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拜师(2/3)
,仿佛两位饱经沧桑的卫士,沉默地守护着门内的书香世界。
几丛细竹从墙头探出,在微风中摇曳,更添几分清幽雅致。
门前青石台阶被打扫得纤尘不染。
李承宗在门前站定,整了整本已一丝不苟的衣冠,深吸一口气,脸上那惯有的县令威严稍稍收敛,换上了一副郑重而带着敬意的神情。
他抬手,握住那沉重的黄铜门环,轻轻叩击了三下。
“笃——笃——笃——”
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庄重的韵律。
片刻,门内传来一阵略显拖沓的脚步声。
吱呀一声,沉重的黑漆大门被拉开一道缝隙。
一个须发皆白、穿着半旧灰色棉布短褐的老仆探出头来,脸上沟壑纵横,眼神却颇为清亮。
他看清门外站着的是身着官袍的李承宗,浑浊的眼睛里立刻露出恭敬之色,连忙将门开大些,躬身行礼:“原来是县尊老爷驾临,快请进!老爷已在书斋候着了。
”
李承宗微微颔首,带着李明跨过高高的门槛。
入门是一方小小的天井,青砖铺地,湿漉漉的,显然刚洒过水。
墙角一株老梅,枝干嶙峋,尚未到花期。
天井正对着的,便是学堂正厅。
厅堂轩敞,光线却有些幽暗。
正北墙上高悬一幅古旧的中堂画,画的是至圣先师孔子行教像,画纸已泛黄,但画中圣人目光深邃,衣袂飘飘,自有一股令人肃然起敬的威严。
画像两侧挂着一副笔力古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画像下方设一长条香案,案上一尊小巧的青铜香炉,三柱线香正袅袅升起青烟,散发出淡淡的檀木气息。
厅堂中央,整齐地摆放着十几套简陋的书案和长条板凳。
案面被磨得光滑,甚至有些凹陷,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墨渍和刻痕,无声诉说着经年累月的使用痕迹。
此刻,已有七八个年龄不一的学童端坐在各自的位子上。
他们穿着各异,有的如李明般是干净的细棉布直裰,有的则是半旧的粗布短打,甚至打着补丁。
见李承宗进来,这些学童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射过来,好奇、敬畏、审视…种种情绪混杂其中,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李明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明感到后背瞬间绷紧,手心渗出冷汗。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目光的重量,带着孩童特有的直白和不加掩饰。
他努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眼观鼻,鼻观心,只盯着自己新布鞋的鞋尖。
老仆引着李承宗父子穿过天井,走向正厅东侧一间用屏风隔开的独立小室。
屏风是素白的绢纱,上面绘着墨色的兰草图,清雅脱俗。
这便是孙夫子的书斋。
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一桌,一椅,一榻。
桌上笔墨纸砚摆放得一丝不苟,几卷书册整齐地摞在桌角。
靠墙一个半旧的书架,塞满了各种线装书籍。
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陈年纸张的气息,以及一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草药味道。
书桌后,端坐着一位老者。
须发皆白,如银似雪,梳理得整整齐齐。
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