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3)
兰仍觉得不够,又亲自带着常嬷嬷去叫骂了曼娘一场,常嬷嬷经验优秀,发挥出色,唾沫星子喷了曼娘一脸,曼娘不甘示弱,使出当年唱戏的好嗓子和常嬷嬷对骂不止,骂到兴头上,一口浓痰啐常嬷嬷脸上,常嬷嬷正张嘴大骂,躲闪不及,竟把这口浓痰吃进嘴里,惹得曼娘哈哈大笑。
常嬷嬷如何受得这般委屈,当即把自己的孙媳妇,曼娘在这世上唯一的血亲蓉姐搬出来说项,嘲讽曼娘生下来的女儿没人要,常家勉强收了她,却是个不会下蛋的母鸡,扬言要回去好好收拾蓉姐。
曼娘却反骂常嬷嬷贱命一条克夫克子克孙,蓉姐再不会下蛋也肯定活得比常嬷嬷和常年久,诅咒常嬷嬷死后被蓉姐挖出来挫骨扬灰。
就这样连续对骂一天以后,双方都被气得不轻,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尤其是常嬷嬷,毕竟她年事已高,高声输出了一天,现在几乎喘不上气来,明兰觉得时机已够,又怕常嬷嬷会出事,便对曼娘撂下几句狠话以后,带着常嬷嬷离开了。
羞辱手下败将,痛打落水狗,从来不是明兰的兴趣。
激怒曼娘,才是明兰的真正目的。
明兰坚信,以曼娘的秉性,经历这两场骂战,她一定早已被怒意冲昏了头脑,丧失了理智,只要她失去理智,剩下的就好操作了。
按照明兰的计划,倘若曼娘在公堂之上添油加醋,甚至故意污蔑侯府,明兰马上可以找到其他证据反过来证明曼娘撒谎,这样一来,曼娘证言的真实性也会大打折扣。
其他证人也是一样的道理,顾廷灿早就与哥嫂不合,众人皆知;向嫂子她们都是小秦氏的旧手下,陪伴多年;凤仙早年受过常嬷嬷的羞辱;嫣然因为侯府的缘故不得不远嫁……这些证人都或多或少和侯府有过旧怨,只要他们彼此之间的口供有对不上的地方,侯府就可以反击他们是因为旧恨蓄意报复,他们的证言并不足以被采信。
然而让明兰大失所望的是,曼娘上堂之后,既没有添油加醋,更没有造谣污蔑,她老老实实承认了当年曾经串通侯府作伪,并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把当年蓉姐利诱她作伪证、以及当年真正的真相,全都说了出来,并表示愿意承担作伪包庇的所有责任。
蓉姐亦被开封府提审,面对亲生母亲咄咄逼人的质问,蓉姐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如今的境况,她不可能公然和侯府作对,但她也没胆子在公堂之上再说一次拙劣的谎言,她只能用沉默面对这难堪的局面,并默默思考回家以后该如何面对常嬷嬷的责难。
明兰知晓曼娘在公堂之上说了实话,暗叫不好,曼娘实话实说,与其他证人口供一致,令人找不出其他破绽,不仅证明了顾廷灿、嫣然、向嫂子等人所言不虚,更证明了侯府心里有鬼,倘若不是侯府心虚,当年又为何要利诱曼娘作伪证呢?
明兰皱眉思忖:看来曼娘被流放这些年,增长的不止是骂人的本事,耐心和心机也增长了不少。
事已至此,只能继续走一步看一步了。
而最后一个姗姗来迟抵达京城的证人是已经老态龙钟的余阁老,余阁老毕竟老迈年高,路上颠簸不得,是以晚到了京城几日,开封府包大人也表示理解老人家的难处。
但实际并非如此,余阁老本就是故意在路上拖延时间,目的就是等京城那边差不多审完了,他再决定到底怎么作证。
余阁老到底是一代首辅,官场上混迹多年的老狐狸,早在那年方小荷案时,余阁老就未雨绸缪,把在此案中被贬为庶人的燕城留在了身边,收作家奴,为的就是防备这一天的到来。
而漫长的路途中,嫣然早已通过信件把京城的动向如数告知,明兰虽然也托人送了几回信,但全都被余阁老原样退回,毕竟现在的侯府已经没有了巴结的价值。
抵达京城之时,余阁老心中已经有了十足的成算,并提点身边的燕城,这次到了公堂应该怎么说。
于是乎,当年参与作伪证的燕城,同之前翻供的嫣然、曼娘等人一样,在开封府公堂之上做出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证供。
燕城承认当年是他自作主张,毁去真正的口供,修改卷宗,并烧掉了余方氏提供的信件,但他矢口否认当年是奉余阁老之命做下此事,他承认当年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讨好顾廷烨,顾廷烨夫妇也对此事一清二楚,而且当年正是盛明兰暗示让他自己担下罪责,好把顾廷烨摘干净。
至于当年顾廷烨有没有和余方氏串通谋害两个孩子,他也不清楚。
而余阁老上堂之后,拖着已十分老迈枯朽的身躯,一如当年一般,颤抖着身子跪下磕头认下了罪,这次余阁老承认的却是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