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袖扣的旅行(1/3)
雨水顺着林涛的警帽边缘滴落,在"时光褶皱"书店的木地板上积成一小滩水洼。
他摘下帽子,潮湿的头发紧贴前额,让他想起疗养院地下室那些黏腻的蜘蛛网。
书店里弥漫着陈旧纸张和霉菌混合的气味,像是有人把时间装进罐子里发酵了二十年。
"警官,我们真的要关门了。
"书店老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鼻梁上的老花镜用胶带缠着,镜片后的眼睛浑浊却警觉,"这几天警察已经来过三次了。
"
林涛从内袋掏出陆铭的照片,水珠从相片边缘滑落。
"您确定案发前一天,陆教授来过这里?"
老人用皱巴巴的手帕擦拭镜片,动作慢得令人心焦。
"来过,那天下午四点左右。
"他指向书店深处的心理学专区,"他在那里站了将近一小时,翻看几本精神分析学的旧书。
"
林涛的指尖在笔记本上轻轻敲击,节奏与屋顶漏雨的滴答声重合。
耳鸣又开始发作,像是有只蜜蜂在颅骨内嗡嗡作响。
"当时店里人多吗?"
"周末嘛,人挤人。
"老人咳嗽几声,"有个戴帽子的年轻人撞到了陆教授,咖啡洒在他袖口上。
陆教授去洗手间清理,回来时脸色不太好。
"
林涛的笔尖停在纸上,墨水晕开一个小点。
"戴帽子的年轻人?监控还能调出来吗?"
"监控?"老人苦笑,指了指角落里积灰的摄像头,"那玩意儿三年前就坏了,装样子用的。
"
一阵穿堂风掠过,书店深处的书页哗哗作响,像是无数窃窃私语的嘴巴。
林涛注意到心理学专区的书架上有几本陆铭的着作,其中《镜像人格研究》被抽出一半,书脊上有新鲜的手指印。
"陆教授离开时,您注意到他袖扣还在吗?"林涛问,同时观察老人的反应。
老人皱眉思索,喉结上下滚动。
"这个嘛...他走得很急,撞到了门口的书堆。
"他突然拍了下额头,"对了!那天晚上打烊时,我在心理学区地上捡到一枚袖扣,就放在收银台抽屉里。
"
林涛跟着老人来到收银台。
抽屉拉开时发出刺耳的声响,里面零钱和收据之间,静静躺着一枚银质袖扣——与案发现场发现的另一枚正好是一对。
"您碰过它吗?"林涛戴上手套,小心地捏起袖扣。
金属表面冰凉,在昏暗灯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
"就捡起来那会儿碰过。
"老人不安地搓着手,"第二天警察来问,我完全忘了这茬...这很重要吗?"
林涛没有回答。
他将袖扣装入证物袋,注意到内侧刻着的"L.M"缩写——陆铭名字的拼音首字母。
但奇怪的是,字母边缘有细微的刮痕,像是被人用利器刻意加深过。
雨势突然变大,豆大的雨点砸在书店的玻璃橱窗上,发出密集的敲击声。
林涛的手机震动起来,秦越的名字在屏幕上闪烁。
"袖扣检验有结果了。
"她的声音通过电波传来,冷静中带着一丝林涛熟悉的、发现关键证据时的紧绷,"纤维成分与书店旧书灰尘吻合,但与张薇家地毯完全不符。
还有更奇怪的..."
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
"我在袖扣缝隙里检测到微量三氟拉嗪,一种强效镇静剂,八十年代常用于精神科治疗。
"
林涛的呼吸一滞。
三氟拉嗪——杨振的"镜面计划"档案里多次提到这种药物,用于"抑制原人格活性"。
"秦越,"他压低声音,"这枚袖扣在案发后被塞进张薇手里的可能性有多大?"
"百分之八十七点六。
"秦越的回答精确到令人不安,"死者死后肌肉松弛,有人掰开她手指塞进去的。
但技术很高明,几乎看不出人为痕迹。
"
挂断电话,林涛的目光落在书店墙上的日历上。
1989年7月的页面被人用红笔圈出一个日期:21日。
正是圣心疗养院发生"重大医疗事故"的日子,也是那串神秘数字的最后一部分。
"这日历一直在这里吗?"林涛问。
老人眯起眼睛看了看:"怪了,上周还没有的。
"他凑近观察,"这字迹...有点像老杨的笔迹。
"
"老杨?"
"杨医生啊,以前疗养院的精神科主任。
"老人的声音突然压低,"他偶尔会来买些旧医学期刊,最近一次是...对了,就是陆教授来店的前一天!"
林涛的太阳穴突突跳动。
杨振已经死了,死在疗养院的地下室。
除非...
"您确定那是杨医生本人?"
老人被问得一愣:"戴着口罩,但声音和身形都像。
他还特意问了心理学区的位子..."老人突然噤声,像是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不得了的事。
雨声中,书店的玻璃门被推开,带进一股潮湿的冷风。
秦越站在门口,白大褂下摆被雨水打湿成深灰色。
她手里拿着一个透明证物袋,里面是那枚从张薇手中取出的袖扣。
"比对结果出来了。
"她径直走到林涛面前,声音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