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鸾凤和 第六章 菖蒲作端午(2/3)
皇长孙殿下,再谋其他。
但愿回去的路上,再别出什么事了。
孙清扬醒来一睁开眼,就看见守在她床边的朱瞻基。
见她醒来,朱瞻基欣喜若狂,虽然大夫再三保证孙清扬只是受了惊吓,没有其他的伤势,他还是不放心,守在床边不说,悬着的心就没搁下过。
也难怪他担心,那一队人马回来时,伤的、残的、废的,侍卫们的马上还担着一些尸体,七八个水淋淋的丫鬟、婆子分坐在两辆马车的平板上,抱着惨白着脸的孙清扬和赵瑶影。
赵瑶影在进别院后还醒过来和他笑了笑,孙清扬一直到天黑都没有醒,他简直害怕她再也不会睁开眼睛!
连玄武给他汇报当时的情形,他都没有离开孙清扬躺着的这间房。
看到朱瞻基,孙清扬“哇”的一声哭了出来,那射裂马车厢的弩箭,令她离死亡如此之近,近得就像是在鬼门关打了个转。
因为死而知生的不易;因为死更懂得活着的艰辛。
她这一哭,足足小半个时辰才收住泪。
朱瞻基一直把她搂在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安慰着,像哄一个孩子似的。
大难不死的孙清扬特别缠他,连晚膳都是由他给喂着才肯吃进嘴里。
这一天受两次惊吓,再强壮的神经也承受不了。
这样柔弱的清扬,朱瞻基从未见过,也更怜惜她,两人很是过了一段郎情如绵、妾意如水的时光。
关于刺杀一事,查出的情况令朱瞻基震惊,这一次的刺杀竟然是前朝余孽所为,而且还是同时发动,不光盯上了太子妃的马车,同日外出的永乐帝、太子车马也一并遇险,死伤众多高手护卫,连影卫头目青龙都受了伤,好在永乐帝和太子有惊无险。
刺杀太子妃的那一波,原意是想胁迫太子妃为人质,要挟皇太孙就范,没想到临到头发现目标错误,作为杀手死士,他们绝不会浪费一点儿闲余力气,所以撤走了人马。
顺藤摸瓜,也查出了太子府所潜的一些暗桩,竟然有七八个之多。
这也多亏太子妃一直叫人盯紧府里头那些疑似汉王安插的内应,那日里,正好有个内院的婆子往外送信,被逮了个正着。
太子从信中发现蹊跷,将计就计,更改了和永乐帝外出巡游的计划,由两名大内高手和青龙、白虎坐在他们的车辇里,躲过了这一场惊天刺杀。
经过一一审问、逼供,还查出太子府中的暗桩头目,就是太子妃身边的于嬷嬷,要不是于嬷嬷被关,那个送信婆子还会继续潜伏下去。
这次也是幸亏于嬷嬷因私废公,被关进了柴房,没有起到大的作用,要不然就她能调配丫鬟、婆子的这个权利,刺杀的人要进太子府的后宅就能如入无人之境。
细查之下,还发现旧日里有几个莫名其妙死了或失踪的小丫鬟,也都是出自于嬷嬷的手笔,严刑逼供之下才知道于嬷嬷因为妒忌那几个小丫鬟长得漂亮,白白净净,就下了狠手。
不仅如此,赵瑶影幼时曾经失足落水、秦雪怡有回吃东西腹泻、孙清扬在浴桶中险些溺死,全都是因为她的忌恨。
要不是她后头的人发现情况不对,严令她不准再下毒手,免得暴露,还不知会出几桩命案。
于嬷嬷这样的情况,估计她后头的人也始料未及,毕竟一个平日看上去正常的人,绝不会做出这等常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这根本就是疯子所为。
于嬷嬷平日冷酷冷静,设计桩桩谋杀都能全身而退,若不是那日清晨在菡萏院太张狂,令孙清扬起了疑心,不仅打了她的脸,还先发制人将对她的怀疑禀告太子妃,她也不会失了手。
刺杀就在于嬷嬷到菡萏院里闹事的第二天,她当日奉了太子妃之命前去提人,第二天太子府就有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有了这样的后招,于嬷嬷根本无所顾忌,忍不住得意忘形,却不想,一时的张狂妄行,就尽失先手。
支使于嬷嬷的人要是知道他们的全盘计划,因为这一点儿岔子——他们用错了一个疯子,就满盘皆输,估计也会气得吐血吧。
查到外围,自然又是一批官员受了牵连,免的免、办的办、杀的杀。
等风波完全平息,已经到了农历五月,要过端午节了。
菖蒲、蒿草、艾叶、苍术等扎成的草束,已经像往年端午似的挂在各府各院。
不光主子们,就连丫鬟、婆子们身上佩带的香囊,也换成了五毒香包,塞上了艾、蒲、凤仙、白玉兰等去邪气的香草,小童们的眉心,还用雄黄酒画上了“王”字。
端午前一日请安完毕,太子妃就使人端了两个盘子出来,上面摆满了金银丝箔做成的步摇,形状为小人骑虎,吊着的小钗上,有的加了钟,有的加了铃,也有蒜、粽子等,各个逼真,又配了幡幢宝盖,绣球繁缨,极为精细奇巧。
“这个是南边来的豆娘,也叫艾人,是专门用于五月里戴的步摇,今儿个拿出来让大家一人挑上一支,明儿个都戴上,不仅能驱邪辟疫,也能应个景。
”
听了太子妃的话,下首坐着的赵良媛就开口笑道:“姐姐一片慈心,只是这先挑的当然高兴,后挑的岂不觉得闷气?”
虽然被提了位分,可她前面还排着李良娣、郭良娣,就连王良媛也因为位分得的比她早,排在了前面,等挑到她,说不定喜欢的都没了。
林承徽也说:“可不是嘛,回回有好东西挑,挑到我们这儿,就都是些别人不要的东西了。
”
郭良娣摇了摇手里的团扇:“那合着你们的意思呢,要如何才能大家欢喜?”
文昭训期期艾艾:“我有个主意,不知道姐妹们听听可行得?”见大家都望着她,文昭训笑了笑,“太子妃姐姐使人将这些个步摇都排成号,咱们抽签决定,谁拿到也不后悔。
”
众人一听,都道这主意好。
太子妃也点头称是,又嘱咐道:“若是别人手里有自己喜欢的,两人私下交换可以,但决不能强要或抢夺,若是让我发现有人仗着位分抢别人的,决不轻饶。
”
王良媛掩嘴轻笑:“哟,瞧姐姐说的,我们又不是那等没见过好东西的,眼皮哪就能那么浅,谁会去抢别人手头的东西?这么着也不过是图个热闹,大家笑一笑罢了。
”
李良娣笑着说:“我老了,不像妹妹们花一样的人儿,带着这些新奇的东西好看,等会儿我得了什么,不拘你们谁看上了,都可以找我换。
”
郭良娣用帕子印了印嘴角:“李姐姐这份宽厚,和太子妃姐姐都有一比呢,别人我不管了,反正等会儿姐姐手头若是得了我喜欢的,我可就依着姐姐这句话,头一个找你换了。
”
李良娣淡淡一笑:“郭妹妹看上的东西,不管是在谁手里,自然都能得了去的,我既然说了这话,自是肯换给你的。
”
太子妃见进府已经数月的张婉玉一直闷头坐着,仍然融不进她们的说笑里,就笑着对她说:“婉玉妹妹喜欢哪支,我做主先给你留下来,毕竟你年纪最小,想来这在座的姐姐们也没人好意思和你抢。
”
张婉玉,因为父亲是英国公,太子娶进府即封为正四品的良媛,生性清冷,对这些内宅的姐姐们一向恭敬有余,亲昵不足,这会儿听了太子妃的话,站起身施礼说:“婉玉年纪小,更不该和姐姐们相争,多谢太子妃姐姐的美意,婉玉还是抽签吧,若是抽到了姐姐们喜欢的,只管换了就是。
”
太子妃见她如此,也没再多说,只叹了口气:“那你和太孙妃她们一道抽吧,她们那盘适合小姑娘们戴。
”
赵良嫒朝马昭训递了个眼风,坐在下首的马昭训碰了碰她身边的韩奉仪。
韩奉仪位分最低,其他两个和她同为奉仪的丛奉仪和金奉仪今日又没来,想拉个通声气的都没有。
韩奉仪看了看左右,只有硬着头皮说:“太子妃姐姐好不偏心,既然同为姐妹,张良媛就该和我们一堆选,怎么能去抢晚辈们的?想来张良媛也不好意思和她们一堆。
”
张婉玉又起身:“韩姐姐说得是,太子妃姐姐就不要对我另眼相看,免得姐姐们觉得不公平,我就和大家一处儿选吧。
”
太子妃想说什么,又想到快要过节,惹些口角不免令人不快,就笑了笑:“既然你们推的推、让的让,我也就不做这个好人了,一处选了就是。
除开太孙妃可以选两支外,其他人都是各选一支。
”
吩咐珠馥下去准备。
赵良媛听了有些不服气:“怎么我们这些长辈倒没有太孙妃的多?虽然她的位分在那里,可说破天,也是小辈啊。
”
太子妃淡淡一笑:“东西是两位贵妃娘娘赏下来的,指明了太孙妃是两支,我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