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双河合围(2/3)
遍野的战场,终于崩溃地扔下弯刀。
这场被后世称为"双河会战"的战役,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李承乾以六万联军歼灭大食十万大军,俘获皇太子阿拔斯以下将领数十人,彻底粉碎了大食东进的野心。
战后,天竺诸国在恒河畔举行盛大仪式,正式奉大唐为宗主国。
李承乾代表大唐皇帝接受朝拜,并宣布设立"天竺都护府",由刘仁轨兼任首任都护。
"殿下,大食使者求见。
"这一日,李承乾正在营中处理军务,杜荷前来禀报。
来者是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自称大食宰相贾法尔。
他恭敬地献上礼单:"尊贵的大唐太子,哈里发愿与大唐永结盟好,特献黄金十万两、骏马千匹、珍宝百箱,只求放回阿拔斯殿下。
"
李承乾沉吟片刻:"结盟可以,但有三个条件。
"
"殿下请讲。
"
"一,大食须退出天竺全境;二,赔偿天竺各国战争损失;三,开放波斯湾港口,允许大唐商船自由通行。
"
贾法尔面露难色:"这...第三条事关重大..."
"那就让阿拔斯继续做客大唐吧。
"李承乾淡然道,"正好我父皇想见见他。
"
贾法尔慌忙叩首:"殿下息怒!老臣这就派人快马回报,请哈里发定夺!"
半月后,大食哈里发被迫接受全部条件。
两国在恒河口签订《恒河和约》,标志着大唐在印度洋霸权的确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消息传回长安,举国欢腾。
李世民连下九道圣旨嘉奖有功将士,并命李承乾即刻班师回朝。
临行前,李承乾在德干高原立碑纪念此战,碑文用汉文、天竺文并列,上书:"大唐天竺永结盟好,共御外侮"。
他又命人绘制详细的天竺地图,标注山川河流、城邦要隘,为日后治理打下基础。
"殿下,真的要走了吗?"拉贾依依不舍地问。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李承乾拍拍这位年轻盟友的肩膀,"我已奏请父皇,册封你为南天竺王,统辖诸国。
刘仁轨会留下协助你处理军政要务。
"
拉贾热泪盈眶,单膝跪地:"拉贾此生必不负殿下所托!"
返航的船队比来时更加庞大。
除了唐军将士,还有数百名天竺学者、工匠随行,他们将把天竺的数学、天文、医学等知识传入大唐。
船舱里堆满了各国赠送的珍宝和典籍,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套完整的《吠陀》经典。
站在楼船甲板上,李承乾望着渐渐远去的天竺海岸线,心潮澎湃。
这一战不仅拓展了大唐的疆域,更打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
从此,大唐的影响力将越过印度洋,直达波斯湾乃至更远的西方。
"殿下,风大了,回舱吧。
"杜荷轻声提醒。
李承乾摇摇头,从怀中取出一卷海图。
这是根据大食俘虏提供的信息绘制的,上面标注着从波斯湾到红海的航线。
他的目光停留在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点上——霍尔木兹海峡,控制波斯湾的咽喉要道。
"总有一天..."他轻声自语,"大唐的旗帜会插在那里。
"
海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袍。
桅杆上的赤黄龙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如同这个正在崛起的帝国,光芒万丈,不可阻挡。
船队途经锡兰时,李承乾特意停靠视察基地建设。
半年过去,亭可马里已从一个简陋的军事据点发展为繁华的港口城市。
唐式建筑与当地风格融合,形成独特的"海唐"风貌。
街市上汉话、天竺语、波斯语交织,各国商旅云集。
"殿下,这是基地最新建造的五艘楼船。
"驻守将领自豪地介绍,"全部采用天柚木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