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长安暗流(3/3)
"
"不好!中计了!"阴弘智脸色大变,"快撤!"
但为时已晚。
四周突然火把大亮,无数禁军从暗处涌出,将叛军团团围住。
李泰一身戎装,在众将簇拥下缓步走来。
"五弟,深夜带兵闯入东宫,意欲何为啊?"李泰冷声问道。
李佑面如死灰,突然拔剑指向李泰:"给我杀出去!"
混战中,阴弘智被乱箭射死,赵节被生擒。
李佑带着几十名亲卫拼死突围,刚冲出玄武门,就被一队铁骑拦住去路。
火光中,李承乾端坐在战马上,面无表情地看着狼狈不堪的五弟。
"大...大哥..."李佑彻底崩溃,瘫坐在地。
"押下去。
"李承乾淡淡吩咐,"其余人等,随我入城平乱。
"
这场叛乱来得快,去得更快。
天亮时分,长安城已恢复平静,百姓甚至不知道夜里发生了什么。
只有少数官员被紧急召入宫中,参与审讯。
大理寺内,李佑对自己的谋反罪行供认不讳,但坚称是受阴弘智蛊惑。
赵节等将领也纷纷招供,画押认罪。
"殿下,如何处置?"大理寺卿请示道。
李承乾沉思良久:"除首恶外,其余从犯皆可网开一面。
至于李佑..."他叹了口气,"暂且收押,等父皇回京定夺。
"
这个宽大的处理赢得了朝野赞誉。
就连一向苛刻的魏征,也不得不承认太子仁德。
三日后,西北传来捷报——李世民大破吐谷浑,慕容顺投降,吐蕃军队仓皇撤退。
随捷报一同到来的,还有皇帝的手谕,全权委托太子处置谋反一案。
李承乾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先去立政殿看望了母亲和妹妹们。
虽然叛乱很快平息,但难免让她们受了惊吓。
"大哥!"晋阳公主扑进他怀里,"兕子不怕,兕子知道大哥会保护我们的!"
李承乾亲了亲小妹的额头,对长孙皇后道:"母后受惊了。
儿臣已加强宫中守卫,绝不会再出纰漏。
"
长孙皇后轻抚儿子的面颊:"你处置得很好。
既维护了法度,又顾全了骨肉之情。
你父皇知道后,一定会欣慰的。
"
离开立政殿,李承乾遇到了等候多时的李泰。
"大哥,李佑...你准备怎么处置?"李泰犹豫地问。
李承乾望向远处的宫墙:"你觉得呢?"
"按律当诛。
"李泰低声道,"但..."
"但他是我们的弟弟。
"李承乾接过话头,"所以我决定将他流放岭南,永不还朝。
"
李泰松了口气:"这样最好。
对了,阴妃那边..."
"父皇自会处置。
"李承乾摇摇头,"我们不必插手。
"
十日后,李世民凯旋回朝。
听闻谋反一事,勃然大怒,当即废阴妃为庶人,打入冷宫。
对于李承乾对李佑的处置,他却有些意外。
"承乾,你为何不直接处死那个逆子?"私下召见时,李世民直接问道。
李承乾恭敬回答:"父皇,五弟虽有谋逆之举,但终究是儿臣手足。
流放岭南,既惩戒了他的罪行,又保全了天家骨肉之情。
"
李世民凝视长子良久,突然叹道:"朕不如你。
"
"父皇何出此言?"
"当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痛楚,"朕至今午夜梦回,犹见建成、元吉之面。
你能以德报怨,实乃大唐之福。
"
李承乾心中一震。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在他面前提起玄武门旧事,可见对其触动之深。
"父皇开创盛世,儿臣不过萧规曹随。
"他诚恳地说,"若无父皇奠定的基业,儿臣哪有机会施展抱负?"
朝阳初升,照耀着这座伟大的城市。
新的一天,新的纪元,就此开启。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