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见山还是山(2/3)
字。
”
“姐姐博闻,真令妹妹茅塞顿开!一盏燕窝,竟有如许门道。
”魏嬿婉作恍然状,复向皇上娇嗔:“皇上可听见了?娴妃姐姐方子精妙,臣妾明日便依方亲督重制,届时求皇上品鉴——万勿以政务推诿,负了姐姐金玉良言与臣妾一片心啊~”
皇上朗声大笑,就其手饮尽盏中羹,目光巡于二妃之间,蕴着几分了然的兴味:“眼下这盏已极好,入口温润。
爱妃们各具心思,朕心甚慰。
庖厨之道,贵在本真,亦重雅趣。
令嫔之‘实’,取其诚心;娴妃之‘清’,得其雅韵,皆是佳味。
若皆囿于成法,一丝不苟,反失天然意趣。
宫闱之中,原该是百花齐放,百味调和。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懿闻听皇上如此言语,将那‘实’与‘清’并论,心下顿生不豫,面上虽竭力端庄,却已见沉色。
魏嬿婉觑见此景,款款起身,捧起置于御案一角的泥金宫册,莲步移至如懿面前,双手奉上,声气温婉:“娴妃姐姐既蒙圣恩协理六宫,妹妹心头大石亦落。
此册载近日要务,并臣妾批拟之法,请姐姐过目。
”她纤指轻点册中墨批,“内务府采买一项,银钱出入最易生弊,臣妾每每核验,必令库房、采买、支用三处账目勾稽比对,使其互相牵制,稍杜蠹虫。
姐姐掌事,此节尤需留意。
”
如懿接过册子,指尖微凉,唇角勾起似嘲弧度:“妹妹虑事果然滴水不漏,竟将内务府积年老吏防备至此,倒显得我等往日只知风花雪月之辈,见识浅薄了。
姐姐受教,日后定当‘萧规曹随’,照妹妹这金科玉律行事方妥。
”
魏嬿婉浑若未觉其锋,只屈膝温煦道:“姐姐言重了,妹妹不过尽本分,粗浅之见,焉敢称‘金科玉律’?姐姐兰心蕙质,自有法度,妹妹不过抛砖引玉。
”她应对得体,随即转身,欲将案上那剔红食盒撤下,让出位置。
许是连日操劳,心神耗损,俯身提盒之际,眼前忽地一花,身形微晃,纤腰向后轻撞在御座旁高几所置一尊素雅的白瓷瓶上!
只闻“叮当”一声脆响,那瓷瓶晃了几晃,幸而魏嬿婉反应极快,素手回护,险险扶定,未致倾覆,仅虚惊一场。
她惊魂甫定,忙不迭跪地请罪:“臣妾该死!一时不慎,竟撞着了御前的白瓷瓶,惊扰圣驾,罪该万死!请皇上、娴妃姐姐责罚。
”
如懿冷眼旁观至此,唇角那抹笑意终于真切了些,缓步上前,拂过那瓶身莹润的釉面,莞尔道:“妹妹快请起,何至于此?不过虚惊一场罢了。
只是妹妹侍奉皇上也有些时日了,怎的还不识得此物?”
“此乃永乐御窑‘甜白釉’玉壶春瓶。
昔人赞其‘白如糖霜,甜净透亮’,故名‘甜白’。
此釉至纯至雅,宛若新雪覆地,不染纤尘,乃瓷中君子。
”她眼波似无意扫过御座,“宫闱器物,形制釉色,皆关天家体面与个人雅识。
若不辨精微,不识贵重,恐失之粗疏,贻笑于人…妹妹日后还须多留心才是,宫中之物,各有来历讲究。
”
魏嬿婉此刻眩晕稍缓,定睛细审,果见釉色温润如玉,迥非凡品。
索性就着跪姿,微微抬首:“皇上圣明,娴妃姐姐博雅。
方才臣妾一时眩晕,目迷五色,竟将此御窑至宝错认寻常白瓷,实属莽撞失仪,恳请恕罪。
”
她坦承失察,目光复落甜白釉瓶,带着几分欣赏与了然,续道:“其实这甜白釉的妙处,臣妾也略知一二。
其釉色如初雪覆地,纯净无暇;又如新棉堆云,温润蕴藉。
光照之下,内蕴宝光,非是凡品。
姐姐所言‘瓷中君子’,实乃精辟之论。
”
“然臣妾方才一撞,倒撞出一番禅机。
佛家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方才眩晕,臣妾眼中唯‘白瓷’二字,此乃第一重‘见山是山’。
此刻神清,细观此瓶,便知虽属白瓷大类,却已超脱凡俗,釉色、胎骨、神韵皆非凡品可比,此正‘见山不是山’之境——知其同源,更明其殊胜。
甜白之贵,正在于虽源于白瓷,却已臻化境,如璞玉经琢,终成稀世。
”
“此刻定睛再看,复又生感悟,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无论名之‘甜白釉’抑或‘白瓷’,其物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依旧是这一尊天地造化、窑火精炼之——清净之物罢了。
名相纷繁,何如归其根本?”
一番妙语,果令皇上龙颜大悦,抚掌而笑:“好个‘归其根本’!爱妃此言,深得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