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血的教训(1/3)
血的教训
九月二十的梁山泊,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湖面,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
王伦如往常一样,披着一件深色的披风,沿着山路向东山酒店的粥棚走去。
一路上,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坚定的步伐。
粥棚里,热气腾腾,二十多个流民正围坐在一起,捧着粗陶碗,大口喝着稀粥。
看到王伦到来,众人纷纷起身,眼中满是敬畏与感激。
王伦微笑着摆摆手,走到粥锅前,仔细查看粥的浓稠度,又伸手试了试温度,随后转头对负责煮粥的喽啰说道:“再多加些菜叶,让大家吃得更饱些。
”离开粥棚后,王伦又快马加鞭赶往郓城的临渊居,仔细听取暗桩汇报近期的情报,不时皱起眉头,在心中默默盘算着应对之策。
当王伦回到水泊梁山时,日头已经西斜。
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前往武器作坊。
一踏入作坊,热浪扑面而来,叮叮当当的锻造声震耳欲聋。
工匠们赤着上身,挥汗如雨,正在打造梁刀、梁枪、梁弓和梁弩。
王伦在作坊里来回踱步,时不时停下脚步,拿起一件兵器,仔细端详其做工和质量,还不时给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这枪头的淬火还不够,这样在战场上容易折断。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枪头。
从武器作坊出来后,王伦又来到酿酒作坊和酿医用酒精的作坊。
如今,这两个作坊已经分开,各自有十个。
酿酒作坊里,酒香四溢,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搅拌着酒曲;而在医用酒精作坊,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蒸馏器不停地运转着。
王伦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切,心中想着安道全提到的显微镜,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造出来,为梁山的医疗事业增添助力。
接着,王伦来到梁山书院。
此时,书院里书声琅琅,许贯忠和王伦的岳父正站在讲台上,耐心地给刚入学的小朋友讲课。
孩子们端坐在简陋的课桌前,虽然条件艰苦,但眼神中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王伦站在窗外,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规定梁山泊的适龄儿童都要在六岁入学,就是希望这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为梁山的发展贡献力量。
离开书院后,王伦来到安道全的房间。
自从流民中有郎中加入,安道全的医疗队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经有三十多人。
房间里,安道全正和几名徒弟围在一起,讨论着新研制出来的大蒜素。
看到王伦进来,安道全连忙起身相迎,并兴奋地向他介绍大蒜素的功效。
王伦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心中对未来的医学发展充满了期待。
就在王伦沉浸在对梁山发展的思考中时,一个喽啰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手中拿着一封信。
王伦接过信,看到是李助的来信,心中顿时涌起一股不安。
打开信一看,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原来,在邓州有一位名叫杜壆的好汉,因恶霸觊觎其妹妹,为了保护妹妹,他一怒之下屠了恶霸全家。
然而,恶霸势力庞大,杜壆寡不敌众,最终被擒,即将被押解进京杀头。
王伦深知杜壆的厉害,他可是未来王庆手下武力最高的大将。
想到这里,王伦心中暗自得意:“王庆,你的金剑先生李助,还有酆泰都在我梁山,看你还拿什么和我斗!”但很快,他就意识到李助的情报中没有提及押送杜壆的人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王伦不敢耽搁,立刻让喽啰击鼓聚义厅议事。
不一会儿,众位首领纷纷赶到。
王伦将情况向大家说明后,许贯忠仔细查看地图,很快就提议在钧州三峰山设伏。
经过一番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