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初次与汉武帝见面(2/3)
风接着说道:“统一货币也刻不容缓。
如今货币繁杂,不仅给百姓交易带来诸多不便,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整体规划与调控。
实行均输平准法,可有效稳定市场。
均输法可优化物资运输调配,避免资源浪费与过度囤积;平准法能根据市场供需调节物价,防止物价大幅波动,维持市场秩序,保障百姓生计。
”
汉武帝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
“兴修水利同样不容忽视。
水利乃农业之命脉,良好的水利设施可确保农田灌溉,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推广代田法,可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耕种效率,增加农作物收成。
此外,移民屯田对保障边疆经济稳定也至关重要。
边疆地区地广人稀,通过移民屯田,既能充实边疆人口,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又能为边疆驻军提供粮草补给,减轻内地运输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武帝听完秦风这一番经济论述,心中大为震动。
秦风对经济治理的全面且深入的认知,远超他的预期。
他越发觉得秦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若能为朝廷所用,必能为大汉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但同时,他也在考量,秦风如此才华横溢,是否能真心实意地效命于朝廷,这其中又该如何权衡与谋划,成为了汉武帝心中思索的新问题。
汉武帝惊叹于秦风在治国理政及经济方面展现出的卓越才华,忍不住直接问道:“秦风公子,以你的才华,若在朝廷为官,定能大有作为,封侯拜相也并非难事。
可为何当初要辞官而去呢?”
秦风心中明白,这是汉武帝在探寻自己的过往经历与内心想法。
他神色坦然,微微拱手,缓缓说道:“回……王老爷,当初辞官,实有诸多缘由。
彼时,我虽在官场任职,身患顽疾而不能胜任。
再者,父母父母已年岁已老,身体也不是很好”
秦风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者我以为,为官之道,不应仅仅着眼于升迁与权势,更应心系天下苍生。
当时我深感自身能力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便决定辞官游历,增长见识,深入了解民间疾苦,寻求更好的治国安民之法。
”
汉武帝静静听着,心中对秦风的这番解释暗自思量。
他能感受到秦风言语中的真诚,同时也察觉到秦风对官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追求。
“那如今你来到长安,又是为何?是觉得自己已找到治国良策,准备再度出山,为朝廷效力了吗?”汉武帝目光灼灼,紧紧盯着秦风,试图从他的回答中捕捉到更多信息。
秦风感受到汉武帝那探寻的目光,思索片刻后说道:“此次来长安,是因机缘巧合。
我在游历过程中,对天下局势有了新的认知。
长安乃大汉中枢,汇聚各方贤才与信息,我希望能在此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至于是否再度为官,为朝廷效力,还需看机缘”
汉武帝听闻秦风的回答,心中对秦风的来意虽仍存疑虑,但对他的才华与志向却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福满楼的包厢内,两人的交谈犹如一场无声的博弈,汉武帝试图看清秦风的全貌,而秦风则在谨慎应对中,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底线,这场对话,也将对秦风在长安的命运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汉武帝听了秦风关于来长安缘由的回答,心中的好奇与探究之意愈发浓厚。
他又进一步试探道:“秦风公子,以你的才学,若肯为朝廷效力,高官厚禄自是不在话下,荣华富贵也可轻易获取,难道这些都不能打动你吗?”
秦风微微一笑,神色坦然且坚定地说道:“王老爷,高官厚禄于我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
我心中真正在意的,是能与家人相伴,与朋友畅聊。
家人的平安喜乐,朋友间的真挚情谊,才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
他微微抬头,目光中透着温和与坚定,继续说道:“我曾见过太多人,为了追逐名利,迷失了自我,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
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即便身处高位,却失去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即便拥有万贯家财,却换不回那份真挚的情感,又有何意义呢?”
汉武帝微微一怔,他在官场与宫廷中周旋多年,见惯了世人对权力和财富的追逐,秦风这样的回答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但从秦风的神情和言语中,他又能真切地感受到秦风对家人和朋友的重视并非虚言。
“如此看来,公子倒是个重情重义之人。
只是这天下苍生,也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