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集:萧何月下追韩信(2/3)
日后必能成为我军的中流砥柱,助主公成就那帝王霸业啊!”
韩信听着萧何的话,心中那原本已经熄灭的希望之火,又开始隐隐燃烧起来。
他自幼熟读史书,深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今萧何这般看重自己,不惜连夜追来挽留,或许,这真的是自己实现抱负的一个转机。
“丞相大人,您如此看重我韩信,我若再执意离去,倒是显得我不知好歹了。
只是,我怕最终还是会让您失望啊……”韩信终于松了口,眼中却仍带着一丝忐忑。
萧何见韩信答应留下,心中大喜,拉着韩信便往回走:“韩将军,你放心,有我萧何在,定不会让你埋没于此。
咱们这就回营,我即刻便向主公举荐你。
”
回到营地,天色已然微亮,萧何顾不上休息,径直朝着刘邦的营帐走去。
刘邦此时刚刚起身,见萧何这般匆忙赶来,心中诧异,打趣道:“萧丞相,何事如此慌张啊?莫不是敌军打来了?”
萧何赶忙行礼,神色严肃地说道:“主公,比敌军打来更为重要的事啊!我昨夜发现军中一位奇才,若主公能重用此人,大业可成啊!”
刘邦来了兴趣,问道:“哦?是哪位奇才,能让丞相这般看重?”
萧何清了清嗓子,郑重其事地说道:“此人便是韩信,主公。
韩信虽年轻,但其对兵法谋略的精通,我萧何自愧不如。
他胸怀大志,有雄才大略,是能帮助主公您成就大业的关键人物啊!主公若是错过此人,恐怕日后追悔莫及呀!”
刘邦微微皱眉,心中有些疑虑:“韩信?我倒是知晓此人,不过他在军中并无什么突出表现,丞相这般举荐,可有依据?”
第四章:拜将封坛
萧何见刘邦心存疑虑,赶忙将韩信平日里对军事局势的那些独到见解,以及自己对韩信的观察和判断,一五一十地向刘邦讲述了一遍。
“主公,韩信虽未曾有机会在战场上一展身手,可他对每场战役的分析都精准无比,那些见解绝非寻常人所能想出。
而且,我观其为人,有大将之风,沉稳果敢,只是一直被军中那些庸才所压制,才未能崭露头角啊。
如今主公若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给予韩信机会,他定能为我军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助主公您在这楚汉相争之局中占得先机啊!”萧何说得慷慨激昂,眼中满是对韩信的信心。
刘邦听着萧何的话,心中暗自思索起来。
他深知萧何向来谨慎,不是那种轻易夸赞他人的人,既然萧何如此力荐韩信,那韩信或许真的有过人之处。
况且,如今自己的势力正处于发展壮大之时,急需各类人才来助力,若是真如萧何所言,韩信有这般才能,那倒不妨给他个机会试试。
“也罢,既然丞相如此看重韩信,那我便信你一回。
传我命令,今日便设坛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刘邦最终下定决心,大声说道。
消息一出,整个军营都炸开了锅。
那些平日里看不起韩信的将领们,纷纷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私下里议论纷纷。
“那韩信不过是个无名小卒,何德何能能被拜为大将啊?主公这是糊涂了吧!”
“就是,我等跟着主公出生入死这么久,都未曾有这等殊荣,他韩信凭什么呀?”
然而,不管众人如何质疑,拜将仪式还是如期举行了。
那一日,阳光明媚,营地中筑起了高高的拜将坛,坛下站满了军中的将士。
韩信身着崭新的铠甲,头戴盔缨,在众人或羡慕或嫉妒或质疑的目光中,一步步走上拜将坛。
刘邦站在坛上,看着韩信走上前来,心中竟也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
他亲手将象征大将权力的佩剑递给韩信,目光郑重地说道:“韩信,今日我封你为大将,望你能不负我所望,助我军屡立战功,共成大业!”
韩信接过佩剑,单膝跪地,抱拳高呼:“主公放心,韩信定当竭尽所能,肝脑涂地,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台下的将士们见此情形,虽仍有不少人心存不服,但也只能暂且按下心中的想法,跟着一起高呼起来。
第五章:初露锋芒
韩信被拜为大将后,并没有急于去证明自己,而是先对军中的情况进行了一番细致的了解。
他每日都会深入到各个营帐,与士兵们交谈,了解他们的训练情况、作战能力以及心中所想。
同时,他也仔细研究着楚汉双方的兵力分布、地形地势等诸多因素,为接下来的作战谋划做准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过多久,韩信便向刘邦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战计划——攻打三秦之地。
“主公,三秦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如今项羽分封诸侯,那三秦王不得民心,且他们以为我军不敢轻易出兵,防备必定有所松懈。
我们可趁此机会,出奇兵突袭,定能一举拿下三秦,为我军扩充地盘,也能在这楚汉之争中占据有利地势啊。
”韩信站在营帐中,指着地图向刘邦详细地分析着。
刘邦听着韩信的计划,眼中渐渐露出惊喜之色,他发现韩信的分析条理清晰,作战思路新颖且大胆,心中对韩信的疑虑也彻底消散了。
“好!韩将军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即刻准备出兵!”刘邦大手一挥,下达了命令。
韩信领命后,开始调兵遣将,他将军队分成了几支不同的队伍,有的负责佯攻,吸引敌军的注意力;有的则绕道敌后,截断敌军的退路;而他自己则亲率主力部队,直捣敌军的要害之处。
战场上,韩信指挥若定,他的命令简洁明了,将士们虽然一开始对这位年轻的大将还有些不信任,但看到他那胸有成竹的模样,也都纷纷打起了精神,严格按照命令行事。
战斗一开始,敌军果然被汉军的佯攻所迷惑,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去应对,却没料到汉军的主力已经悄悄摸到了他们的后方。
韩信看准时机,一声令下,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