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人之上(3/3)
那酒店。
这个酒店檐前立着一根水杉杆子,上面挂着一个月白色酒望子,缝着四个酱色大字:“维扬西望”。
门前一带绿油栏杆,上面插着两把白绸刀旗,夜风吹拂,看到每把刀旗上五个红字,写道:“且尽樽中酒,飘蓬又一年”。
一边是切肉剖鱼洗菜的案板水盆,七八个伙计还在忙活儿。
一边是七八个蒸炖煮炒菜的炉灶,水汽蒸腾,烈火热油的,也是五六个伙计在操持。
去里面墙根儿摆着四只大酒缸,半截埋在地里。
正中间装列着柜子,里面坐着一个壮年掌柜,酒店中央十几张八仙桌子,酒店外面也是十几张桌子。
不少桌子都有人在喝酒吃饭,看着不少人都有功夫在身,内气萦绕。
肩头搭着白抹布的店小二上前招呼,俺问了,酒店仅有的几个客房已满,牲口篷子也满了,也不能寄存牲口了。
俺就没进店,找了个能照看骡子的桌子与黄宁坐了,跟小二点了茶水、八道大荤的酒菜、两壶烧酒和一桶井水,俺先招呼黄宁坐了喝茶,自己给骡子先饮了水,再往食料袋里装了精料给它套嘴上。
提了行李靠在桌边,这才洗手坐了,酒菜也都上来了,两人就边喝边聊了起来。
原来,这扬州城繁荣多财货,甚是招贼,各方匪寇把它当成了取财的聚宝盆。
有的文取,在此正常买卖;有的武取,谋财害命。
除了扬州城及人群聚居的地方,官府只对水路的安全有十足的掌控,城镇与水路及它们的周边都比较安全。
所以俺从瓜洲渡口由南面进的扬州城,那条路无匪无盗,十分太平。
但是,西面一代的陆路,交通却艰难,开山立柜劫道收银的处处有。
更有车船店脚惯会走私商,杀了客人劫财,弄的车匪路霸比比皆是。
因此上官府对门派、帮会、镖局等民间武力组织比较放开,只要经过官府的审核和备案,这些组织就可以通行各地。
军方的很多势力也介入到这个行业,明的暗的都有。
小型的行商、旅客就交钱获取这些有执照的武力组织的保护,这些组织也明码标价维护行情,口碑信誉都很不错,跟那些上不得台面的车船店脚不可同日而语。
黄宁原本在边军担任提辖官,父母年纪大了,他是独子,就按照符合的规定申请退伍。
经上司推荐进入一家名叫铁河的镖局,在家乡淮南的铁河镖局分部担任镖师,主要业务就是淮南来往扬州这条路。
此次是护送一家铁河老客户香料商从淮南往扬州送货,再从扬州返回。
他全家信道,见俺一个道人要走夜路这才出言劝阻。
从扬州方向来的路上还有陆续的旅人、团队到来,都在此地停下脚步驻扎,看来都是会走路的常客,还真没有从土丘后面路上过来的人。
听人劝,吃饱饭。
前路凶险,自然随大流,晚上就不走了。
俺早已经不是景阳冈前的武二了!
俺再次举杯致谢,这黄宁倒是个不错的人。
这家酒店虽然是垄断的生意,但是酒和菜都很不错,伙计、酒保干练,小二服务态度优良,看着似乎也都是军中健勇,那些立在店里掌柜所在柜台后面的朴刀、盾牌、弓弩看着十分精良,想来背后的主子必然也是军中的关系。
俺和黄宁喝了一个时辰就停了,看看路上来人也逐渐没了,营地开始安静下来,酒店开始收拾家伙事。
黄宁给俺在他们那一团伙旁边安排了一块儿地方,就回自家镖局的车里休息了。
俺把哨棒插在地上,拴了缰绳,给骡子卸了鞍子,又刷了一下毛。
取出两张灰黑色油绸布,一张地上铺了,一张披了,盘膝打坐调息。
喜欢水浒之往事随风请大家收藏:()水浒之往事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