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番外1 大明篇(2/3)
改革武举考试。
哦,还抓了两个和婢女私通的驸马爷,把他们下了狱……我算知道那些文官为什么要弹劾阿直了。
我们阿直把他们应该干的活都给揽下来自己干了,干的比他们都漂亮。
这不就显出他们的无能了么!”
万达越说越气。
阿直这两年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孩子的功劳越来越多,笑容却越来越少了。
除了在阿澜和万达他们一群人面前,汪直还能像往日一样露出笑容。
在不熟悉的外人面前,他已经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个传说中阴鸷可怕,阴晴不定的“西厂督公”,一个没有感情的战争机器了。
回想起二十年前,他在广西遇到的那个爱吃甜点心,喜欢抱着他大腿的孩子,简直像一场梦。
“小郎舅,朕后悔了。
”
朱见深见到万达如此愤慨,心里清楚,他是“三分认真,七分做戏”。
生气是有的,不过夸张占了更大的部分。
他们做了二十多年的君臣加姻亲,彼此之间已经有了难以言说的默契。
朱见深于是也主动放低身段,给了大家一个台阶。
“朕应该听小郎舅的话,在他十六岁那年,就将他放出宫去。
从此改换姓名,做一个普通人的。
而不是让他开设西厂……哎,一切都是朕的错。
”
万达看着朱见深“痛心疾首”的表情,心想你小老子蒙谁呢?
西厂查案也好,上阵打仗也好,我看你用的不都挺顺手的么?
只不过这几年四海升平,最近几次仗把鞑靼和女真都干的差不多了。
眼看太子也长大,开始接触国事。
算算也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了,你才想到要让阿直“退休”的吧。
“不晚不晚,要不这样吧……北京肯定是待不下去了,这里认识他的人太多了。
不如让阿直隐姓埋名,先去南京待一段时间。
让他在那里陪陪小邱。
过段时间,等大家都淡忘他了,再给他在南京锦衣卫衙门谋个差使,继续为国效忠——姐夫你看如何?”
万达也顺杆下坡,将他早就准备好的说辞说了出来。
一心要做孤臣的邱子晋,这两年都在重查刑部旧案。
得罪了一群勋贵,要他命的人差不多可以绕紫禁城一圈。
为了保护他,皇帝在去年把他放到南京去“闲置”了。
“嗯,甚合朕意。
”
朱见深满意地点了点头,万贞儿坐在一旁,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正好正好,臣的这个‘万达广场’……哦不,陛下的‘大明楼’也要开业了。
就让阿直去那里直接帮忙呗。
让小邱也来算算账嘛。
”
万达趁机打蛇上棍。
朱见深直接把御笔往他身上一扔。
翌日早朝,朱见深做出了一个让文武百官“弹冠相庆”的决定——西厂督公,北京御马监太监汪直,欺君弄权,挑衅边事,罪孽深重。
姑念其年轻,且于国有功,顾从轻发落,发往南京,看护皇陵。
西厂从此解散,永不复用。
虽然没有按照文官们的心意,将汪直下诏狱,直接处死,不过这样的处理结果已经够让他们欢欣鼓舞了。
毕竟有牛玉、黄赐等太监发放南京的先例在前,这样一来显得朱见深对汪直的处理也不算特别照顾。
当日的夜晚,万达带着一身平民打扮的汪直进宫,给朱见深和万贞儿,还有太子辞行。
“阿直哥……”
站在御花园堆秀山的御景庭里,十三岁的朱佑樘双眼通红地望着身穿斗篷的汪直,双手紧握。
什么时候,阿直哥进紫禁城,还要这样偷偷摸摸了。
这里难道不是他的“家”么?
“殿下不要这样,这是好事。
”
万贞儿拍了拍朱佑樘的手背安慰道,“你阿直哥从此以后就可以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为自己而活了。
咱们应该为他高兴才对。
”
“可是,娘娘……”
十三岁的小少年还是一脸委屈。
可是娘娘,孤这下就真的很寂寞了啊。
阿澜哥自打前些年领了军务,就常年在沿海城镇对抗倭寇,极少回京城。
如今阿直哥也要去南京,可能以后就再也不回来了。
这京城里,就剩下孤一个人了。
虽说宫里的皇子和公主们越来越多,但他们和孤都不亲。
能说得上话的,也只有偶尔入宫的舅舅了。
但是舅舅又那么忙,如今是几个月才能见上一回了……
朱佑樘抬起头,看着汪直跪下,郑重地给父皇和皇贵妃娘娘磕头,心里一片酸楚。
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孤家寡人”。
“从今往后,你就不叫‘汪直’了。
”
朱见深看着汪直,眼角泛红。
“朕赐你姓‘万’。
你就叫做‘万素’吧。
”
“‘万素’谢主隆恩。
”
汪直跪地,此时的他,已经是泪流满面。
六岁认识了素素,七岁进宫,十二岁成为御马监的太监,十六岁出任西厂厂公,十七岁开始领兵出征……
这个紫禁城承载了他太多太多的回忆和不舍。
而如今,他终于要离开这里,开启另一段属于他自己的人生了。
站在他们身旁的万达,也是不断的哽咽。
都说“天家无情”,但是朱见深这一家子,却是他见过最有情有义的皇族了。
“走吧……”
万达拉起匍匐在地,已经哭得不能自已的汪直,“去南京。
”
“啊呀,阿素回来了啊。
”
一群人正在包厢里讨论的热火朝天,见到推门而入的万素,陈十三娘兴奋地挥了挥手。
“来的正好,大家都在商量着怎么让太……让阿樘和他没过门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