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盛世常日(3/3)
革、军械更新、水利兴修等多项政务。
退朝后,他留下几位重臣在政事堂继续商议。
"陛下,"房玄龄忧心忡忡地说,"老臣担心大食与吐蕃暗中勾结。
若两国联手犯境,恐边关不稳。
"
李承乾点头:"房公所虑极是。
朕已命李泰加强海军,随时准备驰援安西。
"
魏征补充道:"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内部。
近日查处的贪腐案中,涉事官员多与世家大族有牵连。
若不加以遏制,恐生祸端。
"
"魏公所言极是。
"李承乾沉思片刻,"传朕旨意:即日起,各州县官员任免需经吏部严格考核,不得以门第取人。
另扩大科举取士名额,给寒门子弟更多机会。
"
崔敦礼犹豫道:"陛下,此举恐招致世家不满..."
"朕意已决。
"李承乾坚定地说,"为政之道,首在用人。
若因循守旧,何来革新?"
众臣见皇帝态度坚决,纷纷领命。
议罢政事,李承乾忽然问道:"诸位爱卿,可知民间对驰道修建有何议论?"
阎立德笑道:"回陛下,百姓交口称赞。
老臣昨日遇见几个老农,说有了驰道,进城卖粮再不用半夜起身了。
"
李承乾面露欣慰:"这就好。
民生多艰,朕只愿为百姓做些实事。
"
离开政事堂,李承乾前往太医署看望晋阳公主。
小公主正在指导女弟子辨识药材,兴奋地拉他去看新设的"番药圃"。
"皇兄你看,这是大食来的曼陀罗,这是波斯传来的香附子..."她如数家珍地介绍,"孙爷爷说,等这些药材适应了长安水土,就能为百姓省下不少药钱。
"
李承乾轻轻拂去妹妹鬓角的泥土:"兕子长大了。
记得你小时候最怕吃药,如今倒成了小神医。
"
"还不是皇兄总受伤。
"小公主嘟囔道,"那年你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了三天,可把我吓坏了..."
正说着,外面一阵喧哗。
原来是李泰从岭南派人送来的贝壳到了,足足三大箱。
晋阳公主欢呼一声,像个普通小姑娘般跑过去翻检。
李承乾看着她雀跃的背影,忽然想起那个在病榻前为他落泪的小女孩。
时光荏苒,所幸亲情如初。
傍晚,李承乾陪太上皇在太液池畔散步。
老皇帝指着远处几个垂钓的老臣:"瞧,玄龄、如晦他们又在偷闲了。
"
李承乾会意,吩咐准备钓具,父子二人悄悄加入。
房玄龄见太上皇和皇帝亲临,手一抖,刚上钩的鱼又跑了,惹得众人哄笑。
"今日不论君臣,只叙家常。
"太上皇笑呵呵地说,"承乾,去把兕子也叫来,那丫头最近太用功了。
"
不一会儿,晋阳公主匆匆赶来,手里还捧着个药罐:"父皇,儿臣新配的养心丸..."夕阳下,三代人的影子在池边拉得很长很长。
夜幕降临,太极宫灯火通明。
李承乾伏案批阅奏章,忽然闻到一阵香气。
抬头一看,晋阳公主端着食盒站在门口,身后跟着高阳公主和房遗爱。
"皇兄,我们带了些点心来看你。
"小公主笑着说,"高阳姐姐新研制的胡麻饼,可香了。
"
四人围坐闲谈,说起儿时趣事,笑声不断。
夜深人静时,李承乾独自登上宫墙。
俯瞰着长安城的万家灯火,他的目光温柔而坚定。
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都城里,有他挚爱的亲人,有肝胆相照的臣子,更有千千万万安居乐业的百姓。
这就是他誓死守护的一切。
春风拂过宫墙,带来远处坊市的笑语欢声。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仿佛听到了盛世长歌正在这片土地上回荡。
而这歌声,必将传颂千年。
喜欢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请大家收藏:()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