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3/3)
许栀和颤抖着眼睫,缓缓闭上了眼。
尽在咫尺的距离,只要再往前一寸,吻就会落在眉心。
最后一刻,身上的压迫感尽失,许栀和缓缓睁开眼,只见陈允渡微微蹲着,伸手将她凌乱的裙摆一点一点重新抚平。
白皙如玉的手落在菡萏色的衣服上,冷与暖的碰撞。
等将许栀和的衣摆整理好,他没敢再看,轻声道:“栀和今日打扫辛苦了,后面交给我吧。
”
说完,像一个误入盘丝洞的和尚,忙不迭跑了。
许栀和望着他“落荒而逃”的背影,愣了愣。
这就结束了?
她没忍住,笑了出声。
……
天快擦黑的时候,房前屋后总算收拾了干净。
陈允渡说不用她动手,后面就真的再没让她多做一件事,反而自己进进出出的跑,将地板都擦得干净。
床上铺上了被褥,他将枕头放平后,回头对许栀和道:“我明日再去选布帘?”
栀和起得晚,买架子床的时候他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房屋正对着东边,日升光线倾落,必然要扰了她的清梦。
架子床上遮上布帘,阻绝光线,栀和也能好梦自然醒。
许栀和应了一声,片刻,又抬头问他:“多少钱?”
陈允渡:“不多。
”
许栀和没说话,只默默望着他。
“大概……一百多贯。
”陈允渡对上许栀和的视线,喉咙有些干涩。
他像是担心许栀和责怪他花钱,连忙道:“栀和,你看雕花。
”
许栀和本来确实有些气闷,才到汴京第一日,就花了上百贯,当真心底没点计较。
可真顺着陈允渡的指向看过去,却又说不出话了。
雕花是桂花,镂空的木雕,雅致又清新。
“好看吗?好看就够了。
”陈允渡试探着伸手捏住许栀和衣袖,“你信我,我很快就能赚回来。
”
他有什么错,他只是想将最好的一切都带到许栀和的面前。
许栀和心有些酸涩,又有些发胀,她抬眸看着陈允渡小心翼翼的神色,斥责的话语一句话都说不出。
十六年从未得到过的偏爱,在这一刻化作了现实。
许栀和的心跳声越来越快。
半响,她低声道:“靠什么?靠你继续抄书吗?”
陈允渡望着她明媚温柔的侧颜,得寸进尺地将掌心钻入许栀和的袖袍底下。
他记得,栀和……很喜欢他的手。
许栀和微微挣扎一下,就随他牵着了,只目光落在他身上,诸般思绪。
“栀和,”陈允渡的眼中已然带上了笑意,“是不是心疼我?”
掌心下的手腕纤细,皮肤柔嫩,仿佛无骨。
许栀和将手抽了回来,面不改色地否认:“才不是。
”
陈允渡刚欲开口,门外忽然响起了声音,旋即良吉探出半个脑袋,“主家,大娘子,梅郎君要我来问问,好了没有……?”
陈允渡没有搭理,只望着许栀和。
许栀和清了清嗓子:“好了,这就过来。
”
良吉得到准话,“哎”了一声,离开了。
今晚梅公和刁娘子做东,他们作为晚辈,总不好去得太晚。
许栀和走在前面,身后的陈允渡目光有一些暗淡,但还是抬脚追了上去。
即将出门的时候,许栀和突然回头,快速贴近陈允渡,而后转身出了院子。
一切都发生的太快,陈允渡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那一缕浅幽的桂花香已然飘远。
快得像是一场美梦。
陈允渡后知后觉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那里,曾落下一个略带凉意的吻。
他想,栀和真是坏透了,故意站在门边,随时可以跑走,只剩下他一个人还沉浸在蝴蝶的瞬栖中。
……
宋朝是不禁夜市的,天黑之后,汴京城别有一番风味。
华灯初上,街道两侧软红十丈,流光溢彩,行人着彩衣罗裙,簪各色彩花,行在汴河大街上。
商贩的哟喝声声不绝,比起白日里的喜色更甚两分,拦住锦衣华袍的贵客就是一阵推销。
汴河映照着月光与灯光,波澜流动中带着一抹浓稠的黑,仿佛深不见底。
站在人群中,需要屏息静听,才能听见水浪拍打着沿河石板,发出的清脆又静谧声响。
天穹之下,康衢烟月,不染风尘。
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盛世景象。
梅丰羽对这样的场面见怪不怪,熟稔推开邀人进楼吃酒的店家,带着两人穿行,走到了梅府门口。
门口,听到消息坐不住的梅尧臣和其妻刁氏早早出门,见到他们的身影,脸上绽开笑意。
“好好好,可算是来了。
”梅尧臣快步走下来,笑意慈善地看着许栀和,“这便是允渡的妻吧?”
眼前的梅尧臣四十出头,下颌留了胡须,却并不脏乱,目光矍铄,神采奕奕。
身穿家常便服,给人一种亲近之感。
许栀和看着他,只觉得面前站着一位饱读诗书、但温和谦逊的前辈,她微微俯身,跟着陈允渡的称呼叫人,“奴家峨桥县许氏,拜见梅公,娘子。
”
梅尧臣笑受着了她这一礼,旋即颇为打趣地看向陈允渡,“怪不得允渡乱了心神,原来是这样一位佳人。
”
陈允渡有了心仪之人,自然瞒不过和他一道长大的梅丰羽,梅丰羽又是个闲不住的,寄回京城的书信明明白白写了陈允渡的心意萌动。
梅尧臣虽心中好奇,却并不多问,甚至在信中再三勒令梅丰羽:少去窥探。
梅丰羽做不到,隔三岔五就要“自以为精妙绝伦地旁敲侧击”一番,但陈允渡对许栀和闭口不提。
两人当时尚未过定,也未明路,他就算不要清名,也不能坏了许姑娘的名声。
梅丰羽就此回信抱怨许久,自夸个人品性绝不是话多的性子。
梅尧臣回信笑他,若他真能藏住话,并不会现在和他通着书信……梅丰羽如何作想不知道,他却看出了陈允渡对待这位许姑娘的虔诚与认真。
陈允渡也算他看着长大的孩子,知礼仪而谦逊,行事稳妥,诗文俱通,虽才学德修,却坦然家中,事于农野,毫无骄矜之气,在他看来就是样样都好。
只一点,十四五岁,旁的少年到了年纪心思沉浮,他却对男女之情毫无心思。
就在梅尧臣以为他会将毕生沉浸于诗书、勤民为官、家国大义时,他却忽然动了凡心。
梅丰羽第一封信传来的时候,他是不信的。
百闻不如一见,现在见到许栀和月下窈窕,陈允渡朗风清月,梅尧臣忽然觉得:凡事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年少时光,打马行街,可真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