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1/3)
许兰舒的身边又换了丫鬟。
听说那日祠堂抄家训之后,丹桂惹了许兰舒不快,她主动与姚小娘提及此事,说要换了身边的丫鬟。
一个丫鬟而已,姚小娘不以为意。
将丹桂换了之后,又让田妈妈去人伢子那里挑了几个过来,让许兰舒自己选。
新来伺候许兰舒的小丫鬟看着约莫十四五岁,和许兰舒年龄相仿。
鹅蛋脸,两颊上面带着点点雀斑,看着很老实本分。
此刻她的一双眼睛往下看着,隐隐透露出几分焦虑和不安。
在她的身上,许栀和看不到丝毫被指为姑娘贴身大丫鬟的喜悦。
许玉颜本不想搭理许栀和,但现在许兰舒塞了过来,她心底对许栀和的敌意顿时消减了不少——毕竟她们俩是正经在一处学了四天的“自己人”,至于被姚小娘塞过来的许兰舒,怎么看怎么讨厌。
还不待许栀和多看两眼眼,许玉颜主动催促:“还不快来坐下?免得被让小娘强塞进来的占了位置。
”
她的话里含沙射影。
换做以往的许兰舒,早就一言不合与许玉颜吵起来了。
不过今日她却十分安静,甚至还会看着自己亲自选中的丫鬟微微颤抖,然后出声安抚,“你别怕,只要你听我的话,我会对你好的。
”
巧云不知道如何作答,只屈膝道:“奴婢但凭姑娘作主。
”
许兰舒这才走到最后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和许玉颜猜测的不同,今日来到正院,并不是姚小娘的主意。
是她自己主动要求过来的。
从前她被小娘保护得太好,小娘才一下午不在,她就受尽屈辱不能还嘴,辩驳无门。
而现在小娘给她选中了官宦人家做夫婿,以后见面,不必再受这份气了。
姚小娘虽然也能教她看账和管家的本事,但终究只守着院子里的一亩三分地,家里的总账仍在大娘子手里。
为了学到点真东西,她可以不在乎一点难听的闲言碎语。
吕氏在房中坐了半响,孙妈妈好说歹说,才将人劝了出来,“大娘子,老爷那边都发了话了,就算你再不情愿,事情已成了定局……”
已经成了定局的事情,再争辩下去,只会闹得更加没脸。
这个道理,吕氏前不久才领教过。
她只好站起身,拢了拢身上墨绿色的袄子,确认自己脸上没有展现出丝毫的不愉后,挑开纱帘走入正堂。
三人已经坐下,看见吕氏进来,又纷纷站起身行礼,“母亲。
”
吕氏绷着脸色,略一点头,让她们都坐下了。
“前两日教过的,便不过多赘述了,”吕氏翻着手中的账本,尽量心平气和道,“看账,除了要看错漏,更要对银钱几何做到心中有数。
”
她的指尖轻轻划过纸页上的梗米,“就好比方说这梗米,峨桥县一斗三十五文,湖州一斗三十二文,采买价钱在三十文至四十文钱浮动,就算正常范畴。
”
许兰舒起步晚,学着两人的动作翻开账本,望着账面上的字。
视线落在纸上,却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吕氏注意她的走神,抿了抿唇一言不发,继续道:“当然,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的度,需要你们自行把握。
”
除了地区的影响,当年的丰收抑或蝗灾也会对粮食价钱产生较大的影响。
比如吕氏刚出生那年——大中祥符元年,京东、京西、江淮、两浙、荆湖、广南路都大获丰收,户部呈给真宗的奏疏中,每斗米只七至八文。
许栀和闻言,心底牵起了一丝波澜。
浮动高出的银钱,想来就是采买从中谋取的油水,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下头办事的人喂饱了,做事才会更尽心尽力。
吕氏见许玉颜看得认真,不再言语,转而专心算起了自己的账。
许兰舒左顾右盼,上头的许玉颜一本正经看着手中的单子,时不时还在算盘上有模有样地拨弄,已经初具雏形。
许栀和望着纸,半响也不动弹一下,不知道是在走神还是看进去了。
她默默咬紧了下唇……今日一进门,吕氏就在上头说“前两日教过的,便不再赘述了”,这不就是故意为难她一个人吗?
许兰舒煎熬地在大娘子房中坐满了一个时辰,直到听到大娘子让她们离开的声音,才觉得如释重负。
一想到不知道要这样学多久,许兰舒就感到眼前一阵发黑,恨不能当场晕过去。
……
许栀和离开大娘子的屋中,便没有急着回西屋,而是转头去了大厨房。
她算是大厨房的常客了。
刘妈妈见到她,半点没觉着奇怪。
她先是在灶台后头瞄了一圈,然后对许栀和道:“三姑娘,方梨今日没来。
”
许栀和当然知道方梨没来,今年开春过来,她的不少薄衫都变小了,方梨正在用针线帮她改大……能将就一年是一年。
“我找刘妈妈有别的事,”许栀和朝着刘妈妈露出一抹轻柔乖巧的笑容,她从袖中拿出纸,一双澄澈的眸子中满是不解,“为何牛肉价更低,却不用牛肉呢?孙妈妈可明白其中的缘由?”
今日看账,其他数目和她印象中大差不差。
除了牛肉。
猪肉三十五文钱一斤,羊肉八十文一斤,牛肉只二十文一斤……怎么会这么便宜?
刘妈妈本想说自己不通文墨,帮不上什么忙,但听了三姑娘的话,心底很是熨帖。
她能感受到三姑娘态度认真,是真心向她请教,而不是像院里其他娘子姑娘,连来一趟大厨房,都嫌弃脏了自己的裙摆。
刘妈妈将手擦干净,喊了负责采买的徐娘子和冯平过来。
“三姑娘来问,你们都说说。
”刘妈妈牵线道。
冯平方才就听了一耳朵,现在能光明正大凑上来,眼角眯成了一道缝,殷勤道:“牛肉价低,富贵人家怕摆上桌掉价,故而不常买。
”
这算是解答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