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再见通县·在见江南(3/3)
,不畏强权,敢打敢拼。
贺州之事,他居功至伟。
如今武王在贺州折戟,正是殿下巩固优势之时。
而眼下,江南盐税亏空、漕运阻滞之事,盘根错节,牵涉甚广,犹如一团乱麻……”
李显放下茶盏,接口道:“老师的意思是……让这把刚斩断了武王臂膀的利刃,再去江南搅动风云?”
“殿下英明!”上官止颔首,“孤仁盛刚立大功,锐气正盛。
且他出身江南天云门,对江南风物人情颇为熟悉,此为地利。
派他去,一则彰显殿下信重,酬其功劳;二则,以其之能之锐,或能撕开江南那潭深水的口子,查出些真东西来。
此乃公私两便之策。
”
“好!”李显抚掌,“就依老师所言!即刻拟旨,擢升贺县县令孤仁盛为江南道监察御史,代天巡狩,专司稽查江南盐税漕运诸事,便宜行事!让他……去江南,替本王好好看看,那富庶之地,到底藏了多少蛀虫!”李显眼中闪过一丝深意。
上官止补充道:“另外,臣听闻他身边的侯爷身中‘青蚨引’奇毒,命在旦夕。
天云门掌门慕云生乃当世杏林圣手,或许……此去江南,亦是救人之机。
”他点到即止。
“阿月一向顽劣,不过没想到林修闲他一个下等贱婢之子如此狼子野心,竟害她至此,唉!只可惜本宫不便出手!”李显会意有点无奈,随后摆摆手:“旨意中不必提及解毒之事,只言明职责即可。
以孤仁盛的心性,自会明白其中关窍。
江南,还有……就交给他了。
”
贺州,刺史府。
赵炳坤接到了京城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明黄圣旨。
当他看到“擢升贺县县令孤仁盛为江南道监察御史,即日赴江南稽查盐税漕运”的字样时,饶是宦海沉浮多年,也不禁动容。
“江南道监察御史……代天巡狩,便宜行事……”赵炳坤喃喃道,看向一旁刚刚能下地行走、脸色依旧苍白的穆之(孤仁盛),眼神复杂,“孤大人,此去江南,是青云之阶,更是龙潭虎穴啊!盐漕之事,水深千尺,牵一发而动全身!”
穆之接过那沉甸甸的圣旨,指节微微发白。
江南……那个他学艺成长、承载着年少时光,却也因家族剧变而被迫离开的地方。
如今,竟要以朝廷钦差的身份回去了?他看着圣旨上威严的字迹,心中并无多少升迁的喜悦,只有沉甸甸的责任和……一线微弱的希望。
阿月的毒!
他猛地抬头,目光穿过回廊,望向阿月静养的房间方向。
正好看见慕婉儿端着一碗药从房中走出,对他微微点头示意,眼中带着一丝凝重,却也有一丝宽慰——江南,是唯一的生机所在。
“赵大人,”穆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圣命难违,江南,我非去不可。
阿月的毒……江南是唯一的希望。
”他握紧了圣旨,仿佛也握紧了那根救命的稻草。
同时,他心中也掠过一丝思量:贺州之事已了,冯佑安伏诛,“百鸟巢”在贺州的势力遭受重创,那神秘的“金雕”和“潜龙”短时间内必然蛰伏,不敢再轻易动作。
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喘息和南下解毒、查案的时间窗口。
风,从贺州吹向江南,带着未解的余毒、故人的相助、朝堂的暗涌与钦命的权柄。
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酝酿。
穆之携着解毒的希望与查案的重任,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而江南,那个看似平静的富庶之地,早已暗流汹涌,等待着这位新晋钦差的到来。
喜欢衣冠谋冢请大家收藏:()衣冠谋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