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熵潮共生(2/3)
子窗展示他们新创作的闪电艺术时,整个熵网都响起了不同文明的欢呼声——硅基的晶体共鸣、能量态的弦波鼓掌、游牧族群的星尘洒落,以及蓝星孩童的口哨声。
"这就是新的力量体系。
"林野的银星印记微微发烫,怀表残片的余辉在空中勾勒出拓扑结构图,"单一文明的力量是箭矢,而熵网的协同是弓弦。
"小羽似懂非懂地点头,随手在虚空画出一道彩虹。
神奇的是,彩虹的七色光带里,竟分别蕴含着七种不同文明的防御机制:红光带着硅基的硬度,橙光藏着能量态的弹性,而最边缘的紫色光带,闪烁着游牧族群古老咒文的神律
硅基帝国提出一项大胆实验:在熵网中构建"无序测试场",允许所有文明投放未经标准化的创意。
能量态生物率先响应,他们将最狂放的情感波动凝成量子泡沫。
这些泡沫在测试场中相互碰撞,时而融合成温柔的星云,时而爆发成激烈的超新星模拟;
游牧族群则撒下星尘,每一粒都携带不同的古老图腾。
星尘在量子流中自发排列,形成了从未被记载的星图,指向宇宙深处的未知文明;
机械文明的AI起初对这种"混乱"嗤之以鼻,直到它们接触到蓝星孩童的涂鸦算法。
某个AI的核心程序突然出现"故障"——它开始用机械臂绘制歪扭的笑脸,而这些"错误"的创作,竟突破了逻辑桎梏,演化出能自我迭代的艺术形态。
"差异不是缺陷,而是催化剂。
"零号的机械声带着罕见的兴奋,"当允许'错误'存在,系统反而能进化出更高级的秩序。
"测试场的数据不断刷新:
-硅基的运算核心开始主动引入"灵感缓冲区",每百万次计算中插入一次随机变量,意外催生了三个新的数学定理;
-能量态生物开发出"共情增幅器",能将个体情绪转化为全文明共享的创造力,某个失恋诗人的悲伤弦波,竟激发了整个文明的建筑革新;
-游牧族群的星尘图腾进化成动态导航,在混沌的宇宙中指引文明舰队的方向,其精度超越了所有已知的定位系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共生体系的完善,熵网出现了奇妙的现象:
硅基帝国的晶体城市表面,开始生长出能量态生物的情感藤蔓,这些藤蔓会根据居民的情绪变换颜色;
能量态的弦波海洋中,漂浮着硅基制造的量子灯塔,为迷失的情感波动指引方向;
游牧族群的星尘商队里,装载着蓝星孩童的涂鸦玩具,这些玩具在交易中意外成为不同文明沟通的桥梁;
而蓝星的量子校园里,硅基学者、能量态诗人、游牧长老轮流授课,课程表上写着:"如何用错误创造奇迹"。
但平衡并非完美。
当某个新生文明试图将自身的"完美美学"强加于熵网,立刻引发了排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