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凯旋余温与北疆阴云(1/3)
---
(地点:登州港昌隆议事厅/时间:伏波岛海战后数日)
---
炭火的暖意驱散了海风的凛冽,议事厅厚重的木门隔绝了码头的喧嚣。
杨靖解下披风随手搭在椅背,在火盆旁的主位坐下。
火光跳跃,映照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海战的疲惫尚未完全褪去,眼神却已如鹰隼般锐利地扫过厅内众人。
除了引路的孙辉祖和朱长福,厅内还肃立着几人:
赵胜,小五,丁志文,这些都是杨靖起家的老兄弟,至于吴起,则已率部分得胜水师前往长山群岛布防,稳固那得来不易的“海上飞地”。
孙辉祖魁梧的身躯挺得笔直,脸上的新伤疤在火光下更显狰狞。
他清了清嗓子,先报捷:“将军,海战大捷!倭寇源义忠部在鹰愁峡几乎全军覆没,伏波岛威名远震!登州百姓视昌隆为再生父母,人心尽附!”
杨靖微微颔首,目光却越过孙辉祖,落在赵胜身上:“老赵,一路辛苦。
黑松寨弟兄们可好?”声音沉稳,带着对老兄弟的关切。
赵胜抱拳,声如洪钟:“谢将军挂念!寨子里六千儿郎,日夜操练,刀枪擦得雪亮,火器也囤了不少!只等将军一声令下!”他顿了顿,补充道,“只是…北边的风声,越来越紧了。
”
“哦?”杨靖眉峰一挑,转向孙辉祖和朱长福,“说说,北边那潭浑水,搅到什么地步了?”
孙辉祖立刻走到巨大的北境舆图前,粗糙的手指用力点在燕云之地:“将军,自打咱们从滦河口和长山群岛暗中输血(粮秣、铁器),辽国那帮老爷兵,腰杆子还真硬了几分!”他手指划过几个关键节点:
*“西京道(大同)!辽将**耶律大石**,拿着咱们的精铁长矛和‘霹雳火’(简化版霹雳火球),在奉圣州(涿鹿)给粘罕(完颜宗翰)挖了个大坑!烧了他几百辆粮车!粘罕气得跳脚,硬是没啃下来!”
*“东线榆关(山海关)!完颜宗望(斡离不)想钻空子,也被辽军仗着地利,加上咱们暗中支援的强弓劲弩,硬生生顶了回去!两边在燕山滦河一带,你一拳我一脚,打得黏糊糊的,金狗想再像以前那样摧枯拉朽?门儿都没有!推进慢得跟老牛拉破车似的!”
朱长福适时上前,将几份密报和厚厚的账册恭敬地放在杨靖面前的案几上。
他精明的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将军,这是北边商队和埋下的‘钉子’最新传回的消息,还有咱们‘昌隆银票’在辽境渗透的账目。
辽国得了口喘息气,是不假,可里头烂透了!咱们送去的粮食铁器,怕是有小半都填了那些契丹贵族和汉官的无底洞!”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狠厉:“不过,金国那头饿狼,日子可真是过不下去了!”手指重重敲在账册的一行数字上,“金国穷兵黩武,辽东老家壮丁都抽空了,田地大片撂荒!全靠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