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2/3)
公公多虑了,我没有觉得品阶太低……只是羊毛手衣之法我本就决心公开,官家这样厚赏,我倒觉得受之有愧。
”
“许娘子谦虚了,”张惟吉道,“你本意为不求功名,可做出的事情实实在在于国于民大有裨益,陛下嘉奖你这份善意,也是情理之中。
”
许栀和:“如此,还请公公为我多谢陛下封赏。
”
张惟吉道:“陛下猜到许娘子出此一言,特意也带了句话告诉娘子。
”
“什么?”
“陛下说,”张惟吉复述自己来之前听到的话语,“若是她向朕道谢,你便替我、替北边诸州的百姓向她说声谢。
”
这句话放到其他任何一个皇帝身上都多少虚假空幻,一国之君,怎么会说出这种话。
可偏偏,说这句话的是仁宗。
放眼千百年,也不见得有几位比他更仁善宽和的君主了。
许栀和怔愣良久,说不出话。
不过满场中,没有一人在心中笑话——那可是君王的道谢,实在不怪许栀和不知道该说什么。
方梨和刁娘子心中为她高兴,旁边站着听完全程的丫鬟和小厮们个个难掩激动。
大娘子得了诰命,今晚八成又有赏钱可以拿了。
他们不知道羊毛制品到底起了多少用,但发下来的赏钱可是实打实的热乎,有了赏钱,过年也更有滋味。
张惟吉手持拂尘站在台阶上,看着小黄门将官家送的东西一一放下,思绪忽然有些放空。
他十七岁的时候开始跟着当今天子,一路陪着他到四十多,对陈家的步步崛起可谓是看在眼里。
一个农家子出身考出来的榜眼,一个县令家不受重视的庶女,官家一共派人送了三次东西。
第一次是金明池诗会魁首的御赐笔墨纸砚。
当时他对此有印象,但不深刻,毕竟大宋的学子书生就像是天上的星星那么多,金明池诗会年年都办,年年都有几位新鲜活泼的魁首,不说陛下,就连他都将送东西当成例行的一部分,不会特意去记一个有点才学的少年。
第二次是殿试过后,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魁首成了轰动一时的榜眼郎,紫宸殿中与陛下对答如流,挺拔的身姿站如青松,皑如明月,身上无京中贵子骄矜之气,却自带少年风流,当时殿上回话,尚且不及弱冠,给官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便是第三次,昔日小宅院换了御赐的府邸,陛下没有将差事随意指给黄门,而是让他亲自走这一趟,以示君王亲信。
张惟吉忽地笑了,这夫妻两个,倒都叫人想忘记都难,一个两个都有真东西,也都敢对着陛下犟,不过这倔强并不让人生厌,让人想不记得都难。
最难能可贵的是,都真心失意地为百姓好。
带过来的东西将空地放了个半满,张惟吉完成陛下交代的事情,朝着许栀和拱了拱手,“许娘子,咱家宫里还有要事,先走了。
”
许栀和:“张公公慢走。
”
送完张公公,丫鬟和小厮立刻凑上前,许栀和一眼瞧出他们的心思,顺着他们的期待道:“今日喜事,每人都发赏钱。
”
丫鬟小厮难掩激动,欢呼一声。
方梨板正了脸色:“大娘子得了陛下封赏,是喜事,你们现在沾了大娘子的喜气,以后做事要更仔细认真,将大娘子照顾好了,日后赏赐少不了。
”
众人又齐齐看向方梨,“方梨姐姐放心,奴婢们都省的。
”
别说方梨只是提醒了一句,就算她什么都不说,他们也会在心中牢牢记得。
“另外出了门,有关陛下向张公公说的那句话你们莫要对旁人说起,虽然这句话说张公公亲口说的,但你们若是主动说起,倒像是咱们大娘子仗着陛下封赏张狂,平白给娘子多添事端。
”方梨补充道。
丫鬟又是一阵应声。
刁娘子看着许栀和与方梨两人的配合,笑着说:“现在你和方梨越发默契,一个封赏一个警醒,家中下人做事才会肯尽心,懂规矩。
”
许栀和说:“刁娘子快别取笑我了,我现在脑子都转不过来呢。
”
刁娘子伸手在她脑袋上敲了敲,笑意盈盈:“高兴傻了?”
她的目光中满是为她高兴。
许栀和抱着刁娘子的胳膊,声音轻软了几分,“确实没想过会起到这样的效果