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巧剪秋愁(1/3)
又是一年重阳至,金风飒飒,玉露泠泠。
长春宫内,依例陈设了黄白二色菊花,锦囊堆绣茱萸,蒸屉暖笼重阳糕饼,然那馥郁菊香与甜糯气息,却难驱散殿宇间萦绕不去的一缕沉郁。
秋阳透过茜纱窗棂,映在皇后身上那袭素雅的秋香色云缎常服上,愈发衬得她容色清减。
她斜倚在临窗的暖炕锦毯之上,手中虽松松捏着一卷书,眸光却怔怔地,凝在窗外一株开得正盛的蟹爪菊上。
那层层叠叠的紫瓣金蕊,在秋阳下本该绚烂夺目,此刻落入她眼中,却只勾起无限怅惘——这花,端慧太子在时,是最爱采了来献与她的。
金玉妍陪坐在下首的绣墩上,觑着皇后神色,心中了然。
她今日来请安,本就带着几分小心。
此刻见皇后沉默良久,终是轻叹一声,放下书卷,声音难掩疲惫与萧索:“过两日是重阳了,往年这时候,端慧总缠着我带他去御花园最高处的‘摘星台’…他身子弱,爬不动,便撒娇要人背…如今……”话语未尽,已是喉头微哽,忙以帕掩口,强压下翻涌的酸楚。
金玉妍见状,连忙起身,莲步轻移至炕沿,柔声劝道:“娘娘,凤体为要。
端慧太子在天有灵,见娘娘这般伤怀,心中如何得安?必也是悬心不已的。
”
皇后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眸中水光已强自敛去大半,唯余一片深潭般的寂寥。
她目光缓缓落在金玉妍身上,似是想起什么,忽而问道:“说起来,倒有段日子不见你带着那个叫樱儿的丫头过来了。
”
她顿了顿,语气看似随意,内里却带着不容错辨的深意,“她来了,这屋里,倒能添些活泛气儿。
”
金玉妍心头猛地一紧,心思电转间,面上已堆起恰到好处的无奈:“嗳!娘娘这一提,可真是戳了臣妾的心窝子!说来好生惭愧。
前儿不过让她办一桩小事,谁知竟也办得左支右绌,漏洞百出!臣妾一时气恼不过,便罚她在启祥宫后殿静心抄写《女诫》百遍,也好教她闭门思过,认认真真地认个错,磨磨那毛躁性子!这等粗手笨脚、不堪用的丫头,臣妾实不敢让她来扰了娘娘的清静。
”
“哦?是么?本宫倒瞧着那丫头,眉目间有几分灵透劲儿,说话行事也还稳妥。
你罚她抄书,让她思过,也是你教导宫人的本分。
只是,这重阳佳节,罚也罚了,错也认了,便罢了。
莫要再拘着她了。
”皇后轻轻揉了揉额角,眉宇间倦色更浓,“本宫这头风,今日又有些发作,闷闷的疼。
宫里那些个手重的,按得人更难受。
去,叫那樱儿丫头来。
她手轻,心思也细,让她来替本宫按一按头吧。
”
金玉妍闻此言,只得挤出个万分恭顺的笑容,连忙应道:“既蒙娘娘不弃,是她的造化。
”说着,侧首向侍立在帘外的贞淑递去眼神,口中吩咐道:“贞淑,你亲自回启祥宫一趟,去后殿告诉樱儿,娘娘开恩,免了她今日的罚抄。
叫她立刻梳洗干净了,速来长春宫伺候娘娘!记着,务必仔细些,莫要再毛手毛脚!”
“是,奴婢省得,即刻便去。
”贞淑会意,脚步轻悄却迅疾地退了出去,身影没入殿外廊下的秋光里。
金玉妍又陪着皇后说了几句应景的吉祥话,见皇后神色恹恹,闭目养神,便识趣地告退:“娘娘凤体欠安,需得静养。
臣妾便不在此叨扰了,先行告退。
”
皇后微微颔首,金玉妍这才敛衽行礼,带着满腹心思退出了长春宫正殿。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魏嬿婉便由贞淑引着,悄步进了长春宫。
虽是匆忙梳洗而来,发髻却抿得一丝不乱,鸦青油亮。
她低垂螓首,行至暖炕前,深深福下身去:“奴婢樱儿,叩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
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