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矿洞的传说(1/3)
夜,像浸透了墨汁的棉絮,沉甸甸地压在叶家沟的头顶。
风声在院墙外呜咽,卷着雪沫子抽打着窗纸,发出永无止息的“沙沙”声。
屋内,油灯的火苗在灯芯上苟延残喘,投下昏黄摇曳的光晕,将爷爷枯瘦痛苦的脸庞勾勒得愈发深刻。
他依旧昏迷着,蜡黄的脸上深陷的眼窝如同两口枯井,每一次微弱艰难的呼吸都带着肺部破风箱般的杂音,牵动着我的心弦。
那张浸透污血的矿工奖状和冰冷的黑炎教碎片,如同两块烧红的烙铁,压在我的枕头底下,也压在我的心上。
爷爷那无意识的一指,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恐惧和猜疑的闸门,整夜都在混乱的梦境和冰冷的现实中交替撕扯
天刚蒙蒙亮,铅灰色的光线透过糊着厚麻纸的窗户渗进来,给冰冷的屋子增添了一丝惨淡的亮色。
院门外传来了刻意压低的脚步声和小心翼翼的交谈声。
“李婶…叶老道…他…咋样了?”
“唉…造孽啊…伤得太重了…还没醒…尘娃子守着熬了一宿…”
“那…那山里的东西…真…真除了?”
“动静是没了…夜里安生多了…可这老道…唉…”
是王寡妇和赵老憨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爷爷伤势的忧虑。
他们没敢进来,只是在院门外放下了一点东西(可能是几个冻硬的窝头或一小袋粗粮),低声交谈了几句,便匆匆离开了。
那份小心翼翼的善意,像投入寒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短暂而微弱,很快被屋内沉重的死寂吞没。
李婶端着一碗熬得稀烂、冒着微弱热气的米粥进来,脸上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
她看着炕上毫无生气的爷爷,又看看蜷缩在炕沿下、眼窝深陷、脸色比爷爷好不了多少的我,重重地叹了口气。
“尘娃子,多少吃口热的。
”她把粥碗塞到我手里,粗糙的手指带着凉意,“人是铁饭是钢,你爷爷倒下了,你再垮了,这日子可咋过?”
温热的陶碗贴在冻僵的手上,带来一丝虚假的慰藉。
我勉强喝了几口,粘稠的米粒滑过喉咙,却尝不出任何滋味,只觉得胃里沉甸甸的。
“李婶…”我放下碗,声音干涩嘶哑,带着一夜未眠的疲惫和无法言喻的沉重,“您…您知道村后山…那个废弃的老矿洞吗?”
“矿洞?”李婶愣了一下,布满皱纹的脸上掠过一丝明显的惊惧,仿佛听到了什么极其忌讳的东西。
她下意识地压低了声音,眼神警惕地扫了一眼紧闭的房门和糊着厚麻纸的窗户,仿佛怕被什么东西听了去。
“你…你问那个鬼地方干啥?”李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可不是啥好去处!邪性得很!”
她的反应印证了我心中的猜测。
那矿洞,果然不简单。
“就是…就是好奇…”我低下头,掩饰着内心的急切,“听人说…那里头…有故事?”
李婶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
最终,看着炕上昏迷不醒的爷爷和我憔悴不堪的样子,她叹了口气,浑浊的眼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唉…都是陈年旧账了…造孽啊…”她搬过一张小马扎,在炕边坐下,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讲述禁忌秘闻的沉重,“那矿洞…是早些年…东洋鬼子占着东北那会儿开的!”
她顿了顿,仿佛在回忆那久远而黑暗的岁月。
“那时候…小鬼子缺矿缺得眼红!就在咱后山那片,发现了矿苗。
管他什么风水龙脉,管他什么山神土地!强征了附近十里八乡的壮劳力,用刺刀和皮鞭赶着下洞!”李婶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和悲凉,“柱子他爹…豁牙李…还有好多村里人…都被抓了去!那就是个吃人的魔窟!”
昏黄的灯光下,李婶沟壑纵横的脸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小鬼子根本不拿咱中国人当人!逼着没日没夜地干!矿洞挖得又深又险,支撑的木头都舍不得用好的!塌方…透水…瓦斯爆炸…三天两头就出事!”她的声音颤抖起来,带着深切的恐惧,“死的人…海了去了!一车一车的往外拉…拉都拉不完!有的直接埋在里头了…连个囫囵尸首都找不着!”
“那哭声…”我下意识地追问,声音有些发紧。
“哭声?”李婶猛地打了个寒颤,眼神里充满了惊惧,仿佛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