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3/3)
。
每日赏花逗鸟,得空可与家中表兄妹一道泛舟太湖,当真惬意极了。
如不是邓郎还等着她,她真想像大哥哥一样,多留段时日。
不过母亲大抵也不会同意,大哥哥留在湖州是为了读书钻研学问,她留下只是为了玩。
吕氏身上穿着湖水蓝染丝镶边褙袄,下面露出一段藕荷色绫裙,头上也梳的是官宦人家妇人常用的盘桓髻。
她这身行头一出来,立刻吸引了码头来往诸多视线。
又往这位官夫人的身后一瞧……嚯,好家伙,光是来接人的子女和丫鬟们便有十余人。
当真是一大家子!
许栀和前几日得知消息,今日一大早就与众人候在码头上等着迎接吕氏。
妾室不宜在外抛头露面,故而今日只来了家中的庶子庶女。
许栀和身为其中年纪最长者,被推到了前面。
刚来码头的时候,江面上还缭绕着雾气,呼吸化作一团白气。
现在这个点,太阳已经出来,江面上波光粼粼。
看见吕氏的身影,许栀和领着身后的弟弟妹妹迎上前,温声道:“母亲一路乘船,想来路上辛苦了。
家中已备好热茶热饭,只等母亲回去一道用饭呢。
”
是的,为了来迎接吕氏,他们都还没有吃饭呢。
外人面前,吕氏并没有拂许栀和面子,她望着眼前垂眸恭谨,说话周到的庶女,微微点了点头:“三丫头有心了。
回去吧。
”
许栀和心底悄悄松了一口气,立刻走到吕氏的身后,跟着她一道回去。
府上有人时刻盯着。
吕氏刚回到走到桐花巷外头的大街上,便有腿脚麻利的小厮立刻回到府上通报。
大厨房的刘妈妈掐准时机,命人将准备好的角子盛了出来。
她时间把握的极其精准,前脚刚摆上桌,后脚吕氏就进了府。
吕氏走到桌边的时候,角子正还冒着热气。
孙妈妈因着手腕上的伤,并没有跟着一块回湖州,这一个月她像是被人遗忘了一般,过得悄无声息。
现在吕氏回来了,她的底气也跟着回来,立刻挡开了许栀和与旁边另一个伺候的小丫鬟,挤到吕氏身边。
吕氏心中自然挂念着她,关切道:“手可好全了?”
孙妈妈道:“多谢大娘子关怀,奴婢手早就好了。
”她扶着吕氏坐下,熟稔地帮吕氏布菜,“大娘子回来辛苦了,先用饭吧。
”
府上发生的事情,等吃饱了饭,奴婢再一一说与你听。
吕氏读懂了孙妈妈的潜台词,立刻点了点头,同时往下压了压手,“都坐下吧。
”
许栀和闻到了角子的味道,腹中咕咕直叫,好容易听到吕氏的声音,当即坐了下来。
角子,也就是后世的饺子,有地方亦称为“角儿”,可蒸、煮、炸,不过还是蒸的做法常见。
和后世的普及截然不同的是,此时做角子需要过筛的细面,寻常人家一年到头都吃不上几回。
刘妈妈爱在大厨房贪些小便宜,捞些油水,但是案板上的功夫没得说。
擀出来的面皮劲道软和,里面调的馅料是肉末和菜苔,还有少许切细碎的白萝卜丁,在阳光底下,边缘莹白如玉,中间鼓囊囊的呈现出肉色,看着便叫人垂涎不已。
如果是平日里,许栀和定然要方梨去找刘妈妈倒上小半盅醋,配合着热乎乎的角子一块下肚。
醋,北宋年间不但有,且种类十分丰富。
早在西周时期便有了食醋酿造的记载,将清洗过后的高粱、糯米、麸皮与曲混合,制造适当温度浸泡发酵后,定期搅拌、翻动醋醅,最后以网布滤之,便成了饮食上常见的醋。
流传至今,制醋工艺已相当成熟,从原材料的选择,后期添加的米酒与砂糖的分量不同,能制出风格各异的食醋。
一般而言,食醋色泽棕黑,酸中带甜,有绵、酸、香、淳不同滋味可供选择,其中以永春老醋与晋阳老醋为佼佼者。
不过今日忙到现在,许栀和没了这些影响她吃饭的讲究。
刘妈妈的手艺好,角子个个皮薄馅大,一口下去满嘴鲜甜,甚至能尝到蒸出的肉汤,即便没有蘸醋,也十分美味。
许栀和没委屈自己,一口气吃了十一二个,轻声打了个饱嗝,才堪堪停下。
吕氏盯着一口一个根本停不下来的许栀和,半响,问:“可吃饱了?不够叫人再做些?”
她是瞧不上家中的庶子庶女,却还没到要把他们饿死这个地步。
也不知道杜氏是怎么当家的,把人饿成了这样?
许栀和不知道自己的动作引起了一场误会,听到吕氏的询问,连忙端坐着身子:“够了够了。
”
吕氏这才慢条斯理地转过头,继续与孙妈妈说话。
后面就没有许栀和的事情了。
她识趣地站起身,和吕氏打了声招呼后,离开了正院。
方梨难得看见姑娘局促的一面,笑着揶揄:“姑娘方才的样子,与前些日子来到府上的狸奴很像呢!”
许栀和矢口否认:“哪有!”
前些日子下了大雪,早起的婆子听到雪地里有声响,移开靠墙的柴禾,里面正蹲着蜷成一团的狸花猫。
婆子本来想赶走,但七哥儿许应松喜欢,便留下喂养了几日。
许应松嚷着要把狸奴养在身边,杜小娘正踟蹰……只是雪化了后,狸奴便不见了踪影,想来是天气转暖,它又回到了自己该去的地方。
许应松倒是切切实实伤心了一场。
狸花猫吃起东西来鼓着腮帮子,若是人凑得近了,口中会发出低低的呜声,同时,嘴上的动作也会随之加快。
而胃像是个无底洞,怎么都喂不饱一样。
方梨心想,可不是像极了姑娘刚刚吃角子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