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物证实验室的困惑(2/3)
离开现场时,雨已经小了些。
林涛站在电梯里,透过玻璃看着十二楼那扇逐渐变小的窗户。
某种直觉在他胃里翻腾——这个案子就像那枚袖扣,表面精致完美,但铰链处已经开始生锈。
物证实验室的灯光比案发现场还要刺眼。
林涛站在观察窗前,看着秦越将那枚袖扣放入光谱分析仪。
仪器运转的嗡嗡声与他耳中的杂音形成诡异的共振。
"结果出来了。
"秦越的声音通过通话器传来,"袖扣上的DNA与数据库比对有了匹配——陆铭,临港大学心理学教授。
"
林涛的钢笔在记事本上顿了一下:"确认?"
"百分之九十九点九。
"秦越调整显微镜,"而且——"她停顿了一下,"袖扣铰链处的物质是血渍,与死者血型吻合。
"
林涛的太阳穴又开始跳动:"陆铭的档案调出来了吗?"
一旁的警员递过平板电脑。
屏幕上的男人约四十岁,五官端正,戴着无框眼镜,看起来更像个学者而非凶手。
档案显示他父亲曾是圣心疗养院的主治医师,十年前去世。
"有意思。
"林涛喃喃道,"查查他和死者的关系。
"
"已经在查了。
"警员滑动屏幕,"初步调查显示,张薇去年为陆铭的着作《镜像与潜意识》绘制插图,两人有过合作。
"
林涛的目光落在档案照片上陆铭的右手腕——袖口严严实实地遮住了手腕内侧,但隐约可见一个圆形凸起,像是手表或是...
"监控呢?"他突然问道。
"小区正门的监控拍到一个酷似陆铭的人,在昨晚九点四十八分进入,十一点零三分离开。
"警员调出视频,"但有个问题..."
视频中,一个穿着深色风衣的高个子男人低头走进大门。
在推开玻璃门时,他明显使用了左手,动作流畅自然。
"陆铭是右撇子?"林涛问。
"所有公开照片和视频都显示他用右手写字、拿东西。
"警员困惑地说,"但监控里这个人..."
林涛反复观看那短短几秒的视频。
男人推门的动作有种奇怪的滞涩感,就像是在模仿什么,而非本能反应。
更奇怪的是,在进入电梯后,他对着镜子整理领带的动作却又变成了右手。
"查查陆铭昨天的行踪。
"林涛说,同时注意到视频时间戳显示7月7日——与袖扣背面的"7/7"标记相同。
秦越从实验室出来,手里拿着新的报告:"还有更奇怪的。
袖扣上的指纹只有陆铭的,但指纹分布方式很不自然——像是有人刻意将他的手指按在上面留下的。
"
林涛的钢笔在纸上戳出一个小洞:"指纹一般在什么位置?"
"通常在使用时,拇指和食指会接触袖扣正面和侧面。
"秦越展示放大的图像,"但这枚袖扣的指纹集中在背面边缘,而且力度均匀得不正常。
"
实验室的空调突然加大风力,吹散了桌上的几张报告。
林涛弯腰去捡时,注意到其中一页是张薇的初步毒理报告——血液中检出微量阿托品成分。
"她确实被下药了。
"秦越注意到他的目光,"剂量不足以致死,但会导致意识模糊。
"
林涛的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陈队长的电话。
他走到走廊才接听。
"证据确凿,还等什么?"陈队长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DNA、指纹、动机都有了,立刻申请逮捕令。
"
"还有些疑点没解决。
"林涛压低声音,"监控里的人可能是假冒的,而且..."
"而且什么?"陈队长打断他,"就因为凶手用了左手推门?林涛,别把你那套过度推理带到案子里。
省厅明天要开新闻发布会,今晚必须抓人。
"
电话挂断后的忙音像一根针扎进林涛的耳膜。
他的耳鸣再次发作,这次伴随着一阵眩晕。
走廊尽头,物证科的小张匆匆跑来。
"林队,查到了!"小张气喘吁吁地说,"陆铭昨晚声称在家备课,但他家楼下的便利店监控显示他八点半出门,十一点半才回来,与案发时间完全吻合。
"
林涛握紧拳头又松开:"他住在哪里?"
"临江公寓,距离云顶苑只有十分钟车程。
"
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一个方向,但林涛胃里的不适感却越来越强。
太完美了,完美得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
DNA、指纹、动机、时间线,所有拼图都严丝合缝,反而显得不真实。
"林队?"小张疑惑地看着他,"要申请逮捕令吗?"
林涛深吸一口气:"再给我两小时。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转身回到实验室,秦越正在整理报告。
窗外的雨又大了,雨滴打在玻璃上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抓挠。
"我需要你帮个忙。
"林涛压低声音,"再做一次袖扣的DNA比对,但这次重点检查端粒长度。
"
秦越的眉毛扬起:"你怀疑DNA被做过手脚?"
"我怀疑整个证据链都太方便了。
"林涛指向监控定格画面,"这个人走路姿势和陆铭公开视频里的不一样,肩膀倾斜度差了至少五度。
"
秦越沉思片刻,突然拿起手机:"我有个同学在省厅DNA实验室,可以请他紧急加做端粒分析。
但需要样本对比..."
"用这个。
"林涛从内袋掏出一个证物袋,里面是一根用过的咖啡搅拌棒,"上周陆铭来警局做咨询时用过的。
"
秦越接过证物袋,眼中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