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腐光实验(2/3)
长,它们的茎秆扭曲,叶片偏向,仿佛在拼命地向光源靠近。
这种明显的“向光性”让林羽感到困惑。
他知道植物有向光性,但这过度地弯曲生长,无疑会影响作物的健康和产量。
它们为了追逐光源而耗费了大量的能量,导致整体生长效率下降。
更糟糕的是,几天后,林羽发现那些涂抹在岩壁上的“荧光涂料”开始出现问题。
由于山洞内湿度较高,加上岩壁本身的粗糙不平,部分涂料开始剥落,变成细小的粉末和液体,滴落在下方的土壤中。
这些带着荧光物质的涂料,混入土壤后,很快就污染了林羽精心培育的试验田。
他发现,那些被荧光涂料污染的土壤区域,作物生长再次出现异常。
叶片变得晦暗,根系甚至出现了腐烂的迹象。
这让林羽感到一阵心惊。
他意识到,荧光棒内部的化学物质,虽然能发光,但其成分可能对植物生长有害,甚至带有毒性。
他原本是为了给作物补光,却不曾想,这些看似美丽的“腐光”,竟然成了污染土壤、危害作物的“慢性毒药”。
这个发现让林羽沮丧不已。
他再次在“败者之碑”上添上了新的记录:“荧光涂料补光——导致植物向光性弯曲生长,涂层剥落污染土壤。
”他意识到,直接将发光物质接触土壤,风险巨大且不可控。
他必须找到一种既能利用荧光棒的光线,又能避免其直接污染土壤的方法。
他开始重新思考光线的利用方式。
既然直接涂抹在岩壁上不可行,那么能否利用反射的原理呢?他想到之前制作荧光陶罐灯的经验,通过磨砂玻璃来扩散光线。
那么,如果将荧光棒的光线,通过某种介质反射到岩壁上,再由岩壁将光线反射到试验田,是否可行?
林羽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废弃的金属片上。
这些金属片在末世前可能是罐头盒、铁皮屋顶的碎片,它们表面虽然生锈,但经过打磨后,依然能反射光线。
他首先将这些金属片打磨光滑,使其表面尽可能地反光。
然后,他将已经发光的荧光棒固定在金属片的一侧,并调整角度,让荧光棒的光线能够均匀地反射到岩壁上。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金属片反射的光线虽然明亮,但依然过于集中,而且反射角度难以精确控制,导致光照不均匀。
他又想到了之前制作荧光陶罐灯的原理。
陶罐内部光滑,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有利于光线的扩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尝试将荧光棒放入陶罐中,然后将陶罐的开口朝向岩壁。
这样一来,荧光棒的光线在陶罐内部经过多次反射和漫射后,再从陶罐开口处散发出来,投射到岩壁上,光线变得更加柔和均匀。
而岩壁本身,也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