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兄弟重逢(2/3)
了。
他猛地跪下:"大哥!弟弟在此立誓,此生绝不辜负大哥信任!"
李承乾连忙扶起他:"傻小子,说这些做什么。
来,看看我给你带的礼物。
"
他命人抬进来几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南海奇珍——天竺的象牙雕件、锡兰的蓝宝石、波斯的织金地毯...最珍贵的是一把大食弯刀,刀鞘镶嵌着七色宝石,锋利无比。
"这..."李泰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弯刀,"太贵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就好。
"李承乾笑道,"还有更好的呢——我向父皇举荐你兼任鸿胪寺少卿,主管西域和南海事务。
这样你就能名正言顺地接触那些外国使节了。
"
李泰惊喜交加:"真的?父皇答应了?"
"圣旨应该已经到长安了。
"李承乾眨眨眼,"你不是喜欢研究外国风物吗?这个职位正合适。
"
兄弟二人促膝长谈至深夜,从朝政到军事,从南海见闻到长安趣事,无所不谈。
李承乾发现,经过这一年多的历练,李泰确实成熟了许多,对一些政事已经有了独到见解。
次日清晨,兄弟二人并辔而行,开始返京的最后一段路程。
沿途百姓闻讯而来,争相一睹太子风采。
李承乾特意放慢速度,不时向路旁百姓挥手致意。
"大哥在民间的威望更高了。
"李泰感叹道,"这一路走来,百姓都在传颂你平定南海的功绩。
"
李承乾摇摇头:"民心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君者当时刻谨记,这些赞誉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
李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一队骑兵飞驰而来,为首的竟是千牛卫中郎将!
"殿下!"中郎将滚鞍下马,单膝跪地,"陛下急诏!请殿下即刻返京,不得延误!"
李承乾心头一紧:"出了什么事?"
中郎将看了看左右,低声道:"吐谷浑可汗伏允病逝,其子慕容顺继位,正暗中勾结吐蕃,意图犯边!"
李泰倒吸一口凉气。
吐谷浑地处河西走廊要冲,若与吐蕃联手,将直接威胁大唐西境。
李承乾当机立断:"四弟,你率大队按原速前进。
我带轻骑先行返京!"
"大哥放心!"李泰郑重点头,"路上一切交给我。
"
当日午后,李承乾便带着三百轻骑离开官道,抄小路直奔长安。
一路上,他不断收到飞鸽传书,局势越来越紧张——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调集十万大军,陈兵边境!
"殿下,前面就是潼关了。
"杜荷指着远处的关城,"过了潼关,再有一日便可到长安。
"
李承乾点点头,心中却思绪万千。
历史上,松赞干布确实曾趁吐谷浑内乱之机东侵,后来还娶了文成公主。
这一世,他绝不会让吐蕃轻易得逞!
潼关守将早已接到通报,大开城门相迎。
就在李承乾准备入关时,忽见一队人马从关内疾驰而出,为首的竟是一身戎装的李世民!
"父皇?!"李承乾大惊,连忙下马行礼。
李世民也是一身轻装,显然是要御驾亲征。
他扶起儿子,上下打量:"黑了,瘦了,但精神不错!"
"父皇要亲征吐谷浑?"李承乾急道,"儿臣愿代父出征!"
李世民摇摇头:"朕本有此意,但既然你回来了,正好相反——朕要你留守长安,监国理政!"
原来,李世民考虑到太子久经战阵,对西北局势又熟悉,是最佳人选。
而皇帝御驾亲征,更能震慑吐蕃。
"儿臣...遵旨。
"李承乾知道这不是谦让的时候,"但请父皇允许儿臣举荐几位将领随行。
"
"准!"李世民爽快答应,"正好跟朕说说你在南海的战事..."
父子二人并肩入关,一路畅谈。
当夜,李承乾将自己在南海的战术心得倾囊相授,特别是如何对付游牧骑兵的经验。
李世民听得连连点头,对儿子的军事才能更加赏识。
次日黎明,李世民便率军西征。
李承乾站在潼关城头,目送父皇的旌旗渐渐远去,心中百感交集。
这一世,他改变了南海的历史轨迹,现在,又要面对西北的挑战...
"殿下,该启程回京了。
"杜荷轻声提醒。
李承乾收回目光:"走吧。
长安城里,还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他指的是朝堂上的明争暗斗——皇帝离京,正是某些人蠢蠢欲动的时候。
三日后,太子仪仗抵达长安城外。
让李承乾意外的是,城门处迎接的除了文武百官,还有他的妹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