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花甲子纳音五行(2/3)
成片舒展,故称为“平地木”——象征木气平和,生长于平野。
19.壁上土(庚子、辛丑):
丑为土之正位,子为水旺之地,土遇水多则成泥,犹如墙壁之土(经水调和后筑成),故称为“壁上土”——象征土水相和,成器于人工。
20.金箔金(壬寅、癸卯):
寅卯为木旺之地,木克金则金弱;金在寅位“绝”(衰绝),卯位“胎”(孕育),气弱质薄,犹如金箔之轻,故称为“金箔金”——象征金气微弱,需依附他物。
21.覆灯火(甲辰、乙巳):
辰为食时(上午7-9点),巳为禺中(上午9-11点),日光渐盛,普照天下,犹如灯烛之光遍覆,故称为“覆灯火”——象征火势光明,普照万物。
22.天河水(丙午、丁未):
丙丁属火,午为火旺之地,纳音却为水,火中生水,唯有天上银河可拟,故称为“天河水”——象征水自火出,清贵高远。
23.大驿土(戊申、己酉):
申为坤(地),酉为兑(泽),戊己之土覆于地泽之上,广阔坚实,犹如驿站之道,故称为“大驿土”——象征土气厚重,承载万物。
24.钗钏金(庚戌、辛亥):
金在戌位“衰”,亥位“病”(十二长生状态),气弱质柔,犹如钗钏首饰之金(经打造后柔和),故称为“钗钏金”——象征金气柔润,适合成器。
25.桑柘木(壬子、癸丑):
子属水,丑属金,水来生木,金却克木,犹如桑柘之木刚生长即被砍伐(用于喂蚕),故称为“桑柘木”——象征木受克制,需坚韧生长。
26.大溪水(甲寅、乙卯):
寅为东北(水之起始),卯为正东(水顺流方向),水流向东,汇聚川涧池沼,势大流急,故称为“大溪水”——象征水势顺畅,汇聚成河。
27.沙中土(丙辰、丁巳):
辰为土库,巳为土“绝”位(十二长生),丙丁之火在辰位“冠带”、巳位“临官”,火旺生土,然土处库绝之地,犹如沙土疏松,故称为“沙中土”——象征土受火生,质地疏松。
28.天上火(戊午、己未):
午为火旺之地,未中藏木(生火),火性炎上,又得木生,犹如天上之火(太阳)高悬,故称为“天上火”——象征火势炽烈,至高无上。
29.石榴木(庚申、辛酉):
申酉为秋,木气衰绝,唯有石榴之木果实成熟(逆势结实),故称为“石榴木”——象征木气虽衰,却能结果成实。
30.大海水(壬戌、癸亥):
水在戌位“冠带”、亥位“临官”,气厚力强,亥又象征江河,水势浩瀚无边,故称为“大海水”——象征水势宏大,包容百川。
《瑞桂堂暇录》论纳音五行的生成原理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的规律,可通过“五行之音”与数字的对应关系来阐明:
数字与五行之音:
一、六对应水,二、七对应火,三、八对应木,四、九对应金,五、十对应土。
(注:五行中唯有金、木有自然之音,水、火、土需借助他物成音:水借土显声,火借水显象,土借火成形,故水音对应五、十,火音对应一、六,土音对应二、七。
)
天干地支的数字属性:
甲、己、子、午对应数字九,
乙、庚、丑、未对应数字八,
丙、辛、寅、申对应数字七,
丁、壬、卯、酉对应数字六,
戊、癸、辰、戌对应数字五,
巳、亥对应数字四。
纳音五行的计算方法:
以天干地支的数字相加,结合“大衍之数”(四十九)求余数,再对应五行之音。
例:
甲子、乙丑:甲九+子九=18,乙八+丑八=16,总和18+16=34;49-34=15,去十留五,五属土,土生金(因四、九属金,余数五对应土,土生金),故纳音为“海中金”。
戊辰、己巳:戊五+辰五=10,己九+巳四=13,总和10+13=23;23属三、八(对应木),故纳音为“大林木”。
以此类推,六十甲子纳音皆依此数字规律生成。
说明
1.专业术语:保留“临官”“帝旺”“冠带”等命理专用术语,以准确传达十二长生状态。
2.逻辑关系:清晰呈现原文中“五行生克”“方位象征”“十二长生”等理论的推导过程。
3.文化背景:对“天门”“地户”“艮山”等易学概念稍作解释,帮助理解纳音取象的逻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数字计算:详细拆解《瑞桂堂暇录》中的纳音生成法,确保数学推导步骤易懂。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纳音五行的生成逻辑与象征意义
1.生成原理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的生成基于律吕相生与五行生克理论。
具体方法为:
同类娶妻,隔八生子:以天干地支组合为基础,按“金→火→木→水→土”的顺序循环相生。
例如,甲子乙丑为海中金,隔八生壬申癸酉剑锋金,再隔八生庚辰辛巳白蜡金,以此类推。
大衍之数推导:通过天干地支的数字之和(甲九、乙八、子九、丑八等),结合大衍之数(四十九)计算余数,最终对应五行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