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尸肥禁忌(2/3)
子变黄、植株矮小,最终还是难逃夭折的命运。
最终统计下来,这片土地的发芽率仅仅提高了不到1%,远远低于预期目标。
接连三次失败的打击让林羽的心情跌入谷底。
他意识到,单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很难彻底解决问题。
为了寻求新的灵感,他决定重新审视那些刻在山洞岩壁上的神秘符号。
也许,这些前人留下的信息中就藏着答案。
林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研究这些符号,试图从中找出有关农业生产的线索。
经过反复比对和思考,他发现其中一个符号图案与某种植物的形态极为相似。
这个图案描绘了一种叶片宽大且呈锯齿状的植物,其根部似乎有着特别发达的结构。
联想到之前种植灰叶草时的经验,林羽猜测这种植物可能具备改良土壤的能力。
基于这一假设,林羽决定寻找类似的植物进行试种。
他离开山洞,冒着风险外出采集样本。
经过一番艰苦的搜寻,他终于找到了几株符合描述的野生植物。
回到山洞后,林羽立即将这些植物移植到了试验田地中,并耐心等待结果。
然而,这一次的结果依然是令人失望的。
尽管这些植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结构,但由于它们自身的生长周期较长,短期内无法对其他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
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播种期,林羽不得不面对又一次失败的事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尽管连续多次的尝试均未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林羽并没有因此而气馁。
相反,每一次失败都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找到解决方案的决心。
他知道,只要不断尝试,总有一天会找到正确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策略,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而对于眼下最紧迫的问题,林羽明白,他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壤的本质以及霉菌的特性,才能真正找到突破口。
于是,他开始着手准备下一轮的实验,这一次,他打算从更基础的角度出发,探索更多可能的解决方案。
林羽知道,要想真正实现稳定的食物供应,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因此,在处理完土壤板结的问题之后,他决定采用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用动物尸体堆肥。
在他看来,这不仅能够为作物提供必要的养分,还能有效利用那些无法食用的变异生物残骸。
然而,这种看似一举两得的方法,很快便暴露出其致命的缺陷,甚至差点将他推入更深的绝望。
一天清晨,林羽像往常一样走进试验田,准备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
当他靠近那块用来堆肥的区域时,一股令人作呕的、足以刺穿鼻腔的恶臭扑面而来,让他本能地干呕了一声。
他强忍着不适,走近一看,只见原本应该已经开始分解的动物尸体周围,密密麻麻地爬满了白色、蠕动着的恶心小虫子——蛆虫!它们如同白色的海洋般在腐肉间翻腾,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沙沙声。
看到这一幕,林羽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自己又一次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这片被污染的土地,将成为新的瘟疫源。
为了清理这片地狱般的混乱局面,林羽强忍着生理上的极度不适,戴上用炭灰和兽皮制成的简易手套,小心翼翼地开始移除那些散发着剧烈恶臭的尸体。
每挪动一下,都会带起一阵令人窒息的气息,混合着腐烂的腥臭和蛆虫蠕动的粘腻感,直冲脑门。
尽管他已经尽量屏住呼吸,但那种腐烂、腐败的味道还是不可避免地钻进了他的鼻腔,刺激着他的胃部,让他几次三番忍不住弯下腰去剧烈干呕,胆汁几乎都要被吐出来。
但他知道,这个任务必须完成,否则这些蛆虫将会继续几何级数般地滋生,最终彻底破坏整个生态系统,让他的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
这是一种对意志力的极致考验,林羽强迫自己,在这恶臭与恶心中,一步步坚持。
在清理的过程中,林羽发现了一些更让他不安的未曾预料到的情况。
那些死去的动物身上,除了恐怖的蛆虫之外,还有一些奇怪的现象。
有些地方的皮肤呈现出异常的、不自然的青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