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老红军回忆录之二(3/3)
枫香溪、张家湾一带,不过此前该部已被黔东纵队师、独立团和游击队重创,暂时不足为惧。
但王家烈的嫡系部队李成章却率领杨昭卓、周相魁、戴玉堂等部抵达印江县沙子坡,准备与其他敌军会合,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
当杨昭阜部进至谯家铺时,遭到红军的迎头痛击,不得不退回德江、印江县境一带。
9月23日,川军达凤岗旅占领沿河县城;湘军第三十四师第三旅周矮子也向晓景发起进攻。
一时间,黔东地区乌云密布,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面对敌军的来势汹汹,贺龙军长沉着冷静,泰然自若。
他一方面传令特区政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部队的物资供应,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另一方面,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将战火引到特区中心之外,决定采用外线作战的策略。
贺龙军长指挥部队主动撤向木黄,他还时常在木黄河边钓鱼,看似悠闲,实则是在观察地形,精心挑选合适的战场,等待时机,诱敌深入,以便将敌人一网打尽。
同时,他命令七师主力转移到松桃岩柯坝,九师主力转移到松桃永安州,黔东纵队师则配合红军主力在外线灵活作战,寻找战机,准备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9月25日,陈正国跟随夏曦主席带领红七师二十五团、沿河独立团,从白沙溪出发前往印江沙子坡,成功打垮了由遵义调来增援的黔军学生队(士官生)。
随后,部队经由杉树坳、板溪等地,顺利到达木黄。
9月27日,木黄的局势愈发紧张。
黔军李成章率领五个团从西、南两个方向步步逼近,戴玉堂团也已经抵达合水。
此时的红军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北有川军达凤岗旅,东北有湘军周矮子,西南又有黔军重兵把守,仿佛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面对如此困境,夏曦主席主张从木黄撤进梵净山,以保存实力。
但贺龙军长坚决反对,他深知这一仗关乎红三军的声誉,更关系到黔东特区的生死存亡,绝不能退缩,必须主动出击。
然而,这一仗该如何打,成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贺龙军长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应该采取“杀鸡给猴看”的策略,先集中力量打击李成章这股最主要的敌人。
他分析道,川军虽然占领了沿河县城,但距离木黄较远,最快也需要两天时间才能赶到,而且孤军深入,行动迟缓;湘军与王家烈之间矛盾重重,周矮子绝不会轻易出兵支援李成章。
只要能够抓住时机,打败黔军,川军和湘军必然会不战自退。
于是,贺龙军长亲自制定作战方案,决定采用避实就虚、调虎离山、分进合击的战术,给敌人致命一击。
战斗开始前,红军先由纵队师向印江四区刀坝场发起佯攻,制造主力进攻的假象;七师则装作进攻合水的样子,然后假装败退,撤至距木黄三里的营阳坝埋伏起来;与此同时,纵队师迅速从刀坝场返回,准备参与后续战斗。
敌人果然中了红军的诱敌之计,9月28日,李成章的五个团相继进入木黄,朝着营阳坝集结。
当敌人全部钻进红军预先布置好的“口袋”时,一声清脆的进攻号音响起,战斗正式打响!一时间,枪声大作,埋伏在四周的红军战士如猛虎下山般,从四面八方冲向敌人。
贺龙军长亲临前线指挥战斗,他目光如炬,密切关注着战场局势的变化。
当看到战机成熟时,他一手提着长枪,一手紧握短枪,亲自带领一手枪连,率领红七师主力迅速撤出战斗,转而由黔东纵队师接替,坚守阵地,死死拖住敌人。
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在整个战场上空。
敌人误以为红军主力被他们包围,不断向营阳坝增兵。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贺龙军长早已率领七师主力,从松桃岩柯坝迂回到敌人背后,对其形成了包围之势。
与此同时,红九师也从外线迅速迂回到木黄,占领了各个山头的制高点。
当敌人发现中计,想要撤退时,已经为时过晚。
贺龙军长率领红七师如神兵天降,从岩坝杀了回来。
原本企图包围红军的敌人,此刻反而陷入了红军的反包围之中,顿时阵脚大乱,四处逃窜。
李成章见势不妙,只得率领残部从合水狼狈退到印江县城。
这场战斗,红军消灭敌人二百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史称“木黄大捷”。
战后,夏曦主席感慨地说:“真是侥幸呀!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精妙的打法哩!”贺龙军长则哈哈大笑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这个打法,还是在洪湖时跟周逸群政委学的,每次遇到战斗,我就回想起他对红军游击战术总结的四句话:‘敌来我飞,敌去我归,敌多我跑,敌少我捣。
’多年来,我就是靠着这样的战略战术,打了不少胜仗。
”木黄大捷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也让黔东特区的军民信心倍增,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地位。
木黄大捷后,贺龙军长率领部队回到了南腰界,夏曦主席和特区秦育清副主席也连夜赶回沙子坡,第二天才回到土地湾。
然而,此时的黔东人民依旧面临着诸多困难。
红三军刚来黔东时,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连基本的食盐都难以保证。
一个人长期缺盐,四肢无力,严重影响生产生活。
贺龙军长心系百姓,为了解决食盐问题,他派侦察员将经常往返龚滩、彭水做小生意的傅怀忠接到长岗岭。
贺龙军长见到傅怀忠后,亲切地询问:“彭水一带熟不熟悉,有位龚渭清大爷你认识吗?”傅怀忠回答道:“彭水一带我经常去,龚大爷不仅认识,还是我的拜把弟兄。
”贺军长听后十分高兴:“龚大爷也是我的好友,这次请你来,就是想托你带个信去,请他给我们买点盐巴来。
”傅怀忠爽快地答应:“军长,只要你信得过我,放心,我一定能办到!”不久,傅怀忠果然从彭水龚大爷那里运来20包盐巴,足足有4千斤,这不仅解决了特区群众的吃盐难题,也保障了部队的食盐供应。
但红军初到黔东,由于与当地气候不适、水土不服,许多战士都出现了腹泻的症状。
当时缺医少药,战士们的病情难以得到有效医治。
红三军在彭水时,曾在福音堂抓获一个洋人,缴获了十几担西药。
可惜,这些珍贵的药品在运往南腰界时,被冉瑞廷抢走。
乡里的土方子只能用“千里光”“黄莉叶”等草药为战士们止泻,效果十分有限。
而伤员们也急需药物治疗,贺龙军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得再次委托傅怀忠前往彭水,向龚大爷求助。
龚大爷收到贺军长的信后,想尽办法,不仅找来社会好友资助,还典当了自己的家产,购置了二十几担中、西药。
他通过各种关系,在酉阳、秀山两县商会办好发货单和通行证,亲自押运这批药品,日夜兼程运往“黔东特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龚大爷一行走到沿河县沙子区永淹坨时,眼看就要进入特区范围,他一时大意,放松了警惕。
坐在轿子里押着药担子,沿着大路前行。
不料,被沙子区伪区长袁仲英、团防田朋道发现。
敌人见到这么多药材,又得知是运往“红区”,认定是给红军的物资,便残忍地将龚大爷枪杀,把二十几担中、西药运到沿河县城,送给土匪司令杨畅时邀功请赏。
同时,还将傅怀忠抓进了监狱。
贺龙军长得知消息后,悲痛万分,怒火中烧,发誓一定要为龚大爷报仇,夺回药材,救出傅怀忠。
于是,在木黄战役结束后,贺龙军长决定第三次攻打沿河县城。
为了便于指挥战斗,将军部迁至淇滩的天官井,并召集区、乡苏维埃政府人员和群众代表,共同商讨作战方案。
要渡过乌江攻打沿河县城,船只必不可少,但沿江的船只早已被杨匪弄到西岸。
贺龙军长当机立断,让天官井乡苏维埃代表杨光模带领群众寻找船只。
大家不辞辛劳,在小河坝、照州坝、曾子坝等地找到了3只小船,后来又在小河口打捞起1只,总共凑齐4只船。
接着,贺龙军长进行作战部署,命令九师开往沿河城东岸,对西岸的杨匪形成威胁,牵制敌人兵力;命令沿河独立团从淇滩发起主攻;黔东纵队师和黔东独立团则配合作战。
10月13日,天刚蒙蒙亮,乌江上下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这为红军的行动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红军两百名战士借着浓雾的掩护,悄然渡过乌江,过江后又成功夺得敌人的两只大船。
随后,沿河独立团、黔东纵队师在淇滩渡口顺利渡江。
部队首先攻打严家桥,迅速占领了彭家、沙坨、斯溪等渡口,紧接着分兵两路,对沿河城形成合围之势。
此时,杨畅时还在城里的“九重堂”悠闲地吸着鸦片烟。
当他得知红军分多路进攻,即将兵临城下时,顿时惊慌失措,带着众匪向黑水方向狼狈逃窜。
红军进攻迅猛,杨畅时为了保命,丢弃马匹,只身逃亡。
战斗结束后,杨畅时的大花骡子也成了红军的战利品。
此次战斗,红军不仅全歼杨畅时匪部,缴获枪支三百余支,成功救出傅怀忠,还夺回了二十几担珍贵的中、西药。
此外,还缴获了大量物资和装备。
为了进一步壮大革命武装力量,红军将沿河、黔东、川黔边、印江、德江等五个独立团与黔东纵队师进行整编,成立了黔东独立师,由贺炳炎同志担任师长。
从此,黔东人民不仅拥有了自己的革命政权,更有了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他们将在党的领导下,继续为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而奋勇拼搏,黔东地区的革命事业也由此迈向了新的征程。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