 身娇体弱菟丝花?黑莲花了解一下 厨道武尊:熟练度系统 战灵人 三千一念 超神之自研战锤40K科技 太平广记白话故事 玄幻:我的系统选项爱整活 开局签到神兽蛋,我御兽贼6 开局负债4000亿,被迫科技修 穿越成天弃者的另类修炼 人在仙宗,压抑仙子们太有活啦! 废柴师姐,剑斩万界气运劫 反派:合欢圣子,女主跪求我放过 我,东皇太一,不许西游 被贬边关十五年,归来已天下无敌 引诱(志怪1v1 h) 开局融合AI,我成了天道管理员 异界征伐:总裁不仁,我反手觉醒 三千年仙途不如一世烟火 荒岛美人鱼 修仙之我有个装备栏 后土娘娘偏宠我:我在洪荒搞八卦 她与男魅妖结为道侣/道侣病弱不可弃 我在大明当贪官 太上武神诀 桀桀桀,照着族谱杀,一个都别活 唐僧婚邀震三界,神佛齐聚女儿国 小笨女修仙记 魔法学院的平民教师 圣母遍地跑,缺德疯批追着杀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和闺蜜嫁进侯府吃瓜看戏(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