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败者之碑(2/3)
现,土壤中存在一种未知的有害物质,正是这种无形的毒素,如同隐形的杀手,导致了灰叶草的枯萎。
为了找到解决办法,林羽不得不重新回到那面写满失败的“耻辱墙”前,焦急地寻找类似的案例,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丝启示。
在翻阅大量、几乎涵盖了他所有失败记录的资料后,他终于发现了一条看似不相关的记录——那是关于早期为了应对毒果幻境中的毒素,他尝试使用活性炭过滤饮水的记录。
这条记录最初是为了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但林羽敏锐的思维如同闪电般连接了两个看似独立的事件。
他意识到,既然活性炭能够吸附水中的毒素,那么同样的方法或许也能用于净化土壤中的未知有害物质!这个大胆的想法让他精神一振。
于是,他立即行动起来。
他收集了一些废弃的木材,经过高温炭化处理后,制成粗糙的活性炭。
然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活性炭碾碎成粉末,并将其与受到污染的土壤混合,再重新种植了灰叶草。
几天后,奇迹发生了——那株原本枯萎、濒临死亡的灰叶草,竟然逐渐恢复了生机,干瘪的叶片重新变得翠绿欲滴,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个结果让林羽激动不已,他知道,他又一次在绝境中找到了突破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件事让林羽深刻体会到,“耻辱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录工具,它更像是一个智慧的宝库,随时为他提供解决问题的灵感,指引他走向成功。
从此以后,他更加重视这个区域的建设,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断完善其中的内容。
除了详细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外,他还加入了更多的分析和思考,试图从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让每一个失败的案例都转化为宝贵的经验。
随着“耻辱墙”的不断扩展,上面的分类也变得更加细致和系统化。
林羽也开始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农业种植。
他意识到,这片山洞不仅是他的试验田,更是他在这末世中生存下去的希望所在,一个微型的、自给自足的生态圈。
因此,他决定利用“耻辱墙”上的知识,进一步优化整个生态系统,让安全防护和资源利用达到极致。
例如,在处理变异生物入侵的问题上,他借鉴了之前用荧光棒驱赶飞虫的经验,设计了一套更为高效的、利用光影和气味驱赶大型变异生物的防护系统,最大程度地保障山洞的安全;而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时,他也能够迅速查阅“耻辱墙”上关于温度、湿度、风向等记录,迅速调整策略,确保作物的安全生长,将损失降到最低。
与此同时,林羽也没有忘记对自身技能的提升。
他认为,在这个充满变数、危机四伏的世界里,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才能在绝境中掌握主动权。
因此,无论多么忙碌,他都会抽出时间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发现山洞内的一些古老壁画,上面描绘着一些关于农耕文化的图案,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古老部落应对灾害的策略。
通过对这些图案的研究和琢磨,林羽获得了不少启发,甚至从中借鉴了一些传统农业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让古老的智慧在末世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羽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
如今的试验田里,生机勃勃。
曾经被霉菌肆虐、盐毒侵蚀的土地如今焕发出新的活力,嫩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绿意盎然。
每一颗健康的作物,都是林羽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每当看到这一切,林羽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深深的成就感,那是对生命顽强不息的敬畏,也是对自己不懈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