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集:坑儒之殇(3/3)
天过去,秦朝的局势越发严峻。
各地的反抗情绪已经汇聚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一些江湖侠义之士开始暗中联络,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做出一番大动作。
而朝廷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一些官员看到秦朝如今的乱象,开始为自己谋划后路,甚至有个别心怀不轨的官员,暗中与反秦势力有了勾结,企图在乱世中谋取更大的利益。
此时的咸阳城,依旧是繁华的表象,可那繁华之下,却隐藏着无数的危机,就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一场足以颠覆大秦的风暴,正在缓缓酝酿着,而秦始皇,似乎还未真正意识到那即将到来的危险,依旧沉浸在自己的帝王霸业之中,殊不知,大秦的统治基础已然摇摇欲坠,只待那最后一根稻草落下,便会轰然崩塌。
第九章:民心渐失
在乡村田野间,农民们对着荒芜的田地唉声叹气,因为繁重的徭役,使得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被抽走,农田无人耕种,粮食收成锐减。
可朝廷的赋税却没有丝毫减少,百姓们的生活愈发困苦,对秦朝的不满也越发强烈。
那些曾经敬仰秦始皇统一六国功绩的人,如今也开始质疑起这个帝国的统治是否真的能给他们带来安稳的生活。
在城镇之中,商铺的生意也变得冷清,商人们害怕朝廷随时会出台新的苛政,让他们血本无归,所以都谨慎地收缩着生意规模。
而知识分子们,依旧在暗中传播着对秦朝不利的言论,他们以笔为剑,书写着这个时代的黑暗与不公,这些文字在民间流传甚广,让更多的人对秦朝失去了信心,民心就这样一点点地流失,秦朝这座大厦的根基也越发不稳。
第十章:最后的挣扎
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秦始皇终于有了些许危机感,他开始下令减轻一些赋税,释放部分因小罪而被关押的犯人,试图挽回民心。
同时,朝廷也加强了对各地的管控,增派了更多的军队去维持秩序,可这一切似乎都有些晚了。
百姓们已经被伤透了心,那些知识分子也不再相信朝廷的承诺,他们觉得这不过是秦朝的缓兵之计。
而反秦的势力却趁着这个时机,加紧了联络和准备,他们在各地积聚力量,等待着一个最佳的时机,一举推翻秦朝的统治。
此时的秦朝,就像一个在狂风巨浪中挣扎的孤舟,虽还未完全沉没,可覆灭的命运似乎已经不可避免。
第十一章:大厦将倾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驾崩,这个消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本就摇摇欲坠的秦朝陷入了更大的混乱之中。
继位的秦二世胡亥,比起秦始皇更加昏庸无能,他在赵高的蛊惑下,继续施行暴政,对百姓的压榨变本加厉,朝堂之上也被赵高搞得乌烟瘴气,忠臣良将或被杀害,或心灰意冷离去。
各地的反秦起义终于如火山爆发一般,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一时间,天下响应,各路义军纷纷崛起,秦朝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曾经那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尤其是那坑杀儒生和方士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后,根基已然彻底崩塌,它就像一座宏伟却腐朽的大厦,在历史的风暴中,轰然倒下,只留下无尽的叹息和后人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喜欢历代风云五千年请大家收藏:()历代风云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