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3/3)
花,用衣带逗得小花原地转圈追赶,她倒也未故意听,但总归是一字不落进了元娘的耳朵。
她忍不住为弟弟辩解,“他才开蒙没多久呢。
”
孙令耀也只是一时感慨,他其实十分推崇陈括苍,否则也不会眼巴巴跑到人家家里,与其交好。
他就是觉得陈括苍与学堂中其他人不同,很*沉稳,但也不全是沉稳,是岁月沉淀的内敛,靠近陈括苍心里容易觉得安心。
哪怕陈括苍明明比自己要小。
可孙令耀总觉得陈括苍身上有种天塌了有他撑着的可靠,与学堂其他的为了自己家的钱财而巴结或暗地里仇视的人都不同。
他越冷淡,孙令耀越心安。
所以他对元娘的话表现出了极大的认可,“是极是极,若是括苍多学几年,做出的诗必定极好。
”
不……
陈括苍在心里认真推拒,他敢走科举,是因为进士科内容历经改革,如今只需专心钻研时务策论,苦读典籍熟背墨义,不像从前还需要考诗赋。
对于诗赋,自己几斤几两,陈括苍心知肚明。
在现代,他上了年纪以后,周遭的同龄人都琢磨起打油诗,争先恐后出书。
他……
倒是真的背了许多诗词和赏析,但那样狗屁不通的打油诗写出来,若是叫人瞧见,只怕他死了都能丢脸到被气活。
所以,在察觉自己大限将至时,他最急着做的事,就是把那些不断背诗文不断尝试后,写出来的不堪入耳的诗稿全给烧了。
因为生前位高权重,他这一反常的举动,导致死后家里被查了个底掉。
所幸,他做事从不缺漏,就连日记中的随笔诗文都给撕了个干净,谅他们什么也查不出,这才安心瞑目。
但也叫他就此认清了自己没有写诗的天赋,纵然这辈子再蹉跎几十年,也是成不了诗坛大家的。
然而他否认的话还未说出口,就被元娘和孙令耀的热情激烈的讨论给打断了。
“我也觉得,以犀郎的聪慧,来日必定比肩诗仙!”
她开蒙时日尚浅,目前只知道李白和杜甫。
孙令耀也不觉得夸大,甚至道:“还得是连中三元的诗仙,亘古未有的贤才!”
……
纵使陈括苍自认上了年纪,心无波澜,听了她俩的话,都不禁要汗颜了。
他明智的选择了沉默,这时候越是插话,他们便越是要辩驳自己是对的,只会夸得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所幸,二人说着说着便偏了题。
“你既然是扬州府豪商家中独子,怎么来了汴京?”
“算命的说我命中有劫,得在汴京养到及冠才能化解。
我爹是靠神仙入梦授酒方发的家,对此深信不疑,自然就把我送到汴京外祖家了。
“不过……其实还有个缘故,外人我通常不说的。
”
“什么缘故?”元娘好奇问道。
“你不知道,在汴京中举可比在扬州府容易多了,我爹多少存了这个心思,叫我在汴京待满七年,到时就能在汴京考举人。
若是我十几二十许的年纪能中举,也不失为人杰英才了。
”
……
他真是一点不落的和元娘说了。
明明是来做客,想要与陈括苍交好的,哪知道最后却和元娘相谈甚欢。
毕竟,她们有相同的话题。
夸陈括苍。
而陈括苍自己是不愿意夸自己的。
临走前,孙令耀萌生不舍之情,忍不住真情流露,“我真喜欢你阿姐。
”
陈括苍的脸色登时变了,“住嘴!”
孙令耀也意识到自己失言,心虚捂嘴,环视左右,还好只有陈括苍听到了。
他连抽了自己嘴巴两下,后悔不已。
虽然他和陈元娘年岁都不大,院里也有长辈在,但是不该说的话不能说,总要顾忌一些,对方毕竟是小娘子,若是被闲言碎语可如何了得?
把人送走以后,全家都松了口气,如释重负。
招待客人,尤其是如今身份家底大不同的客人,多少疲惫。
以至于第二日,全家都起迟了。
还是陈括苍临出门上学前,把人给叫醒的,他得去学堂,索性路上买了两个胡饼一碗瓠羹填肚子。
这样好好歇息了三日,便又开始忙起来了。
因为王婆婆算的开铺子的良辰吉日马上就到了。
夜里,王婆婆在清点明日要用的食材,又检查了新买的碗筷是否洗得干净。
元娘很少涉足前面的铺面,夜里站在这,即便点了三盏油灯,仍有些阴暗,角落照不到的地方总像是藏着不知名的吃人的恶鬼,无端恐怖。
在她心里,前边铺子是陌生的,所以即便是为了凑长辈的热闹,她也抱着小花不撒手。
忽然,她打了个激灵。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总觉得像是听到了人叫声。
元娘怀疑是自己太害怕了,摇摇脑袋不去想。
可是,还不过两息,那声音又出现了,似乎很凄厉,元娘身上汗毛耸立,她不自觉靠近腰身粗实的王婆婆,目光左右乱瞟,颇为害怕道:“阿奶,有、有脏东西。
”
她话音才落,那声音更清晰了,是年轻女子的声音。
元娘吓得哭了出来,“啊!”
她紧紧抱住王婆婆不撒手,旁边的万贯和岑娘子也听见了这声音,门缝的风漏进来,吹到脚脖子,透着丝丝缕缕的寒,她们也目露惊恐。
王婆婆神色镇定,并未被吓慌手脚。
她静下心去侧耳听,忽而抬眸,眼神凌厉,语气肯定道:“不是什么脏东西,是有人在喊救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