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 岁暮冰雪寒(2/3)
能够嫁一个爱自己的人,总是幸运。
不知何时,漫天雪花从天而降,银白色的雪花打在我的身上,渐渐成了雪人,我裹了裹身上的衣服,转身走向屋里,那个屋子里,有等着我的一群人。
琼楼玉宇事已迁,雕梁画栋意茫然。
几年后,我从燕王妃成为大明的皇后。
从燕王府到皇城,人人都知,只有在我怀孕的时候,他才会宠幸其他的女人,除了早夭的四皇子,永乐帝膝下所出皇子、皇女,均为我所生。
自然,人人都羡慕我得万千宠幸于一身,妃嫔们对我又忌又恨,畏之敬之。
外人都以为,我这一生,从徐家嫡长女到燕王妃,再到永乐朝的皇后,得佳偶育佳儿,顺风顺水,波澜不惊。
殊不知,身为女子,最信不得的就是命,就像在沙场之上,一将功成万骨枯,要成为人上人,每一步都要踩着别人的血走上来,越是离那高高的位置越近,越是双手沾满血腥。
在妻妾如云的地方,一个女人,要想永远留住一个男人的心,何尝不是如此?
有时候,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所以,尽管得他爱宠,我也一样如履薄冰,甚至,因为一个女人,差点失去他。
那个女人,就是早夭的四子朱高爔之生母——吴锦颜。
吴锦颜,真是生得漂亮,我还记得洪武二十三年她被抬进燕王府的样子,如同初开的牡丹一样美丽,使得园里盛开的姚黄魏紫都没了颜色。
看着她,就像看到我的小妹徐妙锦一般。
可惜,那把好颜色,也没有人赏识,这些隔三岔五抬进府里的嫔妾,不过是朱棣开疆拓土所需而已。
她们或为朝中重臣之献,或为军中大将所出……出自方方面面,却无一个是因为人入了他的青眼纳入府中。
从她抬进府里,他甚至连她的模样都不曾见过。
看着惶然失措、瑟瑟立在下首的她,我笑盈盈携她坐到自己身边:“见到你,我便想起自己刚进燕王府的时候。
”我轻轻拍她手背,抚慰似的劝她,“别怕,王爷他又不是老虎,又不会要你的命。
安心待在府里,早些为王爷开枝散叶……”
她当然不知道,类似这样的话,每一个进府的女子,都会听到。
作为燕王妃,燕王府的主母,我当然要对这些进府的女子安抚、安慰,让她们安心。
却没料到,只是这样一些话语,竟然令吴锦颜哆嗦不已,她看上去不像其他女子一般感激,也不是惶恐,而是害怕,从她颤抖的双手,微垂的双目,给我奉茶时不意倾倒在桌上的明前茶,从她颤抖跪倒,祈求恕免的话语里,我听得出,看得见,她在害怕。
她当然不是怕我,她怕他,燕王朱棣。
为什么?要怕一个她没有见过的人,为什么?要怕她的夫君,她的主人?
我轻轻用手指拂过那茶渍,并不着恼,我微微笑着扶起哆嗦着的吴锦颜,沾有水的手指微凉,透过她薄如蝉翼的单衣触摸着她的肌肤,指尖与她肌肤的相触,好似有寒意在初夏来临,竟让她在这个已经有些炽热的季节里微微颤抖。
这畏惧显然并非伪装,我生出了好奇心,我很想知道,她是来自京城,父皇为我们的防备,还是大宁,宁王朱权的暗桩。
父皇总不放心我们这些藩王,外藩之中,除燕王朱棣外,宁王朱权的势力最大。
所以燕王和宁王,既是兄弟,也是对手。
我安排了最伶俐的侍婢去侍候她。
侍婢的报告,多是说她常在月下如何如何,以至于我每每看到相似的月光,总想象一室灯光如豆,她在皎洁如水的月光中,常睁眼侧躺,深眸幽幽幢幢,月光照在她白净的肌肤上,而她的泪水顺着眼角滴在脖颈,坠落着枕在其下的手背。
她甚至想方设法拖延为朱棣侍寝。
我能感受到她那迥异于常人的悲凉。
我能体会她的悲凉,那种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悲哀。
只不过,我当初是因为不甘为人摆布的命运,她呢,可是因为这个?
不管怎样,为着这似曾相识的悲凉,为她和小妹妙锦相似的容貌,我对她和府里的其他女子,总有些不同。
突然有一夜过后,她就变了,言语里再不见一丝畏惧,笑里不见一点瑟缩,即使遇到那些对她说刻薄话的人也不恼,只是用团扇掩住双目中七分温婉、三分冷意,似有意无意掠过对方,在其恍惚和惊艳中,施然而去。
更别说她寻着机会见到了朱棣,对着他,且嗔且喜且娇嗔。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泪横,欲问行人那边去,眉眼盈盈处。
以至于朱棣到我这儿来,如同点卯应差一般,人在而神游。
不出三个月,洪武二十四年春天,府中就传出吴锦颜怀有身孕的消息。
这么多年,府中除我之外无出,是因为朱棣不想让她们任何一个人怀孕,他不敢肯定那些个侍妾是否有清白的背景,自然不敢让她们生下孩子,成为父皇对付我们的棋子。
懿文太子朱标宽通平易,父皇早有撤藩之说,一早等着寻藩王之错,朱棣对我的疼爱,固然是真的,又何尝不是因为,他不敢轻信那些个侍妾。
他能让吴锦颜怀孕,自然是因为吴锦颜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
我一方面为朱棣渐渐游离的心难过,一方面又庆幸这府里头,总算不光是我一个人来完成传宗接代的大业。
第二年的正月十八,吴锦颜生下了一个男孩。
朱棣大喜,为这个孩子取名朱高爔。
爔,东南方的日光,又有阳光之意,这第四个儿子的出生,盛载了他太多的喜悦和期望。
可我没有想到,看上去怯懦、娇弱的她,竟然有那般大的胆子,竟然联同我的侍婢,伙同稳婆,将生下来的女儿,换成了儿子,还蒙混过了所有人的目光。
我知道了这个消息,却不能让朱棣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她的欺骗,她必死无疑。
我不知道为何,会不忍心她死。
或者,是因为她像我的小妹,又或者因为,我们曾有过相似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