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西海惊涛(2/3)
广州城内,李承乾看到南方天际隐约的红光,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
"传令全军备战!"他厉声喝道,"另派快马通知长安!"
长安城,太极殿。
李世民看完急报,脸色阴沉如水:"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房玄龄率先出列,"大食远来,粮草补给困难,我军当以逸待劳,不必急于决战。
"
"不然!"李靖反驳道,"夷狄畏威而不怀德。
若不迎头痛击,彼必得寸进尺。
臣请率军南下,一举歼灭来犯之敌!"
朝堂上争论不休。
最终李世民拍板:"命李靖为行军大总管,统兵五万南下。
另诏岭南各州备战,务必将来敌拒于国门之外!"
就在大唐调兵遣将之际,南海局势陡然生变。
一支由二十艘战船组成的大食分舰队突袭了室利佛逝的商港,烧毁船只数十艘。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使用希腊火攻击城镇,造成惨重伤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消息传来,李承乾震怒之余,也感到一丝庆幸——幸亏没有贸然让南海水师出击,否则面对这种能在水面燃烧的可怕武器,传统战船根本没有胜算。
"殿下,'火龙出水'试验成功了!"将作监少监兴奋地冲进议事厅,"射程达三十步,可连续喷射五次!"
李承乾立即前往试验场。
只见工匠操作着一个铜制的奇怪装置,按动机关后,一道火舌喷涌而出,瞬间将三十步外的草人烧成灰烬。
"好!"李承乾大喜,"立即量产,优先装备南海水师!"
与此同时,他命令加快新式战船的建造。
这种被命名为"楼船"的新型战舰采用水密隔舱设计,配备霹雳炮和火龙出水,堪称当时的海上堡垒。
海风呼啸,战云密布。
广州城外的新船坞日夜赶工,工匠们轮班作业,一艘艘楼船逐渐成形。
这日清晨,李承乾正在检阅新组建的水师陆战队,忽见杜荷飞奔而来:"殿下!长安来使!"
来者是李世民身边的亲信太监,手持圣旨:"诏命太子李承乾为征夷大元帅,全权处置南海军务,便宜行事!"
李承乾郑重接过圣旨,心知这是父皇对自己的绝对信任。
他立即升帐议事,与众将商讨对策。
"最新情报,"马周指着沙盘,"大食主力舰队已抵达天竺西海岸,总数不下百艘。
其先锋已多次骚扰我南海属国。
"
"我军现有楼船多少?"李承乾问道。
"新造二十艘,加上改造的旧船,共四十艘。
"刘仁轨回答,"水卒一万二千人。
"
"还不够。
"李承乾摇头,"传令各船坞,三班轮作,务必在一月内再添二十艘!"
"殿下,"刚从长安赶来的李靖提出不同意见,"兵贵精不贵多。
不如先以小股舰队袭扰,拖延时间..."
"不。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我要的不是拖延,而是一战定乾坤!"
他指向沙盘上的一个海湾:"这里,锡兰岛以北的海域,是大食舰队东进的必经之路。
水面开阔,适合大船作战,而且..."他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季风即将转向。
"
众将面面相觑,不明白季风与战事有何关联。
只有李靖若有所悟:"殿下是想..."
"不错。
"李承乾点头,"利用风势,火攻破敌!"
接下来的日子,南海水师展开了疯狂训练。
特别是新装备的火龙出水部队,日夜演练海上火攻战术。
李承乾亲自监督,不断改进战术细节。
与此同时,他派出一支由快速帆船组成的小分队,伪装成商船前往天竺海域侦察。
带队的是个叫张亮的年轻将领,胆大心细,曾多次往返南海商路。
一个月后,张亮带回关键情报:"大食主力舰队已离开天竺,正向东航行!数量约百艘,其中巨型战船不下三十艘!"
"来得正好。
"李承乾冷笑,"全军备战!"
海天交界处,一支庞大的舰队正破浪而行。
哈立德站在旗舰甲板上,意气风发。
此次东征,哈里发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