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神凰十八年春定滇,怀柔之策启新篇(2/3)
平,能赢得各族信任;他受朝廷册封,须向大唐称臣,这才能实现真正的‘以滇治滇’。
”
他顿了顿,提及那些牺牲的将士:“第五周将军身中九箭,不是为了让我们在南诏斩尽杀绝,而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不再流血。
用一个孟节,换云南道百年安宁,值!”
玉倾城也站出来支持:“殿下说得对。
孟节此人,我曾通过朱丽娜了解过,确是仁厚君子,且对大唐并无敌意。
给他一个机会,也是给南诏百姓一个机会。
”
最终,龙天策力排众议,写下奏疏,快马送往长安,请求册封孟节为“云南南王”,赐金印紫绶,统辖云南道军政事务,直接对朝廷负责。
授印封王:孟节泣血立誓言
长安的批复很快传来——朝廷准奏。
或许是龙天策的奏疏打动了皇帝,或许是大唐对边疆的怀柔政策早已定下,总之,这份看似冒险的任命,最终尘埃落定。
册封仪式在大理的五华楼前举行,简单却庄重。
南诏各族首领、唐军将领、云南道的新官吏,都聚集在此。
孟节身着朝廷赐的紫袍,步履沉稳地走上台。
他比孟狂沙年长五岁,鬓角已染霜,眼神却清澈如泉。
当龙天策将刻有“云南南王”字样的金印,双手交到他手中时,他的手微微颤抖。
“孟节,接印。
”龙天策的声音朗朗,“朝廷念你深明大义,百姓盼你安定一方。
从今往后,你便是大唐的南王,须谨守臣节,安抚各族,兴农办学,保境安民。
若有差池,朝廷必严惩不贷。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孟节接过金印,对着龙天策深深一揖,又转向在场的各族百姓,高举金印,泣声道:“孟节何德何能,蒙朝廷如此信任!我兄长孟狂沙叛逆,致南诏生灵涂炭,我孟节在此立誓——”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血泪的重量:“此生必以大唐为尊,以百姓为重,绝不让南诏再起刀兵!若违此誓,天诛地灭,不得好死!”
台下的百姓,起初还有些疑虑,听到这番泣血誓言,又想起孟节往日的仁厚,渐渐放下心防。
白族首领段世雄第一个带头鼓掌:“南王殿下,我们信你!”
各族首领纷纷附和,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仪式结束后,孟节单独留下,对龙天策道:“殿下的恩情,孟节没齿难忘。
只是……参与叛乱的部族与士兵,多达数万,不知朝廷打算如何处置?”这是他最担心的事,也是南诏稳定的关键。
龙天策早已想好:“本王的意思是,凡参与叛乱者,只要放下武器,一律赦免其罪。
愿意回乡务农的,朝廷发放种子、农具、粮食,助其重建家园;愿意从军的,编入云南道的唐军,由朝廷统一训练。
”
孟节眼中闪过狂喜:“殿下真能如此?”
“君无戏言。
”龙天策笑道,“南诏的未来,不在刀枪,而在农耕与桑麻。
”
赦令安民:滇地欢腾换新颜
“叛乱者免罪、回乡务农者给钱给粮”的消息,像春风一样,传遍了云南道的每一个村寨。
起初,许多参与叛乱的士兵与部族成员,还躲在深山老林里,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唐军秋后算账。
当看到第一批回乡的人,真的领到了种子和粮食,官府还派人帮他们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房屋时,他们才敢走出山林。
“真的不杀我们?”一个彝族士兵,握着手中的稻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发放粮食的官吏笑着说:“南王殿下说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以后好好种地,就是大唐的好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