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3)
车轮——不过我警告过三哥了,让他不要多嘴。
”
谢湄学她软软的口吻,“你三哥对你转行有什么看法?他是不是也看穿你的心思了?”
成茵扁扁嘴默认,以唐晔的智商,这还用说么!他一听这消息就没怎么开口,一双别有深意的眼眸要笑不笑地盯着成茵就足够她心里起毛了。
她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停留,转而反问谢湄:“你对我三哥的反应还是挺有把握的嘛!怎么样,哪天我再把他约出来,你们俩聊聊?”
谢湄咯咯笑了一阵后说:“等他什么时候把那车换个牌子再说吧!”
成茵也跟着大笑起来。
这是自那桩倒霉的糗事过后成茵首次发出开朗明快的笑声,谢湄觉得,无论她跳槽后的结果是步步高升还是生不如死,这一刻也是值得庆祝的。
两只载满红酒的杯子在空中砰然对撞,微醺的谢湄笑嘻嘻地开口,“来,为成茵的奋斗干杯!”
第一天上班,成茵的直线老板高翔出差未归,一位名叫刘宗伟的同事接待了她,从他递过来的名片上,成茵了解到他是分管某个组的项目经理,但他不让她称呼自己刘经理,“叫我埃伦就行了。
”
刘宗伟花了一个上午给成茵做入职培训,介绍AST辉煌的历史,AST在全球尤其是中国的业务状况,他自信骄傲的神色感染了成茵,她有种终于走上正途的振奋。
在介绍到AST中国的主要客户以及合作伙伴时,成茵发现,杨帆所在的英锐咨询公司居然罗列在AST的合作伙伴名单中,顿时愣住。
如此说来,英锐和AST非但不存在抢食关系,还是非常密切的合作者,那她“站在巨人肩上打秋风”的美梦岂不是就此破灭了?
“呃……埃伦,不好意思,”她举手打断刘宗伟,“我能不能听听AST和英锐的合作情况?他们是……怎么开始的?”
刘宗伟牵动嘴角,那神情竟似在赞扬成茵的锐利似的。
其实英锐的背景他刚才已经大致给成茵介绍了下,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咨询公司,能够把手伸到AST的肩膀上来并不失时机勾住,必有其不同寻常的原因,只是他没明说而已,没想到成茵“明察秋毫”,这在他们这行是个不可缺失的特质。
“三年前,英锐还是个什么都做的杂务公司,业务量不多,员工流动又快,可以说很不得志。
后来他们的投资人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有个在美国咨询业呆过几年的业内人士有意回国发展,所以就拉拢了他。
加盟后,凭借他在这个圈子里的人脉做得风生水起,然后……唔,很自然就和我们公司建立了联系。
”
“那人……叫什么名字?”成茵明知故问。
“安迪杨,杨帆。
”
听到杨帆的名字从别人口中说出,成茵有种异常奇妙的感觉,当然,也不乏沮丧,看来,她的A计划还未实施就已经泡汤了。
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不过她很快安慰自己,没事,我还有B计划。
身处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公司,她就不信淘不出一个比杨帆强的人来。
她正胡思乱想,刘宗伟忽然抛下手上的白板笔问:“你原来是德资企业的?”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