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军制鼎新(2/3)
方案:保留府兵制基础,但在边境设立常备"边军",招募职业军人,给予优厚粮饷;同时建立"军校",系统培养军官。
李靖沉吟道:"殿下此议甚善。
然边军粮饷从何而出?"
"商税。
"李承乾指向户部尚书,"去岁海上贸易获利三百万贯,足以供养五万边军。
"
这个数字让在场众人都吃了一惊。
他们没想到,李承乾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竟有如此深远的军事考量。
经过三日激烈讨论,新军制方案终于确定:
一、边境设十大军区,每区驻守五千至一万边军;
二、边军实行职业化,优给粮饷,允许携家带口;
三、长安设"讲武堂",培养军官;
四、改良府兵制,减其负担,精其训练;
五、建立军功爵位制度,战功可抵罪,可传子孙。
方案呈报李世民后,立即得到批准。
这位马上皇帝敏锐地意识到,这套制度既能保持大唐军力,又可减轻百姓负担。
春去夏来,改革迅速展开。
朔方、陇右等边境要地,一座座崭新的军营拔地而起。
讲武堂的首期学员也正式开课,教材是李承乾亲自参与编写的《新修武经总要》,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军事智慧。
这日,李承乾正在讲武堂讲授"步骑协同"战术,忽有急报传来:突厥颉利可汗亲率十万骑南下,已破云州!
朝堂上,主战主和两派争论不休。
李承乾仔细研究军报后,提出了一个大胆计划:
"颉利此来,必以为我大唐仍如往年,只能固守。
不如出其不意,主动出击!"
"殿下,突厥铁骑来去如风,如何制之?"老将张公谨忧心忡忡。
李承乾命人抬上一个沙盘:"本宫研究过突厥历年入寇路线,其必走阴山南麓。
此处..."他指向一处山谷,"名为白道,地势险要。
若以精兵埋伏于此,再用新式装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详细阐述了作战计划:以少量边军诱敌深入,主力埋伏于白道峡谷,利用神机弩和猛火油柜的远程优势,在突厥骑兵发挥威力前给予重创。
李靖仔细推演后,抚掌赞叹:"殿下此计大妙!老臣愿为先锋。
"
李世民最终拍板:"朕御驾亲征,承乾为副,李靖为行军总管,即日发兵十万,迎击突厥!"
出征前夜,李承乾特意视察了新组建的"神机营"。
这支三千人的精锐全部装备神机弩和猛火油柜,是此战的秘密武器。
"将士们!"李承乾站在点将台上,"明日之战,将检验我大唐军改成果。
尔等手中利器,乃万千工匠心血所铸。
望尔等奋勇杀敌,扬我国威!"
"誓死效忠!"三千壮士的吼声震彻云霄。
次日黎明,大军开拔。
李承乾骑着白蹄乌,与李世民并辔而行。
望着绵延数十里的军阵,他心中豪情万丈——这是检验军事改革成果的关键一战!
十日后,唐军抵达阴山南麓。
按计划,李绩率轻骑诱敌,果然引得颉利大军紧追不舍。
当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