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解剖准备(2/3)
么要制造这种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于这一点,我们有一些假设,"张博士调出另一份数据,"根据我们在雪人细胞中检测到的遗传物质残余,它似乎保留了大量人类的DNA片段,但这些片段被大幅修改过。
更令人不安的是,其中一些基因序列与已知的基因改造计划完全吻合——这些正是'寒冬计划'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
林深思索片刻:"你是说,雪人可能是'寒冬计划'实验体的终极进化形态?"
"不只如此,"张博士指向基因序列中的一个特殊片段,"更重要的是,这个基因片段中包含一种未知的编码信息。
我们怀疑,这可能是监督者将自己的意识编码进遗传物质中的方式——通过这种'量子遗传记忆',他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中重生,甚至传递给后代。
"
林深脸色大变:"你的意思是,即使雪人被摧毁,监督者的意识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延续下去?"
张博士沉重地点点头:"这是最坏的情况。
不过,我们只在有限的样本中检测到这种编码,而且它处于一种'休眠'状态,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激活。
"
"我们需要立刻摧毁这些遗传信息,"林深果断下令,"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
"计划中已经包含这一步骤,"张博士说,"在解剖完成后,我们会使用高强度的量子脉冲摧毁所有遗传物质。
但现在,我们更需要了解雪人的结构,找到它的弱点,以及——监督者建造它的目的。
"
解剖的第一步是使用能量共振切割仪对样本进行无损扫描。
一名身着防护服的技术员将能量共振切割仪的探头缓缓靠近样本,仪器开始发出低沉的嗡鸣声。
随着能量的注入,样本表面泛起一层蓝色的光晕,仿佛一层流动的水膜。
切割仪的探头沿着预设的路径缓慢移动,所到之处,样本分子间的键合被精确地切断,释放出的能量被即时吸收转化,确保没有任何破坏性碎片产生。
全息投影实时展示着切割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一个由数亿个微型机械单元组成的庞大网络渐渐呈现在众人面前。
这些单元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三维晶格结构,其中流动着五颜六色的能量流,如同活物的血管和神经。
"太惊人了,"林深低声喃喃,"这根本不是我们认知中的生命形态。
"
张博士紧盯着数据流:"不仅是形态,连运作原理都超越了我们现有的生物学和物理学框架。
看这个,"他放大一个特定区域,"这里的能量流形成了一个类似DNA双螺旋的结构,但它的运作方式完全不同——它不是存储遗传信息,而是实时处理和分析环境数据,调整整个系统的功能。
"
解剖继续进行,切割仪的探头沿着手臂的骨骼结构深入。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样本内部并非实心结构,而是一个由无数微小通道和腔室构成的复杂网络。
在这些通道中,流动着一种半透明的蓝色液体,它似乎既是冷却剂又是能量传输介质。
突然,探测仪记录到一个异常的能量波动。
样本内部的一个腔室突然膨胀,释放出一股强烈的能量脉冲,所有的监测设备同时报警。
"停止解剖!"张博士大声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紧张,"能量输出超标,立刻注入稳定剂!"
实验室的气氛瞬间紧张到极点。
技术人员迅速执行指令,将特制的稳定剂注入样本内部。
几秒钟后,能量波动逐渐平息,但所有设备都记录下了这个意外的能量爆发。
"发生了什么?"林深紧盯着监测屏,眉头紧锁。
张博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我们也不知道。
那个腔室里可能隐藏着某种重要结构,或许是能量核心,或许是控制系统。
能量爆发很可能是我们接近了它的敏感区域。
"
林深深吸一口气:"那我们继续。
但要更加谨慎,准备好应急方案。
如果再次出现异常,立即终止解剖。
"
得到明确的指令后,解剖工作重新开始。
这一次,团队更加谨慎,每一步都经过多重验证和预案准备。
经过数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他们终于接近了手臂的核心区域——一个直径约五厘米的球形腔室,由多层能量护盾保护。
"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张博士指着全息投影,"能量核心。
如果不能彻底摧毁它,即使解剖完成,样本依然可能成为一个移动的危险源。
"
解剖球形腔室的过程异常艰难。
每次尝试接近,都会触发强烈的能量反击。
实验室的气氛愈发紧张,每一名参与人员都绷紧了神经,全神贯注地执行着各自的任务。
林深站在监测屏前,时刻关注着数据分析。
突然,他的眼神凝住了——在多次尝试失败的数据中,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性的波动模式。
这种波动与监督者在实验室爆炸前留下的最后一段通讯中的频率特征高度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