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初练拳法 自创练法(2/3)
协调,出拳的力度也不够。
为了纠正他的动作,武师让他对着一面巨大的铜镜练习。
陈天佑看着镜子里自己笨拙的样子,心里有些沮丧。
他发现自己出拳时,腰部总是扭得不自然,手臂也像是僵硬的木棍,完全没有武师那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武师走到他身边,伸手按住他的腰部,说道:“腰部是发力的关键枢纽,你出拳时,要像拧麻花一样转动腰部,带动手臂的力量。
”说着,武师握住他的手臂,亲自带着他感受发力的过程。
陈天佑只觉得一股力量从腰部瞬间涌到手心,出拳的感觉和之前完全不同了。
然而,掌握这个发力技巧并非易事。
在一次练习中,陈天佑过于用力,腰部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疼痛,他疼得弯下腰,冷汗直冒。
武师赶紧过来帮他按摩腰部,一边按摩一边说:“习武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
你的腰部力量还不够,不能一下子用这么大的劲。
”陈天佑点点头,休息片刻后,又继续投入到练习中。
他知道,每一次的疼痛都是成长的代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天佑每天都在重复着枯燥而艰苦的练习。
他常常在镜子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反复调整自己的动作。
有时,为了找到腰部发力的正确感觉,他会在腰间系上一根绳子,通过绳子的拉扯来辅助自己体会发力的方向和力度。
有一次,绳子系得太紧,长时间的练习导致他的腰部被勒出了一道道血痕,但他只是简单地涂抹了一些草药,便又继续投入训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练习出拳的过程中,武师还特别强调了出拳的速度和力度。
他告诉陈天佑,速度和力度是拳法的关键,只有快速而有力的出拳,才能在实战中给敌人造成有效的打击。
为了提高陈天佑的出拳速度,武师让他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项训练,如快速出拳练习、反应速度训练等。
武师在训练场的四周悬挂了许多铃铛,要求陈天佑在规定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出拳击中铃铛。
一开始,陈天佑总是手忙脚乱,要么出拳速度太慢,根本碰不到铃铛;要么方向偏差,拳头从铃铛旁边擦过。
铃铛发出的清脆声响,在他听来却像是无情的嘲笑。
但他没有气馁,每天天不亮就来到训练场,对着铃铛反复练习。
他的手臂酸痛得抬不起来,手指也因为频繁击打铃铛而变得红肿,但他依然咬牙坚持。
渐渐地,他出拳的速度越来越快,铃铛被击中的声音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悦耳的旋律。
为了进一步提高速度,陈天佑还自创了一些训练方法。
他会在手臂上绑上沙袋,进行负重练习。
尽管每一次出拳都变得更加艰难,但他坚信,只有这样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才能真正突破。
在训练的过程中,他的手臂被沙袋磨破了无数次,鲜血染红了沙袋,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
在提高出拳力度方面,武师则教导陈天佑要学会运用身体的重量和惯性,通过合理的发力技巧,将力量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武师搬来一个装满沙土的大沙袋,让陈天佑练习击打。
陈天佑握紧拳头,使出全身力气朝沙袋打去,可沙袋只是微微晃动了一下。
武师摇摇头,走上前,抓住陈天佑的手腕,说道:“你这样打,只是用了手臂的力量,远远不够。
出拳时,要借助身体前倾的惯性,把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上去。
”说着,武师亲自示范,一拳打在沙袋上,沙袋剧烈地摇晃起来,发出“嘭”的一声巨响。
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